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在统治中国的200 余年间实行的货币制度为银铜平行本位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银钱比价时有波动,表现为银贵钱贱和钱贵银贱  相似文献   

2.
货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币制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材料二:“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而银遂踞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收给焉。”——《春明梦余录》集市“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小至斗粟尺布”。——《五杂俎》卷三材料三:清代采取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稳定(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前夕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升到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材料四:图一回答:(1)扼要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银贵钱贱”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影响。(4)材料四中图二货币铸造于何年?从国体角度看,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亚洲有何历史地位?(5)结合材料四中的图三“人民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银元之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其结果如何?[参考答案](1)秦统一货币。意义: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相似文献   

3.
胡燕辉 《文教资料》2009,(35):92-93
潮汕地区自古就是一个走私贸易的盛行地,而鸦片则是导致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鸦片走私贸易的描写与分析.使读者深刻认识到鸦片对于潮汕地区造成的危害。从而了解殖民者对中国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清代实行的是银钱并举的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比价作为货币问题的核心,是所有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银钱比价的演变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1901-1911年作为清末较为特殊的政治时期,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银钱比价的波动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利平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3):34-38,50
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1368—1911)白银和铜钱这两种金属货币的比价变动情况及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明清时期白银和铜钱的比价一直是变动不居的,而中后期银钱比价波动尤为剧烈。从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白银和铜钱的数量及其本身的价值、海外贸易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银钱比价。市场上劣质铜钱的大量涌现则是导致银钱比价剧烈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港脚商与鸦片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港脚商在早期中英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鸦片走私贩子,又是最早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带到中国市场的自由商人,他们的贸易活动改变了由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广州公行两个贸易垄断组织所构成的中英贸易格局,给予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以深刻的影响,并最终引起了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间的重要文献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是一篇很有写作特色的文章。它将钱票影响银钱比价之论作为论改进行驳斥,在驳论中引出影响银钱比价失衡的真正原因是白银外流的论点,顺势提出了为解决该问题而生治吸食的主张。但文章没有像一般驳论文那样至此结束,而是又层层设敌,逐一驳斥,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该主张的正确与有效,使这一主张在批驳中逐步而又水到渠成般地完全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贸易而引发的,故史称鸦片战争。要弄清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分析其性质和危害,自然要重视鸦片问题。与此同时,另一样东西也不可忽视,那就是白银。从一定意义上说,在1840年前后,雪白的银子比黑色的鸦片更为重要。因为,对以英国为首的  相似文献   

9.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广州实行一口贸易管理体制后,受到了西方“自由贸易”势力的冲击。在对华贸易中通过鸦片走私逐渐发展壮大的英国散商为了打破垄断、争取自由贸易,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逃避和抵制广州贸易体制的管制和约束,实施了对广州贸易体制最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10.
魏源的货币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所著的《圣武记》卷十四《军储篇》一、二、三篇中。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渗入和鸦片输入的不断增加,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逆差日益扩大,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往外国,“银贵钱贱”的局面日益严重,全国人心惶惶。当时,广大有识之士纷纷各抒已见,力陈解决“银贵钱贱”问题的办法,魏源的货币思想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阐发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魏源的货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的力量对比,否定了“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武器落后”的论调,通过分析鸦片走私和鸦片战争的情况道出了丧权辱国的根源恰在于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史学界发表的有关鸦片战争的文章近三十篇,比较起来不算太多,但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比过去有所进步,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有所提高。现将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如下。一在一九八二年福州召开了“林则除与鸦片战争”学术讨论会以后,对林则徐和道光皇帝的思想、活动及其评价问题的讨论仍在进行,史学界又发表了多篇文章。黄启臣等人研究了林则徐的经济思想,撰写了《“福国利民”是林则徐经济思想的核心》(《北京师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指出:“主要从政于鸦片战争前的林则徐,目堵由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以鸦片走私贸易而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銷国政策而造成经济崩溃的恶果,在禁绝鸦片,维护对外贸易,自铸银币和兴修水利等方面,提出了反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搞活经济、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在为鸦片战争定性时说:“这是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以维护其可耻的对华鸦片走私贸易、推行殖民主义扩张政策、割占中国神圣领土、攫取在华侵略特权为目的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这种定性的依据主要是来自于战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指出:“英国人曾为鸦片走私的利益发动了第一次对华战争。”这次战争即是指1840—19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便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为导火线的鸦片战争,在《南京条约》的十三条款中,对鸦片问题却只字未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顺差大量的白银内流使中国银本位制的确立成为可能;以贸易为媒,海外新物种的引进,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贸易的发展也间接促使了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之标志的鸦片战争,是以英国侵略者用武力维护鸦片走私为直接原因而爆发的。战争以后,清政府虽然被迫默许外国烟贩走私贩毒,但并未取消国内的鸦片禁令,于是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洋药纳税进口条款的签订,从而实现了外国侵略者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夙愿。近几年来,有几位同志就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鸦片贸易问题发表了论文,读后深受启发;但觉得某些史实尚待澄清,有的问题也可作进一步探讨或补充。爰草此文,祈请教正,并以之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相似文献   

17.
在鸦片战争史的研究中,广东团练运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团练运动因鸦片战争而大兴,又在反侵略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一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是道光朝广东团练运动崛起的主要原因。马克思在论述太平天国革命时曾指出:“引起风暴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因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经济平衡之破坏及其它等等,鸦片不曾发生催眠的作用而倒发生了惊醒的作用。”马克思的论述也适用于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掀起的反侵略斗争。1840年6月,英国政府为维护罪恶的鸦片毒品贸易,变中国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战争  相似文献   

18.
孙林 《文教资料》2013,(34):66-67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的现象,不少地区一两白银兑钱二千甚至更多,导致物价上涨,阶级矛盾激化;日本在明治维新前黄金也大量外流,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矛盾激化,对民生、经济影响至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黄金大量流入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最终造成价格革命。同样都是物价上涨,但原因却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讨这几个国家在相应时期的货币政策,浅略地分析各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区别。  相似文献   

19.
150年前英国侵略者用炮舰和鸦片打开了中华封建帝国的大门。可耻的鸦片贸易,流毒中华,戕害中国人的身心;白银严重外流,10多年间达1.2亿两,使中国市场纹银奇缺,银贵钱贱至于极点,政府与百姓两皆受害。林则徐在广东严厉禁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严正要求。清朝道光中期,鸦片输入每年达4万箱。林则徐雷厉风行地查禁鸦片,半年间迫使烟贩们缴出2.02万余箱。换言之,即把1839年上半年运到广州来的鸦片悉数收缴,功效之高,令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鸦片战争”的规定是:(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以上子目与《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子目完全一致。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复习时应学会分析战争发生原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