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在中性和偏向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结果发现,在中性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词的意义通达是按照相对频率进行的;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晚期,对已激活的意义进行选择和整合。在偏向句子语境中,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的意义整合过程,激活歧义词的适当意义,并对动词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产生抑制作用;动词歧义消解的加工是延迟进行的。实验证明,在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支持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两个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探讨句子语境中同形歧义词(homographs)歧义消解的过程以及激活和抑制机制的作用。结果表明:(1)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时,与语境一致的同形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得到通达,与语境一致的次要意义随后才被激活;(2)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时,同形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3)相对意义频率对同形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听觉词认知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缺失音素的壮语为材料,通过跨通道启动技术,考察壮语听觉词理解的语义、语音激活进程。研究共设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句子背景下缺失音素壮语听觉词在理解初期语义背景的作用和语音激活情况。结果表明:缺失因素壮语听觉词理解初期,受句子语义背景的限制;缺失因素壮语听觉词理解初期,语音作用不存在全部通达过程;句子背景下壮语听觉词理解受语义背景和听觉词语音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无语境条件下的在线语法判断任务实验和有语境条件下的自定速阅读任务实验,验证了英语语块的整体加工优势假说,并发现二语水平的不同使语块的在线语法性判断的时间、正确率和在线阅读理解时间有所不同.但无论水平高低,二语者对语块的加工都快于非语块的加工.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也是影响二语语块加工的重要因素.透明度高的语块加工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熟悉度越高,对语块的提取加工越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
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的认知加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中词汇通达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即直通模型、语音中介模型、二重通路模型。汉字是一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汉字字形的表意作用大于拼音文字,在汉字词汇通达中,汉语字(词)义的提取可能更符合直通理论的假设,不同于英文更符合双通道理论的假设。所以应针对不同文字类型提出相应不同的词义通达理论,探讨出不同文字类型间认知加工的差异,才能真正弄清汉语阅读的词汇通达机制。  相似文献   

6.
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研究:理论、方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在词汇歧义消解领域,研究者采用多种技术进行实验,提出了4 种典型的模型,即多重通过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重排序通过模型和整合模型。到目前 为止,不同的研究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今后的研究应该在考察语境作用时间点的同 时,重点探讨语境影响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机制,特别是应该重视对歧义词加工中抑制过 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大学生汉字识别字义通达类型,采用内隐记忆原理设计两个实验。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高频汉字识别时,语义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实验中,字形激活最早,字音和字义同时进行;语音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实验中,字义通达符合直通理论。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基本材料是词。词汇是目前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词汇识别也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汉语词汇的几种表征与加工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并且汉语词汇的横向、纵向研究发展迅速。回顾以往研究我们发现,汉语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双字词使用频率的研究、汉语双字词语义作用的研究、汉语合成双字词的研究,以及汉语成语加工的研究。今后汉语词汇加工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出汉语词汇通达的规律以及通达过程中的眼动机制和脑机制,建立汉语词汇识别的认知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同义词词林>的义类信息,对动宾搭配短语进行了相关考察与实验.主要从100万字的清华汉语树库(TCT973)中抽取两种类型的动宾搭配词对,共计50611对次(tokens),考察高频双字动词所带宾语的义类分布情况,并基于义类信息对依存树库中的动词进行了动宾搭配识别实验,以"发展"为例讨论了义类信息的效用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探讨了汉字的笔画数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字形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笔画数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汉字字形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熟悉度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汉字字形识别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背景 心理语言学把语境分为词语境、句子语境与课文语境三种类型。扩散激活理论(Collins & Loftus,1975)认为词语境效应加速了该语境内的词汇通达。Duffy认为,句子语境效应的产生来自于句中多个启动词的合并启动。但自上而下激活模型的代表人物Auble(1983)等人,  相似文献   

12.
视觉词汇识别过程中包括一系列阶段,它们是字形特征探测阶段、字母识别阶段、语音编码阶段、词汇通达阶段和语义激活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们都已被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但是,对词内字母位置的研究,最近几年才被大家所关注。研究发现:字母位置对整词加工具有重要作用。换位字母假词比替换字母假词更加容易激活原词,即出现换位效应。回顾以往研究我们发现:换位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换位效应的理论研究、不同实验范式中的换位效应研究及日常阅读中换位效应的研究上。换位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应是:汉字位置效应研究及深入分析换位效应的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考察了二语词汇的熟悉度和抽象度以及一语与二语的词汇形似度对非熟练中日双语者语义通达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完成日语单词的概念判断任务,测验阶段完成汉语单词的词汇判断任务时,不论是熟悉度高还是熟悉度低的日语单词,均没有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抽象名词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而具体名词没有出现;不论是词汇形似度高还是词汇形似度低的日语单词,均没有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由此可见,词汇抽象度对非熟练中日双语者的语义通达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它们需要通过一语词汇表征来通达二语抽象名词的概念层面,但可以直接通达二语具体名词的概念层面。  相似文献   

14.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考察粤-普-英讲话者高频的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之间语义两两通达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在高频词学习中,在学习阶段无论呈现粤语词、普通话词还是英文词,粤语词的语义表征均能被激活(实验一);在学习阶段呈现普通话词或英文词也可以激活普通话词的语义表征(实验二).整个研究表明,在粤-普-英讲话者的心理词典中,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共享同一语义表征.粤-普-英讲话者三语间的概念表征是对称的,两种语言之间的概念联系均为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中句子语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子语境在阅读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句子语境条件下词的认知的研究 ,始于英文阅读中的研究。语境效应的来源及效应产生的作用点等问题是句子语境研究的焦点。由此产生的三种理论模型分别为 :词 -词激活模型、基于课文的模型及混合模型。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跨通道及眼动技术是句子语境效应的研究方法。目前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材料的评定、各种实验任务的运用以及中文文字的特殊性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音译外来词入手,通过对比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汉语词汇的声调差异,探讨二语学习对一语语音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语学习影响了一语语音产出,表现为:(1)二语水平越高,声调音长越短;双字词前字音长受到的影响大于后字;(2)二语水平越高,音高变化范围越小;双字词前字音高受到的影响大于后字。本文基于语音学习模型模拟了二语影响一语语音的动态进程,以期为跨语言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翻译启动范式,以汉-英不平衡双语者为被试,研究在四种不同启动词-目标词关系类型(同源、非同源翻译、仅同音、无关)中是否能够得到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以了解语音是否在双语者的视觉词汇加工过程中起作用。本文包括四个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启动词呈现时间足够长,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的加工中语音均能得到激活;另外,在汉语词汇的加工中对语义的激活强于语音,而在英语词汇的加工中则先激活语音再激活语义。  相似文献   

18.
在汉英翻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高语境(high-context)与低语境(low-context)的问题。汉语表达较为隐晦,寥寥数字却蕴含相当大的信息量,而在翻译成英语时,必须要运用适当方式将隐含的信息显示出来,呈现出忠实、通达、明了的英文译文。借用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概念来揭示汉语与英语所处的不同语境,对典型的送红包的高语境汉语文本进行分析并翻译,提出汉英翻译中高语境向低语境转化的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语言理解转换过程中非目标语言是否激活这一核心问题,先前研究者并未达成一致,且先前研究中也存在着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采用概念判断任务探讨了非熟练中一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词汇通达.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发现,在非目标语言是英文单词和中文单字词两种条件下,中—英双语者在完成语言理解转换的概念任务中,非目标词汇的语义信息都会自动激活.结合先前的研究可进一步认为,实验任务情境和双语者对非目标词汇的熟悉程度可能是影响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词汇通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级显性意义模型在西方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认知加工模型,但它夸大词语显性度的影响,忽视语境的作用。通过行为学实验探讨语境和熟悉度对中文成语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语境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熟悉度也影响人们对成语的理解,并指出了分级显性意义假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