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 ,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 ,运用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 ,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心设计 ,重视预习。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 ,有事可做 ,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 :1 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 ,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 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 火烧云的形状…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提”,理解“自告奋勇”的含义。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哪些地方看出爷爷是个热爱劳动、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老农民。3.知道课文写了爷爷的几件事,是怎样写的,学习李文抓住重点事例具体叙写的方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的“尤、其”等8个字。2.能用会写的8个字分别组词语,在组词中理解字义。3.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前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收集有关黄山奇石的图片或黄山有关资料。2.教师准备黄山风光录像资料片或图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同桌之间用生字卡片互相听读、听写会写的生字、词语。二、复习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黄山的哪几种怪石?三、朗读课文,认真领悟朗读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黄山石头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会生字新词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了解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二、自学课文。1 .读课文 ,画出生字…  相似文献   

5.
一、巧设提问,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 例如《火烧云》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抓住重点直入中心;①课文讲的什么时候的火烧云?②哪些地方讲霞光,哪些地方讲火烧云?③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有哪些变化?④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⑤这样一静一动描写在课文中有什么好处?挖掘课文深处,讲究提问的分寸,才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到课文所  相似文献   

6.
《火烧云》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它生动地描述了晚饭过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充分展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好奇异。教学本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认真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读写结合,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在实处。思考、领悟:找规律  学习文章的第四至六节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默读,说说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接着可运用引读法:天空出现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学生边读边思考,领悟作者在写马、狗、狮子时采…  相似文献   

7.
这里先向大家大略展示文质兼美的传统课文《桂林山水》的两种迥然相异的教法。教法一:1.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给课文分段,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3.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征?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4.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山水特点的?山美与水美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作者把桂林山水写得这么美,是为了说明什么?教法二:1.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大致的内容。2.品读课文,体味言语表达的精妙。(1)分别品读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语句,找出那些写得特别吸引人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而后…  相似文献   

8.
张艳丽 《山东教育》2003,(10):25-26
《火烧云》是六年制第六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变化多端的奇妙景象。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积累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重点是通过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句子,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本文的导入,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黄鹂和山雀是益鸟,卷叶虫和梨椿象是害虫。2、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前预习: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二 2、查解新词,划出疑难。教学过程: 一、  相似文献   

10.
教材说明:《火烧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义教材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  相似文献   

11.
小语八册第六组课文基本功训练侧重于写作方面,重点是:观察事物,要注意静态和动态;读、写文章,要注意这类描写。这次习作,是这项基本功训练的“实践篇”。在指导中,我主要抓了两条:一是帮助学生从读中获得写作要领。《鸟的天堂》《火烧云》可供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紧扣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着重领会:《鸟的天堂》中,作者怎样从根、叶、枝三个方面写大榕树的静态,从鸟飞、鸟叫、鸟扑翅等方面写鸟的动态;《火烧云》中,是怎样描写霞光照到地上和霞光在天上的景象(静态)  相似文献   

12.
《花潮》(六年制八册第九课),介绍了昆明市圆通山上的海棠花,描述了人们观花的盛况,赏花的情趣,表达了作者观花后的独特撼受。学习课文,时,可采用“抓住中心短语,导读全篇”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读课文,捕捉中心短语,理清脉络。 在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作者看后有什么感想?让  相似文献   

13.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会课文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并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课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本课应紧扣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生字、词语训练,即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故乡的杨梅的,并进行分段练习,可设计如下步骤:……  相似文献   

14.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会课文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并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课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本课应紧扣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生字、词语训练,即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故乡的杨梅的,并进行分段练习,可设计如下步骤:……  相似文献   

15.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 ,它表情达意的准确性与细腻度举世闻名。《火烧云》这篇课文就是一例。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情景 ,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瑰丽奇特的画卷。教学中 ,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具体做法如下 :a .利用幻灯 ,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火烧云》一课重点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教学时 ,可利用彩色的幻灯片 (抽拉幻灯片 ) ,并在配乐声中提问 :霞光一照 ,天上、地下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放弃射门》)。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吗?二、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3.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习题中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穷人受剥削的痛苦,激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学习本文口语化的语言特点。课前预习: 1.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初步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连贯。 3.了解下列问题: ①“我”和“父亲”各是干什么的? ②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主要写了哪些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18.
教时 :三课时。教具 :投影仪。 录音机。教学形式 :将学生分成六组 ,每组六人 ,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 .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介绍鲁迅 ,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介绍鲁迅及作者。二、各小组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音 ,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读全文,理解一至八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实验的具体情形。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考试的具体感受。 2.引导学生看图,导入新课。教师设问: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讲的是一次怎样的考试呢?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通过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新词,读有关的句子。注意强化生字的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外国教育家做了一项什么实验?(2)小梅在实验中是怎么做的?(3)那位外国教育家为什么激动?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