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出巡,“过彭城”,曾大规模组织人在泗水捞取周鼎。而《史记·秦本纪》和《周本纪》则明确记载,周王室灭亡时,“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那末,秦始皇又何以在泗水捞取周鼎?《史记·封禅书》又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日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汉书·郊祀志》亦有类似记载。而唐人孔颖达则在为《史记》作注时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本文试对以上诸说作一考辨,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古赵雄风》三部曲是邯郸青年作者范文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雄厚的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历史典籍的精心钩沉和巧妙结撰,生动演绎了赵国从赵武灵王定鼎中山、赵惠文王守疆扩土到赵孝成王衰落失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浩浩长卷,洋洋百万,既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又不乏强烈的抒情性;结构上既开合振荡、纵横捭阖,叙事上又明灭吞吐、巧妙生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3.
《古赵雄风》三部曲是邯郸青年作者范文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雄厚的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历史典籍的精心钩沉和巧妙结撰,生动演绎了赵国从赵武灵王定鼎中山、赵惠文王守疆扩土到赵孝成王衰落失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浩浩长卷,洋洋百万,既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又不乏强烈的抒情性;结构上既开合振荡、纵横捭阖,叙事上又明灭吞吐、巧妙生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4.
《东周列国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5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东周列国》。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富于创新精神的改编式塑造,通过剧中史实的有机融入、人物活动的适当虚构、人性化的深入开掘、女性形象的别样塑造等艺术手法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羽翼信史”派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在运用古籍材料《左传》和《列国志传》塑造“闪现型”人物形象方面,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第一,丰富已有人物,如郄縠,《东周列志传》从“赵衰推荐郄縠”“练兵”“晋、曹交战”“堆尸-掘墓-棺尸”“假道于卫”“临终献计”及“文公怀念”七个方面加以润色,借《列国志传》之壳,据《左传》之实,撰写新的故事.第二,新增人物,如于朗,此人虽不见于《左传》,但《列国志传》和《东周列国志》中“归属”他名义之下的部分行为见于《左传》,可见小说作者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往往将多件或不相关的事情,全部“归属”于该人物.  相似文献   

6.
沙丘平台的记载屡见于文献,但其属地也存在多种说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各种文献的缺失和历代地方治所屡屡变迁外,还有和不同时期社会的认知有关。沙丘苑台,始筑于殷纣王,至其国亡身丧;赵武灵王(主父)父子游沙丘异宫,演出一场历史悲剧;其后秦始皇东巡驾崩于沙丘平台。这些均出自《史记》。似乎已大致构勒出发生在沙丘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有卫灵公卜葬沙丘的传闻,使沙丘一地串连着殷纣王、卫灵公、赵武灵王、秦始皇四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名人。梳理考证得出的结论,有助于人们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7.
赵氏孤儿     
蒲剧上演的《赵氏孤儿》,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故乡河东绛县。《赵氏孤儿》的历史史实在《左传》上有详细记载,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已演绎为故事,到了元代纪君祥又改编成《冤报冤赵氏孤儿》杂剧,于是这一故事广为流传,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期晋景公时的事,距赵盾弑晋灵公已十多年了。晋景公即位后,那个惯于謟媚取宠的奸佞屠岸贾便得到重用。屠岸贾与赵盾有仇,他虽屡次陷害赵盾,阴谋却没有得逞。后  相似文献   

8.
申宾 《华章》2011,(33)
历史上关于鬼谷子的记载不绝于书.他的身平讳莫如深,甚至于其本人的有无亦有争议,又有人说他是纵横家、道家、兵家等的祖师爷.《东周列国志》结合了前人的大量传说,把鬼谷子塑造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家仙人.  相似文献   

9.
说风度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魏王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嫌自己矮小不够威武,乃命令手下做替身假扮,自己则操刀侍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北国使者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玄了!曹操之风度,居然如此引人关注,他即使披上个破旧的麻袋片,也绝对掩盖不了那光彩照人的英雄气势!  相似文献   

10.
拜读周、徐二同志的《对“此头须向国门悬”解释的异议》(以下简称“异议”),非常高兴。“异议”从另一角度解析了“此头须向国门悬”,提出“我们认为:悬首国门,是为了在死后也能看到反动派的彻底灭亡。”读后很有启发,颇受教益。借此机会,再申述一下我对这句诗的理解,以就教于同志们。首先,从用典谈起。“此头须向国门悬”句中的悬首国门,我认为是用了典故的。见《史记·伍子胥传》卷六,在《东周列国志》的八十二回里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但两书的记  相似文献   

11.
学习了《负荆请罪》一课,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攻城无数,屡建战功,被封为上卿大将军,他为人襟怀坦荡,勇于知错就改。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官缪贤的门客,智勇双全。当时秦昭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和氏璧,他很想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使者送信给赵惠王。信中说,愿意用十五个城邑来换赵国的宝玉。赵王知道秦王用城邑换宝玉只是个幌子,但是,如果不给,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后来在宦官缪贤的举荐下,派蔺相如…  相似文献   

12.
《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赵氏府第),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而在《史记·晋世家》中却是这样记载: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日:‘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这两处记载并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看赵武之前的赵氏谱系。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三部历史电视剧,分别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故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这三部“重量级”大戏,气势恢宏,故事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从历史剧的角度来说,这三部戏各有特点。《康熙王朝》基本上再现了历史,可以说是部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有人说它“歪说历史”,但它只是对主要人物的评说与传统观点不同,剧情仍是以正史为主体的。《天下粮仓》则有更多的艺术虚构,在打造过程中,编织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故事,但大体仍以历史为基础,在戏剧冲突中显示了严肃的正剧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记载了很多僧人的故事,从他们与名士清谈、交游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佛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佛教在当时的传播情况。以《世说新语》为基础,去考察当时僧人的文化素养,与名士交游的情况等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佛教在上层社会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材料,从中可以具体地感受到当时佛理与玄理相互渗透、僧人与名士共入一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赵陈君 《上海教育》2012,(19):60-61
"舐犊之私"本有私《左传》中记载过一个大义灭亲的故事。鲁隐公四年,卫国发生政变,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兄弟桓公自立为君。卫国大夫石碏对弑君篡位者嗤之以鼻,不仅设计将州吁逮捕,更亲自派家臣将自己作为州吁帮凶的儿子石厚给杀了。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对这段历史有过演义。书中写到众人规劝石碏放过亲儿时,石碏反问之:"州吁之恶,皆逆  相似文献   

16.
赵陈君 《上海教育》2012,(28):60-61
"舐犊之私"本有私《左传》中记载过一个大义灭亲的故事。鲁隐公四年,卫国发生政变,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兄弟桓公自立为君。卫国大夫石碏对弑君篡位者嗤之以鼻,不仅设计将州吁逮捕,更亲自派家臣将自己作为州吁帮凶的儿子石厚给杀了。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对这段历史有过演义。书中写到众人规劝石碏放过亲儿时,石碏反问之:"州吁之恶,皆逆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以史料的详实为后人所赞誉,然而以个人的力量对两千多年的历史事实作全面的彻底的校勘考证,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史记》中有许多讹误记载,本文仅从纪年和史料两个方面对《史记》中秦史的记载作了些考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求说明当时的真实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考察《史记》和《世说新语》中处所结构"于+L"和фL居VP前后的情况,发现:《史记》中"于+L"和фL居VP后占绝对优势,《世说新语》中"于+L"和фL居VP前后渐趋于平衡,处所表达法由"抽象原则"转变为"临摹原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越绝书》记载的“吴大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的“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等作文献考释,首先论述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在春秋时期的客观存在。接着,又从《越绝书》记载的战国时“春中君所造”之“楚门”,乃系苏州城门中的“破楚门”演变而来;另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提及黄歇治吴时的水利举措“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分析唐代时犹存的古城“四纵五横”河道体系,系战国黄歇治吴时的遗存。其后,从清代中叶苏州古城“三横四直”的河道体系为唐代演变而来,指出苏州古城在战国时代就已烙上且牵延至清代尚存的这一文化印记,从而印证黄歇治吴时重修苏州城墙的事买。上述文献记载,清晰地表明如下结论: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战国时重修。  相似文献   

20.
德国19世纪印象主义作家奥托·尤里乌斯·比尔鲍姆的长篇小说《褒国的美女》改编自中国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改编的小说没有采用传统小说的模式,利用情节和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了戏剧语言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原著的悲剧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