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域外政治小说对晚清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文坛上曾有过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即外国政治小说的大量译介。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与维新运动的兴起有直接的关系。戊戍变法失败后,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试图借助文学的力量来改造社会,译介政治小说之风遂盛行一时。虽然维新派引进外国政治小说的根本目的,在推动社会变革而非文学借鉴,但此类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晚清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英雄既是突出的文学角色,又是那个时代所呼唤的拯救者。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的英雄观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它已和民族的解放与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英雄观是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翻译外来作品和创作本土作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本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以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为参照物来分析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学的土壤.中国儿童文学离不开本土文化传统的灌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儿童和他们的生活要能获得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认同,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想象。中国儿童文学需要作者和作品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外来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尤其是新文学的影响,是多方位而深远的。它不仅为现代白话文输入了诸多丰盈的养料,更促进了多种新文类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传教土小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刺激,传教士的本土传教理念发生了转变,加上女传教士的加入和鸦片战争爆发等因素,传教士小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向,亦即其预设读者群从成人尤其是从士大夫阶层向儿童的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学的创作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两种社会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翻译小说受到了译者语言水平、价值观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接受程度的制约。翻译小说要为本土读者所认可,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即本土社会文化对翻译小说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对近代翻译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非常繁荣,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小说、乃至当代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这段翻译史非常值得研究。在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比较法,对日本近现代小说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进行研究,这将在近现代中日文学交流史、译介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伊维德是著名荷兰汉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话本小说、戏曲和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多年来,他用荷兰语和英语向世界读者译介中国文学,在西方汉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伊维德非常重视版本,翻译时总是以戏曲的最早版本为底本进行翻译。他还发现了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重要价值,是西方译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最多的汉学家之一。伊维德的译介活动对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治小说起源于英国,其意在传播政治观点,表达政治主张。在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大量英国政治小说译入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为躲避慈禧的迫害而逃亡日本。在日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要变革中国,"自上而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开启民智,改造人民思想,才能实现国内改革。他将"政治小说"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欲通过兴办报刊,译介政治小说,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等举措,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传播政治主张。此外,同时期内有大量外国政治小说通过译介而引入中国。政治小说本文试通过对清末政治小说译介活动的分析,探究政治小说的翻译活动对当时清朝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外来影响的民族化与本土艺术传统的现代化是汉语诗学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戴望舒的三本诗集《旧锦囊》、《雨巷》、《灾难的岁月》为时间线索,以其所译介的外国诗歌为参照,试图阐释戴望舒诗歌创作对外来影响(尤其是法国象征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1900年至1949年国内出版的小说、儿童故事、童话、连环画故事、寓言等译作66部,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展开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是美国儿童文学翻译比较活跃的时期,其中30年代是最高潮;译介中心在上海,甚至一度出现垄断局面。近60位译者参与了译介,但专门致力于该领域译介的译者并不多。期间,一些作品被复译,少数作品甚至被复译多次。该时期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孕育、生成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对近代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代表性译作,包括1896年时务报张坤德的初译本、1903年绣像小说本、1916中华书局全译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论表明这些译作受到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特定时期文学风尚、翻译理论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是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文章主要考察意识流文学步入中国初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一时期,鲁迅作为文化先觉的代表,不仅对意识流理论进行了译介,更是在创作中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对意识流的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创作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4.
追踪儿童受众的幻想小说阅读趋向,可俯瞰该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发展面貌。自新时期儿童科幻小说掀动幻想热,至90年代走向文体自觉,再至21世纪初海外魔幻畅销书大面积引进,儿童幻想小说已然成为阅读主流。然而,儿童畅销书榜幻想小说样貌日益单一,对儿童幻想小说中国路径的思考远未跟进。文章力图回溯本土幻想小说曾得儿童认可的根基,与其不再具有时代魅力的根源,警示异域幻想的顺理成章与文学游戏精神的过度开发,助力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本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追踪儿童受众的幻想小说阅读趋向,可俯瞰该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发展面貌。自新时期儿童科幻小说掀动幻想热,至90年代走向文体自觉,再至21世纪初海外魔幻畅销书大面积引进,儿童幻想小说已然成为阅读主流。然而,儿童畅销书榜幻想小说样貌日益单一,对儿童幻想小说中国路径的思考远未跟进。文章力图回溯本土幻想小说曾得儿童认可的根基,与其不再具有时代魅力的根源,警示异域幻想的顺理成章与文学游戏精神的过度开发,助力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本土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小说观念的变革在40年代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入的冲击。卞之琳、盛澄华、萧乾、常风等人对正在当代西方发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家纪德、伍尔夫、阿左林、卡夫卡以及契诃夫进行了引介与评论,为汪曾祺短篇小说现代化试验提供了详尽的理论资源。其中,对汪曾祺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卞之琳的译介文学。  相似文献   

17.
1985年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的革命年。这一年,随着外来思潮的影响,中国的作家有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一些年轻新锐的作家致力于对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学习,在当代文坛刮起了现代主义的风潮,而另外一些作家却选择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兴起了寻根文学。寻根文学创作潮流力图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一开始他们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倾心,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当代文学发展的生机,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利。但由于寻根文学作家对"根"的理解不同,因此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上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捷克籍文学大师昆德拉的一系列小说作品和文论著作在中国内地获得广泛译介,并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译介者与研究者对昆德拉的介绍与评论、新时期中国译介昆德拉的背景、昆德拉对新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可以发现,昆德拉在新时期中国译介的意义体现在中外思想、文学、文化交流等各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正如卞之琳所说:"中国文学有自己产生的主 观条件,当然也有外来的因素。外来的影响是催 化剂。不从西方'拿来',不从西方'借鉴',就不 会有'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面貌。"中国诗歌 仅靠内部的转换,是不可能变成新诗的,它需要一 种新的诗歌样式的启发,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启 发,即西方诗歌的译介。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学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