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元解读指的是不同的读者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以独特的方式解释相同的文本,从而产生不同的文本阅读效果。多元解读是一个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也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创造性阅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尤其是在阅读现代散文的时候,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元化阅读、功利化阅读,进而指导学生展开多元化解读,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  相似文献   

4.
<正>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矛盾点,体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抓住文章中不合常理的地方进行推敲,能促使学生感受文本丰富的意蕴;鼓励学生赏析独特的修辞手法,能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独特的语言,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学生缺乏阅读技巧的问题,指导学生找到阅读的突破口。寻觅展现人物形象的词汇,抓住承载重要信息的段落,体会作品独特的叙事风格,体会作品展现的人生境界。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把握住文本解读的重要"钥匙",进而促使学生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很难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在于教师要准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存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就像一个"搭桥牵线"的人,其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化解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疑难,善于捕捉师生在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文体指的是独立成篇的文章的体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体展现的是一个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有其独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体文本的特点,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性,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文体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自然中,美无数不在,而作家往往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唯美的画面,并将具象的画面转化为抽象的词句,使得文本呈现出清新自然之貌,给人意味深长之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可以运用各种策略,架设起阅读文本的"桥梁",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词句,促使学生品味其中的深意,提高自己对文本的审美感知。一、众说纷纭,讨论内容之美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启发性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然后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外化来表达自己对文本内容之美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有效的阅读也能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教学,采取有效策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一、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诵读阅读分为诵读和默读,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更好地实现心口一致,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要让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其展开自主学习。在阅读文本时联想身边的人物,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讨论,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对比替换,并给学生及时点拨,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4.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文本,重视文本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文本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体验式阅读强调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要求唤醒阅读者的真实体验,促使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以求阅读者更好地感悟文本内涵。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体验式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探究到文本中的深刻内涵。和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点相比,这种方法能令学生接触到文本的本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通常具有以下含义:1、个性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2、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3、个性化阅读要体验,更要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吴君 《考试周刊》2013,(52):36-3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语文教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动",即在阅读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这既是建构新的模式的基本点,又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乃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巧妙地找到阅读的切入口,促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不管是文本的情节、题目还是文本中的各种细节,都是阅读的切入点,只要找对切入点,就能找到探究文本的突破口。一、复述情节,整体感悟对于情节丰富多彩,人物生动多姿的小说来说,用复述小说故事情节的方法作为切入点,促进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文本"与"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阐释与解读,充分展示自身独特的教学魅力。教学使用的文本既要让学生喜爱与珍惜,更要让教师从中获得教学的热情与灵感。学生要采用多种方式去阅读文本,享受阅读的快乐,与老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