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它往往是通过反复读题完成的。读题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分析、理解、判断、归纳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做到“三读”和“十转化”。“三读”是指初读、精读和复读。初读,就是了解性读题,主要弄清题中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精读,就是理解性读题,关键在于弄清条件、问题的关系及实际意义。具体地说,就是做“十转化”的工作。复读,即检查性读题,即在列式、解答后再复读验证,看看是否符合题意。“十转化”是按照题目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或必要条件,把题意作适当的“动态”处理后再读  相似文献   

2.
许贤苏 《小学语文》2010,(12):21-22
小学语文“一课三读”法,是指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经过初读、精读和熟读三步。初读,指通过自读、小组读、分人分段读、范读、听录音(看录像)读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精读,指要求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3.
王青 《甘肃教育》2000,(3):25-25
“一主三环”指的是以读书训练为主线 ,按照“初读感知—精读领悟—积累迁移”三个环节进行课文教学。一、操作程序1 初读感知。对课文的感知阶段 ,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这一步要完成的任务是 :掌握生字读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部分生字的意思 ;课文要读的正确流利 ,个别难懂的句子老师可以带读、领读 ;其教学流程一般为 :(生)读—(师)导—(生)读—(生)纠—(生)读。2 精读感悟。对一些语言文字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词、句、段 ,强化诵读 ,注重感悟。让学生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去读书、思考。披文入情 ,进入课文所创…  相似文献   

4.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读好一篇课文,就一般认识规律而论,大致要走如下五步: 一、认知性导读任务是指导学生搞好认知性自读。注意: (一)以“自读提纲”提示阅读要求,引导阅读方向。“自读提纲”一般包括:应掌握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应接受的主要信息(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求提出自读中发现的疑难等。 (二)指导自读方法。拿到“自读提纲”后,不少同学急于完成“提纲”要求,阅读中碰到生字新词即看注释、查字典,稍遇疑难即停下来思考求解,阅读速度既慢,也无法获得对全文的完整印象。我们即严格限定初读课文的时间,要求他们尽量不为陌  相似文献   

6.
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以问促读”是个好办法。所谓“以问促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读精思,不仅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下面举一例为证。本学期,我用“以问促读”法上了《将相和》一课,效果很好,整个教学分三步。第一步,设计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初步感知课文。简介时代背景后,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初读课文:1“将”是谁?“相”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的?问题很简单,目的是让学…  相似文献   

7.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质疑、研读释疑、赏读品味,感悟文章的内涵,突破重点。一、初读质疑,诠释重点1.据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奇怪的大石头》,“奇怪”在哪里?石头“大”就奇怪吗?大石头多了,奇怪的事岂不满天都是?可引导学生能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课文,激起阅读兴趣,学会思考质疑。2.据文生疑。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课前预习,但大多停留在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上。课上一定要让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的主体意识 ,对所学课文达到熟读精思、充分理解、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还要认真落实在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充分发挥精读课作用 ,取得“精读带略读 ,课内带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扩展”的实效。精读课文教学要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 ,以整体性训练为主 ,分解性训练为辅 ;用整体带动部分 ,以部分促进整体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整体〕———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 ,理清思路导入新课后 ,师生同解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 ,也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要通过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10.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一般经历初读、细读,精读三个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把握课文内容的层次,与这三个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即不同的阅读阶段,课堂提问内客设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做到适时、适度。 在初读课文阶段,主要是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文章脉络。这一阶段的提问,以提叙述性问题为主,提问主要方式为“是什么”。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出示课后练习一的  相似文献   

11.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阅读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比较熟练地出默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结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能概括中心思想。"可见,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训练之一。我们可以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按照初读知内容→细读控中心→精读深体味,最后再让学生认真背诵文章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活动,过读边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领悟内容,体领情感,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客。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审题与初读课文这两项活动。有些文章的…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美读”,而“初读”却渐渐被教师“遗忘”了。其实,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着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初渎呢?  相似文献   

14.
“以读代讲”是通过老师的导读.使学生明文意、悟文理,并受到情感教育的一种教学结构。导读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再读课文,理解词意;三、精读课文,解决间题;四、品读课文,以声达情。朗读技巧的运用有利于促学,使学生快捷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三年级开始,教材将阅读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三个类别,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学中,教师应提升对略读课文的重视程度,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在积极引导的同时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学会独立阅读。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遵循三条路径。一、精准用力,着眼阅读提示的导向引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需要“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7.
《珍珠鸟》是一篇抒情散文,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珍珠鸟雏儿外形及活动中,抓住小鸟儿活动的特点,体会它的心理变化,了解它与“我”日益亲近、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感受它的可爱。为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教学策略:一、熟读课文,为精读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篇文章描写细腻,构思精巧,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学生的阅读领悟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很有必要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加强朗读练习,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1.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霍锦华 《广东教育》2006,(10):72-72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要突出一个"读"字 "读"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不断学会阅读本领.如:预读,扫清阅读障碍;初读,感知大意;细读,理解感悟:精读,品词赏句,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这句治学名言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要“传知”,更重要的是要“授法”,这是达到上述理想目标的桥梁;而讲读教学是“学法”训练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与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学法”的启示。一、重视整体阅读中阶段和过程性训练心理学表明,学生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是有其规律的,即先概览轮廓再究细节,循着“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和学习心理过程进行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感知性初读、理解性细读和精读、鉴赏运用性回读等三个阅读阶段。三个阶段体现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明确阅读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