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情入境;通过朗读,那些原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我们将其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蕴涵于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  相似文献   

2.
八点钟左右,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穿着一身鲜艳的碎花连衣裙,提着一只鲜艳的布包。刚才有人介绍说李老师已经65岁了,不过我看她好像只有50多岁。李老师讲话的声音很好听,读的语调特别生动。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狼”,我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有一只凶恶的狼向我走来;而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羊”,我就好像看到了有一只温顺的小羊向我走来。我小声地在座位上跟着学,可怎么也读不出李老师读的那种语气来。后来,李老师在示范读《桂林山水》中的一小节之前,她先请一位学员老师朗读一遍。我觉得那个学员老师已经读得…  相似文献   

3.
通过几年来的朗读教学实践,笔者初步总结出感情朗读的方法——悟情导读法。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要读得有感情,首先必须充分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取得情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再加上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那么在朗读中体现这种情感就不难了。一、分析后之读在小语课文中,随处可发现饱含着作者深厚情感的语句、段落、篇章。作为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捕捉文  相似文献   

4.
<正>1.培养音乐节奏1.1模仿节奏训练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示范必须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地示范,使学生对音乐动作有完整印象。1.2读歌词节奏训练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学某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钢琴伴奏或伴奏带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沈秀娟 《安徽教育》2012,(12):34-34
<正>一、范读激趣在学生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崇拜老师,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针对此情况,老师应抓住恰当的时机,或全篇或片断地进行范读。在老师的情感带动下,文中那  相似文献   

6.
范读(或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在教授新课时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设教学氛围。但仔细想来,这似乎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范读的得失利弊。“范”是模范、榜样的意思。顾名思义,范读就是示范之读,是供学生效仿取法的朗读范本。课堂教学中,教师范读常常是以规范和标准的面目出现在尚未接触文本材料的学生面前的。面对范读,有着天然向师性的学生们往往会在第一次朗读实践中模仿老师的腔调和语气,即使有所变化,也不会偏离老师已然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的主旋律。这…  相似文献   

7.
徐思花 《考试周刊》2012,(89):34-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调动学生口、耳、眼等感官,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注重示范朗读。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较强,都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老师必先“身先士卒”。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先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充分发挥朗读的示范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8.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鸣是文学鉴赏中常见的文学现象。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品中的形象及其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打动了读者,引起了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作品中正义者的胜利而欢乐,为邪恶者的毁灭而称快,这种现象,即我们所说的文学欣赏中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从一入学开始,各方面都模仿老师。有的学生模仿老师说话,甚至连语气都维妙维肖;有的学生模仿老师写字;有的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模仿老师,不是故意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模”和“仿”的。刚刚入学,接触老师最  相似文献   

10.
1.做好朗读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听老师读”,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备课一定要“备读”,教师首先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凡是要让学生“看”的部分,最好背下来,反复琢磨手势和表情,做到声情并茂,朗读才有感染力。2.保证朗读时间。教师要有计划地做好朗读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朗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艺术再创。因此朗读者也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把课文中的一切景象和人物的形象,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脑海中,产生内心的现实感,犹如身临其境。由于形象的浮现,从而使朗读者感情自然融合在作品的感情里,引起强烈共鸣,跟作品的人物息息相通,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产生真情实感。再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自身的感受传出来,使听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这样,能使作者、朗读者和听者融为一体,达到感情上的交流,也就是最好的感情朗读了。二…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生活中 ,朗读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要的一种修养和能力 ,它不仅能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而且能陶冶性情 ,增长才干。中小学生如能加强朗读训练 ,对自己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 ,语文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加强对朗读的训练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激发认知。通过教师示范 ,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示范是指导朗读的重要方法 ,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示范读除了要做到语音准确以外 ,同时还要对朗读中的语气、语调、语势、语感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做些研究。要声情并茂 ,以优美的语…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读,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读议议,议议读读,熟读精思,既训练和发展了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又陶冶了儿童的性格和情操。一、深钻教材,以情动人示范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教师生动地范读,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把自已的思想和作者融合在一起,才能做到以情动人,所以深钻教材反复研读是作好示范朗读的关键。如《别人,我爱的中国》一课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看的中国!”这句话,三句同样的话,由于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就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次是作者倚在船栏上,和岸上亲友道别,表现了作者依恋不忍离去的感情,朗读时速度稍慢,语调稍低以表达作者  相似文献   

14.
过去语文教学,总是死守教材,跳不出它的圈子。现在有的语文教师已开始摸索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而发展教材,以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最近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讲《狼和小羊》(五年制语文第三册28课),对我的启示很大。当她引导学生分析完狼三次找碴的目的(要吃小羊)后,便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时,孩子们都瞪着两眼在为小羊担心。这位老师便及时启发孩子们续编故事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是,在当前一些课堂中,教师对感情朗读的指导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简单化。我们可以看一些教师朗读指…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弃儿希斯克里夫,但是,围绕希斯克里夫的两个主要女性的爱情悲剧却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们爱的真切,不顾一切后果;但当爱变成恨时,她们又恨得悲切,最终郁郁而终。她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正如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所说:“我爱,我恨,我受苦。”而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把自身的创作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谱写了一部女性的爱情悲剧。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女性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何娟 《湖南教育》2003,(9):53-53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于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朗读一直就是语文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喜欢模仿。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学习的榜样。他们常常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教师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可选择恰当的时候,全篇或片断地范读课文。伴随着富有情感的音韵,课文中那真切的意境、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  相似文献   

19.
一 做好示范朗读。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所谓“师者 ,范也。”要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首先自己要读得好。为了能使自己的朗读富有感情 ,我在备课时首先琢磨着什么地方用什么语气 ,哪些地方该快 ,哪些地方语速要慢 ,什么地方该重读 ,什么地方声音放低一些 ,在重点地方作好记号。然后试读一遍 ,如果自己感觉在朗读时还不能完全进入角色 ,就再次字斟句酌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使自己的朗读m富有感染力 ,在练习朗读时 ,还注意对着镜子进行表情朗读的练习。范读之前 ,先让学生注意老师的语气、表情的变化 ;范读后 ,让…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的爱,就像是一张巨大无形的网,能牢牢套住学生的心,使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益增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捧着四点爱,献给我的学生。信任的爱有人说,感情沟通是同质的,爱引起爱,恨引起恨,信任引起信任,所以我们以爱唤起爱,以信任唤起信任。把爱融入信任中,便聚合成我们信任的爱。这是一种豁达的爱,大方、毫不犹豫、让人从中获取快乐与满足。在教学中、教导学生过程中,我将信任的爱送给每位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鼓励与信任,从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给他们一片展现自我的天空。记得在准备“激情五月”手工暨绘画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