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用的分析,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比较玄奘与鉴真的异同,培养初步的比较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玄奘、鉴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对文化传播作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玄奘西行,吃尽千辛万苦,最终取回真经;鉴真不怕艰险,六次东渡到日本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鉴真东渡”是统编历史教科书高中阶段“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及初中阶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两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受到接触相关历史资源较少等因素影响,相比于“玄奘西行”等知识点,学生对于鉴真及其东渡的相关事迹知之甚少,学习兴趣也就较为浓厚。因此,教师便可围绕这一历史人物进行深入发掘,引领学生在历史人物的深度学习中,以点带面地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3.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综述在黄夏年<四十年来我国玄奘研究的综述>、<百年玄奘研究综述>基础上,对1994年以来国内外玄奘研究的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全文分为对玄奘本人生平的研究、对玄奘在翻译上的贡献的研究、关于玄奘与因明学的研究、对玄奘哲学思想,及唯识学的研究、对玄奘与佛教的研究、关于<大唐西域记>的研究、<西游记>与玄奘的研究7个方面,下篇主要对后4个方面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4.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综述在黄夏年<四十年来我国玄奘研究的综述>、<百年玄奘研究综述>基础上,对1994年以来国内外玄奘研究的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全文分为对玄奘本人生平的研究、对玄奘在翻译上的贡献的研究、关于玄奘与因明学的研究、时玄奘哲学思想及唯识学的研究、对玄奘与佛教的研究、关于<大唐西域记>的研究、<西游记>与玄奘的研究7个方面,上篇主要对前3个方面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5.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空前活跃,本课简介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日本派往唐朝交流学习的遣唐使以及长安城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中外文化交流问题的出发点 文化交流对我国历史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古代佛教和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今天,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规模上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其影响也是至为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唐朝末年王仙芝、黄巢领导农民起义的历史过程,并懂得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黄巢起义的经过与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唐期初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取得怎样的效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唐朝初期,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实施了较为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国内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在与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交流方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亲,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这些事件都成为历史上的大事而载入史册。但到了唐朝后期,统治阶级越来越腐朽,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这节课要讲的就是:唐末人民不愿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终于举行了  相似文献   

8.
中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报告文学起源于近代、起源于海外。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观点的错误 ,又从史实上 ,即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报告性质和文学性质上 ,论证了报告文学诞生在七世纪时的中国 ,唐·玄奘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告文学作者和作品。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3 4页 :“贞观年间 ,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玄奘“取经”怎么会是“使者”呢 ?玄奘是“使者”$河南省郑州市育德中学@张福华  相似文献   

10.
慈禧统治中国48年,不仅在内政上主掌大权,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将慈禧的中外文化交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慈禧与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是1900年之后直到慈禧去世,在论述前后两个阶段慈禧中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慈禧的微妙变化及原因,试图探析中外文化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及影响。慈禧不仅开辟了新的文化交流途径,更新了交流的内容,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末期,慈禧的中外交流措施与方法将中国卷入世界变革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前,有一个长达百年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蜀商时期,这一时期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而对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至关重要。两汉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往,可划分为蜀商——汉使——胡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划分,对宏观把握中外文化交流在两汉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对深入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容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基本形式是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府外交和战争;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明清之际来华的西方文化以及长期的中外物品、科技、文学艺术的交流,对中国的儒学、道家、民间文化、宗教、民族构成、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等都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开放与交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朱汉国主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内容。本课介绍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通过“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悬念引入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看到了一个气度恢弘、昂扬进取的大唐帝国,学习气氛十分热烈。一上课,我请大家拿出地理课本,这引起学生们的好奇。我笑嘻嘻地接着说:“阅读地理课本P25,看这段话:‘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尤其是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论文、论著颇多,近日阅读2000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安宇、周棉主编的《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一书,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内心为年青一代的成长而高兴。该书锐意创新,能突破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一般范式,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研究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很多观点、看法颇有见地,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6.
友善的价值     
<正>友善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最为珍贵的传统《三字经》首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孟子说:"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荀子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佛家劝导世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玄奘西游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昭君出塞和亲、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等国与国、民族与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成为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韩剧在中国的流行,“韩流”一词的兴起,许多中国学生乃至教师,都对韩国的教育和留学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无论是从文化交流角度,还是从中外教育对比研究角度,都有必要客观自然地描述韩国大学的真实情况,为读者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了解韩国学校及其教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而这一工作又是我的兴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成为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回鹘文《玄奘传》译至汉文,汉文本名著《玄奘传》共十卷,详细记录了公元7世纪我国伟大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教大师玄奘的生平事迹。相关回鹘文《玄奘传》研究材料有必要做进一步梳理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分类进行综述:一是对回鹘文《玄奘传》的分卷研究情况,二是对回鹘文《玄奘传》综合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