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就以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入学不久,学习往往是凭着一时的兴趣而来的。在这一时期,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让他们自觉学习知识,特别是让他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新知识。一、创设新奇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是一种动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周围与以往不同的环境最敏感,也很感兴趣。如:学习《比尾巴》一文时,我带着一些小动物的图形来到课堂,当我把小动物们摆好时,学生们一看,露出惊讶的神情,顿时瞪大眼睛,原来,…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二学生而言,物理是他们在这一阶段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学生最初时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学习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也会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若教师不能处理好学生对于物理课堂和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会让学生逐步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变成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于物理问题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不竭动力。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农村中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本文就谈谈我是如何创设不同方式的问题情境,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我和我学生的课堂有效更优效.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引发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式学习。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提问习惯,提出有效的探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让学生敢于提问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是最感兴趣的,研究起来也更有动力。因此,在指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创设各种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开发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家庭小实验,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它使学生有一种学习化学的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新教材编写了较多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首先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生活用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彭秀丽 《教师》2014,(28):106-106
正受年龄影响,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那些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境会使学生心情放松,便于他们接受新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要力求真实,不能是凭空想象,没有真实的语境,否则,语言的学习就是无本之木了。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为活动的标准,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  相似文献   

8.
一、创境激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序曲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好动心很强,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适合他们心理特征、形象生动、带有丰富表情的互动交流式的学习情境,刺激他们自主学习的兴奋点,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2、3、4的乘法口诀”时,首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在知识王国里,有一位知识老人,有一天他发现,麻雀和乌鸦在争吵什么,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现代教师应该追求的是:让今天比昨天教得更好!学生应该追求的是:让今天比昨天更会学习!我们要创设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知学习过程、懂学习步骤、会学习方法、摸学习规律、创学习新路,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创设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规律兴趣是学生求知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平…  相似文献   

1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丰富多彩、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开…  相似文献   

11.
一、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家庭小实验,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它使学生有一种学习化学的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仔细观察,用兴趣来作为学习的老师。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的参于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持续性也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逐步引入问题,以学生熟悉的人与事、景与物、学习与生活事件作为载体,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学习了知识就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学习就是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过程,而这种内化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中学生来说,学习最直接的动力是对知识产生兴趣,因此,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条件或实践的机会,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探究问题,即对所学内容产生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获取知…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不断创设情境,引起对事物的好奇心,对求知的事物感兴趣,达到发展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地理情景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一、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特别的情境,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并以好奇为动力,推动学生的自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1.利用信息技术1.1优化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动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现代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够让学生结合情境联系相关知识,从而激发某种联想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知识。传统的教学环境中由于是教师相对单一的讲述模式,因此缺乏相应的情境创设,但是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来自学生.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从而积极探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开展竞赛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