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沉默的螺旋"由德国社会学家诺利.纽曼提出,其意是指人们面对一项公共议题和判断公共舆论是否会朝赞同他们意见的方向改变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他们就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体表达意见的匿名性等特点,少数意见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大大减少,持相反意见的"少数派"依然可以首先活跃在虚拟社区,使"沉默的螺旋"转变为反"沉默的螺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而言,既要积极借鉴"沉默的螺旋"理论,充分扩大它的知晓度、熟悉度、认同度;也要借助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把握舆论动向,促进其得到更为持久、深入的传播;同时还要把握两种模式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抑制两种模式下的非理性因素及现象的产生,借助各种传播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各种社会舆论思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沉默的螺旋”理论自被提出以来,在政治、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经济领域提及甚少。在消费领域,每一场流行风潮的兴起,每一个品牌的成长,“沉默的螺旋”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形成主流消费意见。广告人在广告实践中有意识地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依据,将使市场上主流消费意见的形成过程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张琳 《培训与研究》2008,(11):96-98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心理机制,因而这一理论在该领域具有适用性。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应该批判地借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在舆论引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不健康的螺旋、不平等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学生中的"沉默"现象,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小学生参与班级决策易出现“沉默螺旋现象”沉默螺旋理论是传播学和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指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这类观点;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者很少有人理会,即便自己赞同它,也会选择保持沉默。一方意见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往复循环,就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动态是语言主要的、本质的属性,语言总是从平衡走向不平衡再走向另一个平衡.当语言处于不平衡状态之时,则表现为偏离规范状态的变异,因而变异是促成语言发展的因素,它伴随语言发展的始终,没有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变异是必然的.首先,"语言的变异,就其本身的性质来说,是介于语言与非语言,语言中的变与不变之间的一种边缘现象.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交际语境和言语社区的特殊性。简约性是网络语言变异的主要原则,而视觉性和游戏性则是网络语言变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学经典理论之一,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纽曼从传播视角提出的,该理论对研究现实传播现象具有指导性意义,而高校中班级决策活动作为传播活动之一,是否同样存在"沉默的螺旋"现象?从传播视角入手,对其沉默现象的存在性,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消除沉默现象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刻探析,从而使高校班级决策氛围更加科学民主,促进班级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文本"传播方式.文章着重分析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语法变异,考察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语用功能.短信语言语法的变异不在于表事而在于艺术化地表情.短信言语形式虽然在表述上看似变异,但是在本质上却是符合事实的.语用语境制约着语法的变异,变异产生新奇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1.
蒋东伟 《中国教师》2013,(22):14-15
"变异理论"强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变"与"不变"进行合理组织,使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获得概念,发现规律。笔者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尝试运用"变异理论",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为英语知识和技能训练与学习语言文化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然而,对于故事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词汇或句式等语言训练,如何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40):33-34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理论分析近来兴起的"被××"新用法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被××"新用法的产生是特定时期社会现象和大众社会心态的反映,属于语言变异的范畴,这种用法最终是消失还是延伸或泛化使用还需要等待语言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论语言的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变异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社会性变异和艺术性变异。语言的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其共性,也存在区别。探讨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 社会属性和艺术属性和建立起这两变异理论的框架有益于提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史濛辉 《中国语文》2016,(4):460-467,512
本研究利用"快速隐身调查法",通过地名常用字"瑞"来观察上海市区方言(?)变项的分布情况。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因素对(?)变项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年纪越大越容易使用苏州变式[E],之后本土变式[?]的使用频率开始增加,最新趋势是使用折合变式[uE]的可能性上升;性别因素并不显著,但20岁至40岁的女性呈现出易受普通话影响使用折合变式[uE]的倾向,可能引领"语言创新"。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来看,"瑞"字通过年龄呈现出的共时变异体现了上海话形成过程中,对其产生接触影响的权威语从苏州话到普通话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吴徐莉 《海外英语》2014,(22):267-268
我国英语教育在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与此同时英语学习一直处于"沉默"的被动状态并逐渐陷入了"沉默式"英语教育的困境中。在语言学习中引入语言元功能理论,可以透视出英语教育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反思语言元功能对我国英语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音变异研究是变异社会语言学的重心,语音变异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是变异分析向词汇、句法、话语等层面推进的关键。国内关于语音变异的实证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鼻韵尾变异研究"和"声韵调变异研究"。前者着力于对字词话语实现特征的考察,是特征本位研究;后者关注方音向普通话的靠拢趋向,以音节异读为考察基点。从类型上看,二者都是以音类为单位的离散式音变,其变异过程都要通过语素(词)的参差渐变来实现。对变异情况的考察,往往都是从实体音节变异入手,然后向概念音节变异转移。在这一分析过程中,界定变项的"结构—语义"标准发挥着相对有限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沉默与阻抗是个别辅导过程中极为常见的现象,两者既有某些联系又有很多区别。沉默对于来访者来说,实际上反映了他的种种内心状态,传递着来访者内心的各种重要信息;而对于辅导教师而言,沉默则是辅导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阻抗是来访者的一种防卫机制,来访者的沉默有时就是阻抗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来访学生的沉默和阻抗作出恰当的处理和反应,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遵循英语语言输入原则的前提下教师课堂话语的运用策略和技巧报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该文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和浙江师范大学英语教育者提出的RICH创新英语教育视野为依据,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的运用,以期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种连续体为基本观点,讨论了影响中介语变异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按不理论模式进行的中介语变异研究往往各有侧重,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对完善中介语变异研究模式和进一步了解中介语变现象的类型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变异,并形成口语化、简缩化、修辞化三大变异取向。这是语言模因之间竞争的结果,强势模因和强势模因复合体的成功复制与传播则是这三大变异取向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