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栾淑珍,慕淑清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第二册中出现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这一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概念的综合运用。判断哪个量多和分析多的量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实质是“同样多”、“比多”、“比少”概念的综合运用;把...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记忆力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必备条件,又是发展学生一般性智力的重要环节。为此,针对小学生记忆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探讨提高数学记忆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工作。下面笔者介绍小学技学教学中优化记忆的十种常用方法,见教于同行。一、点睛法。就是教师针对要束学生识记材料的要害处,作“画龙点睛”式的提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记忆。例如,记忆“比例”这个概念,点出要点就是:一是两个比,二是等式(因为两个比相等就用等号连接)。学生抓住这个概念的“睛”,比例的…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们到某小学听“比多”、“比少”类应用题的练力课,其教学程序如下: 教师先出示一道题:“同学们做红花18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仿四册教材42页第8题)让学生演算。学生算完后,教师将题中的。黄花比红花少6朵”改成“黄花比红花多6朵”,再让学生计算。尔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归纳出以关键词“多”与  相似文献   

4.
过去教“比多”“比少”这部分应用题时,讲后给学生总结出两句话。“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让学生记熟背会就放心了。结果呢,不少学生片面理解为:见“多”就用加法见“少”就用减法计算。尤其是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然后再求两个数的“和”的两步应用题时,错误率竟达70%。问题出在那些以间接方式叙述的应用题上。如:(例一)学校养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5只,白兔几  相似文献   

5.
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五种基本应用题,其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生难于掌握,难就难在学生不会分析其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解。首先,应弄懂什么叫“同样多”。“同样多”是两数“比多”、“比少”的基础,应着重讲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先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是何等的重要。今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富有浓烈的科幻色彩,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关爱、激情、微笑、信任、宽容带进课堂,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出趣味、生活、问题等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1.创设趣味情景。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创设出儿童喜爱的趣味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例如,在教学“比多、比少”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导入情境:首先用CAI课件展示森林早晨,勤劳的小松鼠正忙着采集过冬的食物。瞧,两个好朋友相遇了,它们互相问候,展示各自的收获……咦?它们好像在争吵,让我们仔细听听它们为什么争吵吧。这时所有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8.
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例3的教学目的是:①使学生掌握“比少”求和、“比多”求和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②对学生进行对比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采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探的准备——在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1.做猜铅笔游戏。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铅笔的包,从包里拿出  相似文献   

9.
所谓“角色转换教学法”就是在训练中将部分学生转换成教师角色,将教师转换成学生角色。“角色转换教学法”将“发现式学习”和“观察学习”实施于技能训练中,遵循结果反馈一记忆策略,把听、看、做、讲和评有机结合,创设训练情境。本文通过案例探讨并提出了“角色转换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渗透学法,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培养、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在新课标指导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策略、阅读方法、记忆方法、学习习惯、应试方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开耘 《教师》2013,(31):81-81
在教学中.如果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记忆效果比听讲要好得多.而让学生自己当“老师”.那效果会更好。所以.高效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一导一练”教学的核心是结合大班额课堂教学实际在“导学法”实践的基础上.以分层教学思想为指导.运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知识、长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二册11页例2。教材分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在等于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小学阶段不等式中两个重要的标志符号。这一概念的建立,完全依赖于“同样多”和“比多”、“比少”的事实。因此,本节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效果较好。 1.比较法。即通过比较原有知识而记住新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性质或法则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记忆新知识,学生不但记忆效率高,而且为其灵活运用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学生将“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列表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发现适当变换“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某些词语便得到“比的基本性质。” 2.歌谣法。即运用歌谣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教学时,我把一些难于记忆的材料编成歌谣,以便于学生记忆。例加,为使学生掌  相似文献   

14.
增强记忆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可运用以下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一、理解记忆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理解了的材料比没有理解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如教学生记忆几何定理,先要把这个定理推导出来,才能记得清楚,生物课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什么叫体循环?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把学生被动的记忆变为主动的思考,以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第一步就是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讲”,去诱导学生的“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弄懂教师所讲的知识.其主要方法有三种:  相似文献   

16.
小朋友,你会解答“比多”、“比少”的题吗?你知道这种类型题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几道例题吧。例1.学校有篮球20个,排球12个,足球15个。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排球比足球少多少个?要求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也就是求20比12多多少,  相似文献   

17.
拥有一个良好的记忆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例子,某些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很好,但是他们平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并不比其他同学多,更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同学花的时间甚至比其他同学更少。其实这就是学习效率的原因,而导致这些同学的英语学习效率比别人更高,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学都拥有良好的英语记忆能力,或者说是良好的英语记忆习惯。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中学生英语记忆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春 《教师》2012,(15):100-100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往往采用的是机械的读、背、写,其实这种方法效果不大。怎样使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果,是英语教师的一项不可推卸的重任。笔者发现,教师把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味,让学生在自我需要中进行英语学习,可以达到更有效的记忆。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而传统作文教学按照“教师命题—教师点拨—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机械重复,教多学少,学生苦,老师累,效果差。教师要用智慧“少教”,引领学生积极“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打造师生共赢的写作场。一、兴趣导航,激发写作情愫  相似文献   

20.
形象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日常教学中多用形象思维把枯燥的历史知识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