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它提出要给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一、扬情——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魂"情感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好数学,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情绪,充满学习热情。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工具,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怎样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生活气息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下面我就针对追寻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学数学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1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趋向于"开放式"教学,"开放"将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之魂.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们存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每个学科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都应该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我想,数学课堂也应注重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照课堂,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课堂既是数学的,又是生活的。我认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设计每一节数学课时,要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努力增加学生的参与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所谓“生命课堂”,就是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即学生能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同时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引导下大胆想像,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数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真正充盈学生的内心世界,让生活的阳光洒满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7.
自然、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课堂学习空间,充足的课堂学习时间,合理的课堂学习团队,科学的课堂学习层次,以更好地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更好地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探究,使学生探索的兴趣得到张扬,探索的思维得到启迪。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充满精彩,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快乐、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只要让我们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来构建数学"生命课堂",那么自然、高效就在你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获得终生发展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一、诠释一个"理念"新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和编排体系,的确都努力地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出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  相似文献   

10.
张宙 《考试周刊》2013,(89):57-58
教师在职业数学教学中应将课本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专业背景相联系,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数学的应用美,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觉得生活与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针对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先生说:"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从活动中去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学习经验。"卢梭的这  相似文献   

12.
<正>"说数学"与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本教育思想不太一致。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转变观念,把"做数学"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走到活动、反思的第一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尝试、分析等实践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交互合作,促进经验共享,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智慧。一、精选生活原型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就得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源头,把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数学现象,在操作中探究知识的形  相似文献   

13.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诱人的美。"一堂堂设计合理的数学课、一道道构思精巧的数学题、一个个充满理性的数学规律等,都为展示这种美提供了舞台。用美丽的数学文化浸润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能让学生个性飞扬。一、收集信息,让学生感悟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而数学是科学,数学课堂是艺术,数学充满思维,充满抽象,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激情飞扬,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倡导学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7.
生命课堂主要是指师生将课堂视为自身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生命发展主动权,实现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让课堂生活变为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变为师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养成的殿堂,变为师生合作交流、互动沟通的教学平台和快乐场所,赋予课堂教学以无限生机与活力。一、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数学。这也验证和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所以,课堂教学要创造性地发挥教材作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和理解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会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进行"利息知识"相关教学后,笔者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现在有十万元,想要存起来,是存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让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喜欢上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呢?一、导入,从事实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悬念探究的内驱力.根据这一规律,如在教学百分数前,我让学生去调查了解附近商店的一些情况,收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在课的开始,我就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谈谈自己对  相似文献   

19.
让生命在课堂自由生长,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一、张扬学生个性,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从生命的视角看,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现在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准备了几种蔬菜和水果,目的是让学生按蔬菜和水果分成两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的理念,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