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柔道是两人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它分为站立摔的投技和倒地摔的寝技两大类技。在站立摔中还包括舍身技摔的动作。柔道是短时间和对手比速度、比力量、比耐力及比灵敏,而这些素质是柔道练习实战比赛中缺一不可。柔道项目运动员双方都穿着柔道服相互在移动中抢把位寻找使技的时机。运动员即要使自己稳定,不被对方摔倒,又要破坏对方的平衡。柔道项目的特点是灵巧、准确,特别能培养人的力量、速度、柔韧、意志品质。随着柔道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动作也在不断创新改进,近年来舍身技单把撺腿侧滚摔在柔道训练和比赛中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柔道这个项目世界上已经广泛开展,通过本队多年来的情况和了解其他代表队的情况,运动员手指损伤。大部分是韧带损伤或关节变形脱位。柔道运动员手指损伤、关节变形,这与柔道项目特殊性有关系,它对训练和比赛的技术发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柔道运动员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掌指损伤的情况进行分析及预防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柔道是两人赤足、徒手、身体直接接触的、要把对手摔倒为目的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项目。在柔道比赛中最高的得分是"一本"既绝对优势的胜利,如投技中的大外刈技术就属于能够取得"一本"取胜概率较高的技术动作之一。大外刈技术作为柔道众多投技术中的一个主要技术,也是在训练和比赛中使用次数多,成功率较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柔道起源于亚洲,因此受到亚洲各国的重视,开展日益普遍。当前亚洲柔道形势如何,亚运会柔道比赛将出现什么情况这些问题都为读者所关心。第11届亚运会男、女柔道比赛共设16枚金牌,女子柔道是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亚运殿堂的。男子项目将由日本和南朝鲜争霸,女子项目则是中国,日本和南朝鲜三足鼎立。柔道是日本的“国技”,也是他们的优势项目。他们基础雄厚,人才众多,其选手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经验丰富,速度快,有拼劲,还能灵活运用各种攻防战术,经常创造一些简单实用而又令人叫绝的动作。男子柔道自1964年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日本便在一些柔道重大国际比赛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在上届亚运会上,南朝鲜队异军突起,一举夺得6枚  相似文献   

5.
柔道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的:竞技对抗项目。力量素质是柔道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素质,是战胜对手,取得比赛胜利的必要条件。柔道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以及力量耐力方面都要求很高。所以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6.
当今全国柔道比赛中,各省选手的技术水平都提高得很快,最突出的表现是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方面。运动员在力量、速度、灵敏、技术攻防、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裁判员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消极防守也判罚严厉,现代柔道比赛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以此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柔道比赛的技术性、艺术性和可看性。于是训练运动员掌握一二手得意技,对取得比赛胜利至关重要。 观看湖南省柔道比赛,对各地市体校柔道技术分析,结合株州市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代柔道技术的蓬勃发展,每个柔道运动员为了能有效地击败对手,都必须具备各自特点的得意技——绝技。而根据自己的条件,掌握一二个绝招动作,对于取得比赛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大腰”技术是柔道比赛中被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所广泛采用的,特别是在中级别运动员的比赛中具有较强的攻击力,是柔道运动员的高难技术动作。将这一高难技术与其他动作加以组合,对柔道比赛中取胜将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03年第8届全运会上女子柔道比赛中决赛的观察统计,分析中级别比赛中“大腰”技术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柔道是2人徒手,身体直接接触的,要把对手摔倒为目的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项目,其中得意技是在柔道比赛中被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广泛使用的技术,战术变化也是围绕着个人得意技进行的,也是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和基础。在比赛中实用价值是很大的,运动员要在比赛和训练中反复练习,使得意技愈加熟练,以达到取胜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柔道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活性、速度及耐力,更需要较高的思维战术的较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战术在比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什么是战术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特长,限制对方特长,  相似文献   

10.
柔道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活性、速度及耐力,更需要较高的思维战术的较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战术在比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什么是战术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  相似文献   

11.
柔道比赛属对抗性搏斗类项目,需要良好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和顽强精神,还要具备实际运用中的应变能力,才能战胜对手。随着运动员之间的技术差距缩小,正确运用战术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冼东妹在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效果和特点,发现冼东妹在比赛中战术运用比较均衡,在进攻形势方面,待动抢攻战术发挥较好,是成功的关键动因。  相似文献   

12.
对126名优秀柔道运动员首场比赛发挥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提示:“首场比赛抑制现象”是柔道项目运动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优秀柔道运动员中的发生比例为32.4%,并呈现出比赛压力越大,越易于发生该现象的趋势;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过度紧张,另外还有不了解对手且思想保守、比赛状态不好、比赛准备活动不当、战术准备与安排不当等因素;并对现象发生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女子柔道比赛基本技术间的组合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柔道比赛是奥运会项目,世界各国为此项目的众多金牌而争夺激烈。运动员技术能力提高也较迅速,运动员在速度、力量及基本技术方面有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女子柔道自奥运会立项以来的十几年中一直处于先进水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女子柔道运动员吸取了中国式摔跤的技术特点,即散手打法的技术风格,“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柔道技术分为投技、寝技、当身技三大类,除当身技在现代柔道比赛中,按规定不能使用外,其它两大类技术在竞技比赛中运用广泛。根据比赛中柔道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特点,可以分析出选手掌握技术的能力和实力水平。对于预测其技术特点发展趋势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本文对在九运会预赛中,获得女子柔道各级别前三名选手的技术运用特点,进行了观察统计。  相似文献   

15.
G886.42 9801446浅谈柔道训练手段及理论依据[刊,中,I]/杨祖光,赵义光//辽宁体育科技.-1997(6).-15,25(SML)柔道//训练//手段//理论G886.42 9801447浅谈柔道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刊,中,I]/白金叶,张建国//内蒙古体育科技.-1997.-10(4).-22(SML)柔道//耐力训练//训练法柔道是体能类对抗性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有全面的技术和良好的协调、柔  相似文献   

16.
柔道是两人徒手、赤足,着柔道服,在垫子上进行的重竞技项目,它是运动员实战、技击功效的具体表现,是一项深受广大柔道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由于柔道运动有直接对抗的特点,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如何控制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因而要求队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并能够在激烈对抗过程中保护自己。近年来该项目在基层体校不断扩大招生,旨在培养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教练员在安排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正是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本文对朝阳市体校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希望能找到该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在运动训练中尽可能减少运动员的损伤,以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刘申 《体育师友》2016,(5):28-30
通过观察法对比赛中柔道连络技技术使用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查阅及柔道竞赛规则分析,确定柔道连络技技术的技术分类;同时结合实际训练经验,认为柔道连络技训练应遵循个体化、全面化、合理化原则;在实际训练中应确立"技术树"概念,合理科学地培养柔道连络技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连络技技术在柔道训练和实战过程中是一种较好的得分技术动作,在训练实战中必须反复的进行单个动作和两个以上技术动作的合理训练,要根据不同的对手和情况必须快速做出反应,成功的运用连络技技术战胜对方取得比赛胜利。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现场观看十二运会男子柔道60公斤级比赛与录像、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柔道“连络技”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及其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柔道连络技术具有“力量大、速度快、动作变化多、隐蔽性强”等特点,这三种形式的连络技术发展不平衡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在柔道这个项目上各方面都有很大改进和提高,无论在比赛和训练中教练员都在想尽办法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和顽强的进攻意识。 在柔道比赛中,场上的比赛变化莫测,但以快制胜的场面非常之多打破了日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