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子可畏     
画蜗牛 我教儿子画蜗牛:先画圆圆的像花卷一样的贝壳,再画长长的身体,最后画上两个可爱的小触角。不一会儿子宣布:“画完了。”我一看,只见满纸全是大大小小的“花卷”。我生气了:“儿子,你的蜗牛的身体和触角呢?”儿子说:“蜗牛房来了  相似文献   

2.
小乌龟准备去旅行。可是一个人旅行多寂寞呀,他想找个伙伴和他一起去。小乌龟看见菜地绿叶上趴着一只蜗牛。嘿,小家伙也背着结实的小房子,多可爱呀。小乌龟上前打招呼:“哈罗,小不点儿,你叫什么名字?”蜗牛说:“我叫蜗牛,水牛的牛。”小乌龟感到奇怪:“你能长到牛那么大吗?”蜗牛摇摇头说:“我不再长大啦。”小乌龟笑道:“你这么小,还叫什么‘牛’,吹牛吧。”蜗牛伸出两只触角说:“我头上有两只触角,又背着壳,人们就叫我蜗牛啦。”蜗牛问小乌龟:“小兄弟,你东张西望的,丢东西了吗?我帮你找找。”乌龟说:“我想找个伙…  相似文献   

3.
发芽的蒜     
魏彬 《山东教育》2003,(23):67-67
记得一次美术活动“画蜗牛”,我眉飞色舞地讲解着范画上漂亮神气千姿百态的小蜗牛。心里想:孩子们笔下的蜗牛一定会很美。谁知我刚一转身,润润就兴高采烈地举着画来到我的面前:“怎么这么快?你画了些什么东西?”我有点不高兴:“我画了树上的蜗牛,大大的,这是饲养场的叔叔阿姨特意养了送到大宾馆、大酒店做菜吃的。”润润边说边得意地把画递到我面前。  相似文献   

4.
引以为戒     
记得一次美术活动“画蜗牛”,我眉飞色舞地讲解着范画上漂亮神气千姿百态的小蜗牛,心里想:孩子们笔下的蜗牛一定会很美。谁知我刚一转身,润润就兴高采烈地举着画来到我的面前。“怎么这么快?你画了些什么东西?”我有点不高兴。“我画了树上的蜗牛,大大的,这是饲养场的叔叔阿姨特意养了送到大宾馆、大酒店做菜吃的。”润润边说边得意地把画递到我面前。画纸上蜗牛的身体几乎超出了整张纸,身体和硬壳也断开着,就像一个大大的球在地面上滚动,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黑道道。这像什么呀?我生气地拿起画纸“唰唰”两下就给撕了,顺手又拿了一张白纸给…  相似文献   

5.
专心的蜗牛     
星期六,我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只蜗牛。我很喜欢这可爱的小生命,就把它放在一片叶子上带回家。我知道蜗牛喜爱潮湿,于是就把它装在一个玻璃瓶里,还特意放进几滴水,然后我就开始写作业了。过了一会儿,我抬头一看,蜗牛快爬到瓶口上了。只见它紧贴住瓶壁,身体拉得老长,像一根长长的吸管,一对触角清晰可见,背上还背着一个壳,这一定就是它的“房子”了。它的身体每伸缩一次,就向上爬一步。我怕它爬出来,连忙把瓶子往桌子上一敲,它就掉了下去,身体缩进了“房子”里,触角也收进去了。我又继续写我的作业了。当我再次抬起头时,发现它又爬到瓶口了,触角又伸长了。我明白了:它的触角是专门用来探路的。我用手在瓶子外面轻轻一弹,它的触角便一下子又缩进去了,反应真灵敏!我做了很长时间的作业,蜗牛反复爬上来好多次。我把它每敲下去一次,都以为它不会再往上爬,可它却不顾疼痛,摔下去了,又爬起来,始终坚持向上,认真找寻通向自由的瓶口。这真是一只专心的蜗牛,一只努力寻找自由的蜗牛。(指导老师黄水瑶)专心的蜗牛$东莞市凤岗镇镇田学校四年级@陆国裕  相似文献   

6.
我的小蜗牛     
今天,让孩子们画“草地上一群快乐的蜗牛”。为了使画面内容丰富生动、 主体形 象突出,我给孩子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蜗牛要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在我潜意识里似乎只 有形态各异才显孩子的创造性);第二,因为草地是绿的,为了让蜗牛更显眼不被别人踩着 ,同时为了使画面主体更突出,蜗牛尽量不要用绿色画,而可用其他鲜艳的颜色来画。  幼儿开始作画了。咦,程程(化名)画的蜗牛大小、形态、颜色都一模一样,简直是克 隆出来的,且都排好了队。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一点创造性。于是我问他:“你的小蜗牛 怎么都是一样的呢?”“它们都…  相似文献   

7.
小蜗牛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呦……” 顺着歌声望去,柏桥身边围着好几个小朋友,大家的目光集中到柏桥手中的小蜗牛上。小蜗牛随着孩子们的歌声来回摆动着柔软的身体,两只触角不知被哪位小朋友一碰,一下子缩回壳里,可没过多久它又慢慢地伸出来。孩子们看得可入迷了。依依最先发现了老师,一下子跑过来,大声地恳求着:“老师,我也想要个蜗牛,您帮我找一个吧!”  相似文献   

8.
蜗牛放风筝     
王子悦 《幼儿教育》2013,(12):37-37
蜗牛和好朋友小猴去广场放风筝。小猴放的机械狗越飞越高,都快要碰到蓝天了。蜗牛高兴得把触角摆未摆去,它冲小猴嚷道:“我也要放风筝!”猴只好把线递过去。蜗牛用两只触角钩住线,开心极了。  相似文献   

9.
蜗牛有两对触角,上面一对又粗又长.而下面的触角又短又小。那么.蜗牛为什么有两对触角呢?为什么大小、位置不一样,它们各有什么功能呢?带着这一串问号,我查阅了多种资料,但都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面的三个实验。实验一目的:了解大触角(即上一对触角)是否有视觉功能。材料用具:保留大触角的蜗牛2只,触角正常的蜗牛2只.保留小触角的蜗牛2只.大小触角都除去的蜗牛2只,铅笔一支,红、黄、绿色菜叶各一片,秒表。方法步骤:1.翻越铅笔的对比把8只蜗牛都放在距铅笔3厘米处,让它们一起向铅笔爬去,…  相似文献   

10.
今天到学校接儿子,竟被老师告之:儿子画画很棒,是班里画得最好的小朋友。惊喜之余,有些意外:我和先生都自嘲是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怎么会冷不丁蹦出一个“小画家”?细细想来,儿子这个“小画家”竟是我在不经意间“吹捧”出来的。儿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会画的第一个图形是“1”,我很庆幸那时没有说,你画的什么呀,弯弯曲曲的,说是1吧,还躺着。而是对儿子说:“这不是个1吗,安安会画1了,真棒。”尽管儿子最初画的都是些无意义的曲线,我仍给他由衷的赞美。小家伙乱涂的兴趣水涨船高,兴之所至,笔不离手,我家和他爷爷家的…  相似文献   

11.
小蜗牛     
经过一番搜索,我们在甜菜加工厂的废墟中找到了小蜗牛,我们终于有“收获”了!头瓶里,只见它们从壳里把头慢慢伸出来,睁开了的眼它们那蒙睛。与此同时,两根细长的触角也从头上“长”了出来,触角上还各有个小“黑豆”,像天线上的两个接收器。我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其中一只小蜗牛,  相似文献   

12.
蜗牛产卵啦!     
我喜欢昆虫,尤其爱观察蜗牛。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弟弟一起去捉蜗牛。弟弟问我:“姐姐,哪里才有蜗牛呢?”我笑了笑说:“蜗牛虽然在夏季才能捉到,可是它最怕热,只有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才能看到它呢。”我把弟弟领到奶奶种的菜园边。扒开石头,哇!好多的蜗牛呀。弟弟说:“姐姐,你比我大,你要大蜗牛,我要小蜗牛,好不好?”我答应了。我仔细一看,大的才四个,而小的有十几个!这个贪心的弟弟啊,又让他沾光了。我把四个大蜗牛放进铺好湿沙的盒子里,而弟弟用小手把蜗牛捧回了家。我和弟弟趴在地上观察那四个大蜗牛。我让弟弟把大白菜叶…  相似文献   

13.
有趣的实验     
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在院子里玩,忽然发现有几只蜗牛缓缓地向墙上爬。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它的鼻子、眼睛在哪儿?……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中浮现。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决定亲自做个实验。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找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蚊子等“食物”,把它们放在蜗牛面前。只见每只蜗牛都选择白菜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全不理睬。这下可以断定,蜗牛是个大害虫!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触角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角碰一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了了和蜗牛     
有一天,了了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了一只蜗牛,只见它软软的身体半缩在螺旋形的贝壳房子里,不时地伸出头上的两只触角,一对小眼睛偷偷地打量着四周。 了了想:“小蜗牛多可怜啊,它那么胆小,连出门也得背着小房子,以防别人欺负它,可它从不咬人。”正在这时,了了的小芦花鸡看见了蜗牛,“咯咯咯”地飞跑过来就要啄蜗牛。了了急忙一只手护住小蜗牛,挥着另一只手驱赶小芦花:“走开,走开,蜗牛是我的好朋友,不许你欺负它。”小芦花看  相似文献   

15.
陈丽 《幼儿教育》2014,(3):40-41
孩子的话:我画的是“蜗牛赛跑”。蜗牛爬起来其实一点都不慢的,我们养过蜗牛,你看它们争着跑第一呢。点评:这是5岁孩子画的,这幅画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孩子上中班时养过蜗牛,当时兴趣非常浓厚,一有时间就去观察,所以这幅画的细节表现得不错。  相似文献   

16.
蜗牛小记     
蜗牛,你好雨后回家的路上,远远看见一个顶着一对触角的小脑袋,原来是蜗牛!更有趣的是,顺着墙面,我又一连发现了四只大小不一的蜗牛。“来吧,小家伙,许多小朋友想见见你们呢!”第二天,我把五只可爱的蜗牛带到了班上。为了便于观察,我将蜗牛分放在两个生物盒里。三只小蜗牛可能不大适应新环境,躲着不肯出来,倒是两只大蜗牛比较勇敢,探出头来。“蜗牛,你好!”孩子们争着向蜗  相似文献   

17.
儿子的画     
1 儿子画的房子墙壁斜斜的,屋顶斜斜的,连烟囱、大门、窗户都是斜斜的。我看不懂了,问:“儿子,你的房子怎么啦?快倒掉了吗?”儿子说:“妈妈,我的房子要飞起来了!你没看见飞机起飞的时候身体也是斜斜的吗?”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2 儿子在画大海和鲸鱼。画完了,他又在鱼头上重重地添了几条线,我又不明白了:“你的鱼受伤了吗?”“妈妈,这是皱纹呀!”“鱼也有皱纹吗?”  相似文献   

18.
纪淑静 《早期教育》2000,(11):11-11
美术活动中,我启发小朋友用一张正方形的彩色旧挂历纸折花蝴蝶。我说:“花蝴蝶的头上有两个触角。蝴蝶向哪边飞,触角就添画在哪边。”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只有陈瑞丰小朋友的与众不同:蝴蝶身上有两对触角,一对向上,一对向下。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花蝴蝶向这边飞就用这两个触角,要是向那边飞就马上用那两个触角,不用转弯,这样更快。”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相似文献   

19.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上《观察蜗牛》。我先用谜语导入:“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蜗牛。”谜语刚说完,从来不爱发言的小伟站起来对我大声说:“闫老师,闫老师,我带蜗牛啦,我的蜗牛爬得很快,刚才我的蜗牛和他的蜗牛比赛还赢了两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