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等,以优秀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麦久的项群训练理论,对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项目的迁移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探寻出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项目迁移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世界优秀男子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玉堂 《体育学刊》2001,8(5):53-55
运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了当今世界优秀男子田径运动员在亚类项群、亚类分组项目、专项和竞技能力归属阶段的年龄结构特征,旨在为男子田径项目多年训练过程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当今世界级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了当今世界级优秀田径运动员在亚类项群、亚类分组项目、专项和竞技能力归属阶段的年龄结构特征,旨在为田径项目的多年训练过程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近20年我国女子田径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20年来,我国女子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突破,1993年的第7届全运会是我国耐力性项群最辉煌的时期;在经历了第7届全运会的鼎盛高峰期后,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逐渐衰退,且下滑的态势基本一致;女子耐力性的各个小项目的运动成绩几乎快要回落到20年前的运动水平,只有女子马拉松项目一直在稳步上升.造成女子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持续性下滑的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思想开放不够、人才储备匮乏、缺乏科学训练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体育赛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田径作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其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大龄运动员壮心不已,年轻运动员人才济济,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和运动寿命正在不断打破人们的极限,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连续而完整的过程,年龄特征始终贯彻这个全过程,竞技年龄同时是反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当下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年龄特征,有助于提高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科学化,为我国教练员合理安排多年系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第14届莫斯科田径世锦赛田赛前8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次世锦赛田赛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寻找现阶段世界优秀田赛运动员的竞技年龄规律.结果显示:世界优秀田径田赛运动员竞技年龄大龄化趋势明朗,而中国运动员除女子投掷项目外早衰现象仍比较严重;从亚项群结构来看,投掷项目大龄化现象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阿英嘎 《体育学刊》2007,14(1):130-133
通过比较连续3届进入全运会决赛运动员的项群分布,发现我国不同项群的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有所不同,技能类项群的运动员运动寿命长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技能类项群中,运动寿命较长的是球类运动员,而格斗类项目的运动员运动寿命较短。而在体能类项群中,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耐力性和快速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8.
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广林  孙健 《体育学刊》2006,13(4):128-130
对中国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在增大,尤其女子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增大更为明显;而与世界相比中国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年龄要小4~5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在田径运动训练和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要加强科学训练,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田径组合性项群运动员年度和小周期训练过程的运动负荷控制特征以及竞技效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身体素质在基础训练阶段的年度训练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全面性和多样性特征;专项力量和专项耐力训练比例自进入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以后开始呈现递增趋势;技术训练内容在各年度训练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叠性特征;中外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效率一般都处于93%~95%左右,个别男子运动员竞技效率可达98%左右,有的女子运动员竞技效率甚至高达98.5%左右,中外优秀运动员在竞技效率比较方面没有呈现出预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希腊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八名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子竞技年龄要比女子更能表现出项群特征;速度力量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竞技年龄的分布较为分散,趋于向两端延伸,中间高的特征;速度性项群竞技年龄表现出前高后低的分布,特别是在27岁达到最高峰;组合性项群竞技年龄表现出向X±S区间集中的特征;女子各项群竞技年龄都表现出没有差异的图形走势,都集中在X±S区间内,其中年龄大的运动员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向着大龄化延伸。  相似文献   

11.
体能训练体系建立是现代体育竞技模式发展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世界体育竞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田径类项目速度力量类项群的体能训练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体系的建立健全使田径项目训练的实效大大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成绩也不断提高和突破。想要提高项目(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必须科学地认识该项目(群)的生物学特质,从而采取有效地运用机体适应规律,选择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条件逐渐加强,人们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也逐步发生较大改变,由于训练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田径运动员身材较过去相比愈加日趋高大化,与此同时,人们对田径运动员形态选材的指标和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对于田径运动员形态选材指标及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已具备较雄厚理论研究的基础。随着三维人体扫描仪在运动员形态选材中应用的研究,田径运动员形态选材指标将更加完整、准确和便于科学统计和管理。而影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田径运动员形态选材逐步进入肌肉形态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于建兰  陆升汉  姜迪 《体育学刊》2006,13(2):117-120
对参加2004年江苏省青少年田径比赛少年乙组跳跃项目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少年乙组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很好,心功指数较差,身体素质特征表现出训练的不全面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项群训练理论和作品理论为基础,从体育学和法学两个学科视角出发展开研究。研究认为:身体动作、创新性和艺术性构成了项群训练理论和作品理论的逻辑连接点;难美项群竞技体育项目符合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构成要件,具有可作品性,其中,舞蹈型难美项群竞技体育项目和杂技型难美项群竞技体育项目可分别归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中的舞蹈作品和杂技作品。  相似文献   

15.
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是新兴运动,探索运动项目的训练特征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提高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正确训练理念的前提。研究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绝大部分教练员对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训练特征的认知符合项目的运动特征和竞赛特征;近4成教练员对该项目训练理念的认知不够清晰;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专项化训练水平较低。建议:加强项目供能结构等的基础研究;加强该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化训练程度,以尽快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6.
谭长青  彭杰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14-15,18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最终目的是使运动员尽可能早地达到竞技能力高峰期 ,并尽可能长地维持这个高峰期 ,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的运动成绩。作为竞技体育主体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选择人文社会学视角为切入点 ,通过体操运动员李东华的个案分析 ,来研究其对运动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导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竞技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获得最高的竞赛成绩,并尽可能长地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文章运用文献、问卷、访问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指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训练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人文社会学因素三者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运动员形态与竞技表现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30届奥运会50公里竞走项目运动员从身体形态特征、年龄特征、地域分布特征、速度分配特征、战术应用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公里竞走项目运动员身高、体重以及克托莱指数均处于增长的趋势;30岁以上年龄运动员数量增多;世界优秀50公里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欧洲,其次是亚洲与美洲,50公里前8名竞走运动员平均速度曲线呈V型,跟走和领走是50公里竞走项目主要的战术特点.建议今后对此项目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日常训练主要进行速度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