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安忆在小说《命运交响曲》中对音乐家韦乃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阐述和描写。韦乃川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和典型性,而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成因可归结于人物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作家因素等方面。王安忆在关注人类生存困境的同时,以温情的笔触书写了她对笔下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哀悯和同情,更体现了对当代人生存状况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2.
莫言自获诺奖以后,声名鹊起。各流派的文学评论家对莫言的作品也有着不少新鲜的解读角度,在不同的视野之下和文化语境中解读莫言。笔者将《拇指铐》中阿义的魔幻经历抽象为普罗大众的生命历程,探讨人物命运悲剧的普遍性,解构构成悲剧命运的因素,分析推进人物走向悲剧结局的潜在动力。然而人物对于悲剧命运的主观尝试修改不过是从一个虚空走向另一个虚空。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作品.它把西方话剧史中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以及社会悲剧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资产阶级性的封建家庭的悲剧,与此联系剧中还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的凄惨命运,反映了二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伪善、冷酷和它们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本文从剧中儿个主要人物的悲剧人生进行分析,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和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苔丝》是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人物的主观因素。教师主要从主观方面研究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刘娟  王晓凌 《现代语文》2007,(9):102-10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与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通过对这两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作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和封建礼教固然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她们自身的思想局限也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她们思想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她们的反抗都有着主动维护旧传统观念的特点,这种思想的局限性更使她们的命运格外的悲惨。  相似文献   

6.
高巍 《文学教育(上)》2011,(17):144-145
对于文学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探讨,历来是文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在文学史上《围城》是探讨人物悲剧的典范。《围城》是一部知识分子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悲剧人物方鸿渐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围城》中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方鸿渐的形象刻画入手,探讨其命运悲剧产生的多种根源。明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重压和人的生存状态,并对其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尤三姐与苔丝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悲剧人物,两个人物的悲剧都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通过对巴金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命运进行探究,探讨塑造悲剧人物的艺术手法,解析巴金笔下悲剧人物层出不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透析巴金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9.
冲突和反抗是悲剧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斗争是以解决冲突达到和谐的,人类在对抗命运和死亡的冲突中升华,在压抑毁灭中不断反抗,而最终的反抗是无法消解的对抗.悲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体现的理性意蕴,最终可以使人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在本世纪上半叶的文坛中,善于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作家为数不少,张爱玲却以她独特的视角卓然一家。在挖掘人物悲剧命运的形成因素方面,除了因袭传统外,张爱玲显然找到了独特的东西。这便决定了她在那个时代是进步的。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一、物欲的膨胀、异化构成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基本因素马克思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①。人们总是对物质、金钱有着基本需求,这是很正常的,亦无其可悲之处。但如果人们对物质、金钱的追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欲望,并逐渐膨胀,…  相似文献   

11.
《万箭穿心》以武汉市井为生活背景,讲述了一个底层人物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一生,笼罩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通过对她悲剧命运外在因素与个人局限的探源,分析方方探求女性命运由寻求外围突破到实现自身突围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中“女人”命运的悲剧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悲剧精神和悲剧艺术,《徽州女人》属于悲剧艺术,"女人"是悲剧人物。悲剧精神具有民族特征,中国的悲剧精神强调道德内涵,悲剧人物对于不幸命运的抗争,其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明火执仗的拼斗、巧妙周旋和隐忍退让。  相似文献   

13.
《黄雀记》作为苏童最新的长篇力作,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高度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通过对种种偶然与巧合事件的描述和对意象的多重隐喻诉说人物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危险的三角关系是导致人物宿命悲剧的重要因素.悲剧的宿命意识笼罩整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人文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杜十娘悲剧命运成因的探讨主要围绕着封建婚姻制度与晚明好货好色之风等方面进行。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隔阂也是原因之一。文章分析了不同人物间的误解与隔阂对杜十娘悲剧命运的促进作用,而这些误解与隔阂的形成又与文本中人物的含蓄内敛性格、自我价值观心理、自我期望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悲剧最初起源于祭祀酒神奥尼索斯而进行的一些庆典活动,由于其题材大多取自于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和希腊史诗,因此其内容大多都会显得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中存在的冲突往往难以调和,难以摆脱的命运最终导致其人物悲惨的结局。本文将以古希腊三大悲剧为例,通过对比悲剧人物的命运和整个悲剧走向,分析古希腊悲剧人物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有影戏之说,戏与影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探讨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要洞悉电影内外人物的命运悲剧,假以戏曲唱段的参与,可以从性别置换和性别认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潜藏于命运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物的性格悲剧,常常表现为同性之恋与异性之爱的纠葛。电影中的戏曲唱段与电影中人物悲剧的形成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和纹理,本文试着通过对戏与戏、影与影、影与戏的探讨,发现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造成这些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代咏史诗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其表层是个体悲剧意识,深层是历史悲剧意识.前者从对悲剧性历史人物的一再吟咏、对历史人物悲剧意蕴的深入开掘反映出来,后者则渗透在对历史上的个体及王朝悲剧命运的体悟之中.  相似文献   

18.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代表作品,文章试从人物的命运和作者的抒情风格方面来探讨小说的悲剧性.作者认为,小说的悲剧主要是人物命运的悲剧;而贯穿于小说首尾的抒情描写,又为小说的悲剧性起着重要的渲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0.
桑士林 《文教资料》2012,(21):14-16
乔治·艾略特在名著《米德尔马契》中描写人物众多,形象各异,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卡苏朋、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三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为一个个有思想有呼吸的人物,在命运的长河中挣扎起伏,人物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紧紧相连,即使在现代也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在此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乔治·艾略特对普通小人物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