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还X就Y"格式是一种反预期格式,其所传达的信息可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也可以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还可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该格式可分为现实型与非现实型两种类型,都传达反预期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已有关于反问句研究成果分歧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反问句是否表示疑问的标准,并提出了"不是……吗"反问句表示疑问的条件:句子中的命题一般是预期信息,说话时出现了新信息,而且新信息是反预期信息,说话人希望了解为什么或怎么会出现这个反预期信息.针对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多种关系,问句有多种应答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之前关于“连”字句语用功能的结论不能解释所有“连”字句,我们认为“连”字句是一种反预期结构式,其语用功能是表达反预期信息。反预期其实是说话人“视点”的表征,因而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因此,“连”字句是一种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4.
话语表达     
《海外英语》2013,(10):17-17
说话不仅能传达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信息,不同的说话方式也传达了说话人的身份、性格和情感。下面_起学习和“说话”有关的短语。  相似文献   

5.
在"反而"复句中,由于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上存在反差,所以形成了"反而"反预期的语用功能。"反而"的反预期可分成三类:与说话人的预期不符、与听话人的预期不符以及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不符。"反而"的反预期主要出现在三个语境中,在前两种语境中,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分别呈现出对立或对立蕴含的语义关系,在最后一种语境中,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则在事件发生可能性上存在对比。  相似文献   

6.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试论"不怎么"的语义表现和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怎么VP"和"不怎么AP"的层次切分是一致的,都是"不怎么/VP"不怎么/AP"."不怎么"可以分为行为义和性状义两种.行为义"不怎么"语义相对复杂,性状义"不怎么"语义较简单.在语用上,"不怎么"用于说话人传达意外信息.  相似文献   

8.
夸张作为一种主观性表达的标记形式是主观化的结果。读者在面对夸张时不仅不会拘泥于字面的意义而信以为真,而且还会通过字面意义去推导夸张建构者要表现的"自我"。夸张表达主观性的机制就是通过建构主观大量或主观小量,或者建构时间顺序的颠倒表达说话人特定状态下的强烈情感或有效传递说话人的意图。决定夸张"度"的关键因素是其必须出自表达说话人"自我"之需要。  相似文献   

9.
语言功能的多重性,使它不仅传达信息,而且表达说话人或作的个人情感,并影响读的感情世界。译是原作的第一读。由于主观情感的介入,不同的译可能会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原作主观态度与情感,同时,也多多少少流露了译个人的态度与情感。认识到此,对翻译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动结类反预期表达式是指由动词与结果类成分非常规组配,表达动作结果非自主地偏离语境中某种预期的语言表达式。虽然造成反预期结果的动作或行为是主体有意实施的,但反预期结果的出现却是主体无意使成的。该类表达式中,动词与结果类成分是一种有标记性组配,动作结果违反的主要是一种社会规约性预期。我们可用"非自主损益"来概括该类表达式的表义特点,不过动作结果以"损"为主,不仅是一种反预期结果,也多是一种反期望结果。  相似文献   

11.
学界常用"企望说""色彩说"来解释"差一点没VP"为冗余否定解"没VP"的条件,但有很多语料违背这两种规则。我们基于北京话的考察提出"预期说",指出"差一点没VP"的语义诠释取决于语境预期,即语境里说话双方就事件实现预先认定的概率状况或标准规范,该格式的真值语义须符合语境预期,所否定的是反预期事件,故其冗余否定解见于明显的"反预期VP"。"企望说""色彩说"之所以有相当的解释力,是因为无标记的常规预期多指积极性的状况,这造成反预期事件往往是人们不企望的消极性事件,于是"差一点没VP"的诠释看似受制于企望色彩。语料中该格式的真性否定例远少于冗余否定例,这犹如否定句远少于肯定句:前者是依赖先设的有标记格式,后者是自由表述信息的无标记格式。此外,"差一点VP"的语义倾向也是真值合预期、否定反预期事件,只是它对语境预期的强制性低于"差一点没VP"。  相似文献   

12.
情态可看作是说话人对所交流的信息的姿态,在大多数话语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特征,情态能表现说话人的"评价"或"态度"。本文以2014年3月8日-2014年5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事件24篇官方声明为语料,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依据,从谓词的角度进行情态话语表达及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马航声明如何通过情态表达模糊自己话语信息的。  相似文献   

13.
由动词短语"真是"充当谓语中心的句子,其语用意义主要是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实性的判断和肯定说明。但这类句子有时表达的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真假判断,而是高于字面意义上的言外之意。这主要是因为这类"真是"句里充当宾语的名词性成分(NP)运用了认知上的转喻。对于孤立的句子来说,"真是"句的宾语是褒义词的,就表达了说话人赞许的感情;宾语是贬义词的,就表达了说话人厌恶的感情。但"真是"句的这种言内意外的功能,即反语的运用,更多地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才能判定。  相似文献   

14.
“差点儿(没)”句是一种主观强调句,主要用以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和看法.“差点儿(没)”句,都含有程度不等的“意外”语气.意外的事情容易刺激人的感情或意识,从而容易激起人表达或强调自己主观感受或看法的意愿,这是“差点儿(没)”句一般总是选择意外事情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吴青 《现代语文》2007,(3):31-32,47
0.引言 指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间指示是指示的一种.时间指示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提到的时间,必须以说话人的说话时间为依据进行推导.语境不同,说话人使用时间指示表达的信息也不同.在汉语中,时间指示一般有词和短语两种表达形式,前者如昨天、现在、明年,后者如上个星期、这个月、下个季度、这个时候.言语交际中除单独使用一般的词或短语来指示时间外,还存在一类特殊用法,如:  相似文献   

16.
汉语谈话中否定反问句的事理立场功能及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现代汉语不、没类反问句(即否定反问句)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然谈话材料考察其使用环境及语义信息内涵,并由此出发探讨反问句的性质及话语功能。整体结论是,否定反问句常用于地位比较平等的说话人之间,通过已知或常识类知识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不同程度上的负面事理立场。这种事理立场具体体现为表提醒、意外、反对和斥责四个层级,其中以前者最为常见。本文也对语法结构与语用因素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交际或交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交际或交流,说话人传递信息、情感或意图,听话人获得信息并了解对方的情感或意图。如果想使听话人明白无误地了解自己的话语,说话人大可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双方交际顺畅进行。但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会话中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往往采取某种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答非所问"就是语言交际中人们采取的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方式之一。这也就是说,人们在回答对方提问的过程中,可能是"答非所问"的。  相似文献   

18.
"X是X"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一种构式,本文试图从信息论角度来考察。"X是X"可以表示预期信息标记以及反预期信息标记。预期信息标记分为预期信息标记、负信息预期标记以及超预期信息标记。本文将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对该构式进行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达州话是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其副词“紧到”与普通话的副词“一直”和“老是”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不同.“紧到”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是方言中表达持续范畴的一种词汇手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逆预期性,传递说话人抱怨、不满或不耐烦的情感态度,隐含说话人对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人际间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言语行为,二是通过体态语行为.体态语主要是指手势语、身势语、体距和接触行为等.正如DavidAbercrombie所指出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比如某人在言语上夸奖另一人,但一边讲一边摇头.他的语言与他的动作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说话人的内心,可能不是真的这样认为的,即"言不由衷"或"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