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知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制度及就业岗位对人才录用基本要求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体育院(系)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缺乏就业指导教育。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倾向男女存在较大差异。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曹洪 《体育科技》2014,(3):83-85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我国学习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虽不少,但是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还是甚少的。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了解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因素,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对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对305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工具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的重要社会心理干预因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率较低,利用率也较低;由于家人及他人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支持率不高,研究对象倾向于向朋友、同学寻求精神上的理解和安慰;且有时或很少寻求经济援助或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是由于与性别和个体生理因素、社会文化条件、人际交往、自我期待水平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五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隐性逃课现象严重;男生的逃课情况比女生严重;高年级逃课率比低年级高;学生对不同课程的逃课情况有很大差别等。本文对五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体育院校49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城乡生源的差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不大;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5所高校856名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区别,寻找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特征,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史莎莎 《精武》2012,(6):63-6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课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课前预习工作不到位,课中纪律散乱,出现上课走神、迟到逃课等不良现象;以及课后不重视复习总结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和产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较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更多的攻击行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卡特尔16PF测试中,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怀疑性4项指标,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呈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攻击行为倾向于客观归因.应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理性教育,减少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张雪 《体育世界》2011,(7):100-10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就在校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现状及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认识及评价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指出当前本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和影响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林娟 《体育科技》2006,27(3):48-52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学,对广西大学等5所高校500名在校大学生体育生活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中的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消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并针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桦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6):624-626
研究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因素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湖北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质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二手资料分析、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学校课程设置创新、基础理论课老师中有创新能力老师数量不多的问题是较突出影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的特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控制力提供有益的帮助。对54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总体水平高于女生;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大三、大四、大一、大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生源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农村、镇郊、城市。  相似文献   

13.
丁俊武  尹文 《四川体育科学》2006,(1):135-136,150
为揭示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品质的真实状况,运用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非智力学习品质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品质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不足,对学生本人的学习和大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0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有关职业认同的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在征求了2名大学教授、2名心理学专业教师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初始量表。运用初始量表对132名在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初始量表的每一个条目进行项目分析,删除了项目效度值不显著的题目后,对量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抽取了4个因素(特征值分别为:4.375,2.108,1.534,1.086,方差贡献率:70.0%),删除了14个因素负荷值<0.4的题项。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原有题目进行了调整,最终得到了由13个题项构成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量表》。同时,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献资料、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6所普通高校829名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涉及现在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内容、时间、空间及体育信息的摄取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并针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部分普通高校3 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体育消费的认识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影响因素,为其明确体育消费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翔  ;刘文燕 《体育科技》2014,(5):142-143
采用文献、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创业环境、创业认识和创业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对贵州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旨在为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贵州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环境逐步改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但缺乏实际行动;高校创业教育有待规范,资金和社会经验仍是贵州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瓶颈。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认识不足、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实践少等问题,影响了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后岗位工作内容与工作中最常用到的知识与所学习专业吻合性展开调查研究,认为在当前吻合度不高的现实困境下,作为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需要根据体育发展的实际、体育及其相关产品市场发展的实际与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在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同时,推动体育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琦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07-111
为了更好地鼓励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科类别、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运动计划性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年级、经济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年限、体育设施满意度、体育工作重视度、平时体育活动人数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