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主要研究单位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等情况的调研,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特点、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学科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颜君 《科学中国人》2004,(10):52-53
原子分子普遍地存在于地球大气.天体与星球空间及等离子体中。原子分子物理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又是许多学科的交叉点。这就决定了原子分子数据具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背景。以下面的应用为例.可以看出原子分子数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原子分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提供各种原子分子信息和数据的一门科学,它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基础,对阐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检验物理学定律起着重大作用。原子分子物理既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同时也在国家需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物理科学一处涵盖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声学4个物理子学科,学科最大特点之一是发展很快,研究热点不断更新。更新的结果,使2002年的热点也许变成2003年的非热点,2002年还在急遽升温的领域,2003年也许是骤然降温的领域。从科学基金项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分子表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探测材料表面局域的原子级分辨率的空间和电子结 构,可操作性强,极大地增强了科学家表征单分子结构,研究单分子物理、化学特性,和操 纵单原子、单分子并构造纳米器件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单分 子表征和操纵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在单分子尺度下若干特殊的物理现象和效应,说明了 单分子研究对物理学和其他学科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20年前,人们通过物理实验方法获得了冷原子,今天超冷原子成为了多学科交叉的物理实验室,超低温物理、超低密度凝聚态物理、超低能碰撞物理、非线性与量子原子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精密谱与量子频率标准等研究汇聚于此。文章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院内外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和核科学四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理学和核科学都是研究物质世界中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存在着诸如原子分子、凝聚态、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等不同层次的结构,由此便有着不同层次的物理问题.原子分子层次和凝聚态层次中的物理问题属于物理学(包括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基础光学、原子分子物理、波谱学和声学等分支)的研究范围,原子核层次和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在上世纪初,化学家从分析物质开始,定出物质组分,以求出所含的原子种类、数目和化学武。后来有机化学出现了同分异构体,化学家才知道分子的结构对认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百多年来发现了百万多个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化学家从研究分子的化学性质出发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改变分子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学科,也得出许多经验性的法则。但总的说来化学仍然是一种实验的科学。他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他不能说明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为分子,和化学键的成因。他的规律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9.
化学通过化学键的剪裁和重组,以及超越分子层次的非共价作用和组装,创造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物质世界,为其它学科的创新研究和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知识基础和物质保障。纵观化学科学近年来的发展,化学正在不断走向"精准"化。本文结合国内外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从合成化学,单分子单原子操纵和自组装三个方面对化学走向精准化的趋势进行了评述。首先,从官能团化学键种类转化控制的区域选择性到反应产物空间构型控制的立体选择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合成化学在反应选择性控制上走向精准化;其次探讨了利用单分子和单原子的操纵来实现分子和原子层次上对化学反应进行精确控制的策略;第三,则对利用自组装这一新一代的方法来实现分子层次以上有序结构的精准构建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锦超,1988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物理系(获杜邦奖学金),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H·P·凯利教授并取得博士学位。1982年开始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在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电磁场对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分子的光电离过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李秋娇  宋晓书 《科教文汇》2020,(10):131-133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融入物理学史,带领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现及发展的过程,体会探索知识的艰难和快乐。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中“电子的发现”为例,就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力求将物理学史渗透于物理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实现了3次重大的跨越,粒子物理的成就为其顶峰。世纪之交的中国粒子物理学,应当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结合中国的国情,认真制订中国粒子物理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充分利用BEPCII进行粲物理精确测量前沿的研究,同时选择有特色的非加速器物理实验,如粒子天体物理实验、宇宙线观测、中微子物理实验等。我们应大力加强国际合作,重点搞好LHC实验,并积极部署大型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合作。高能物理研究基地还应当积极为其它学科提供先进手段和大型平台。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在深空探测领域内取得的各种重大科学发现,人们对地球、行星以及太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牵引和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孕育并催生了行星物理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行星物理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行星物理学与传统学科及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我国未来行星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对该学科的未来发展给予了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尚海琴 《科教文汇》2020,(4):137-138
在当代教学活动中,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核心素质对学生的长久发展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规划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自发学习、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本文主要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物理核心素养分析、将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三方面,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希望能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1]。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透视,要求必须提取出发展的本质,即寻求推动发展的“动力”,维系发展过程的“质量”,实现发展结果的“公平”。同时,从衡量发展行为的系统学出发,定量评估该复杂系统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进而获取这个三维度量的交集最大化,定量地判别国家和区域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建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同时提出了识别科学发展观的动态方程组,希望能够深入揭示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煜 《科教文汇》2020,(7):158-16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性理念,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伸与发展,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笔者以“欧姆定律”为例,从物理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将初高中物理更好地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美两国主流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单摆”实验为例,对实验基础、实验模块、问题探究、习题归纳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教科书注重实验思路的导向作用,而美国教科书则注重实验过程的指向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我国教科书的实验设置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红外光电子学是在红外光电技术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发展与半导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微电子学以及光学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科学院长期将红外光电子学作为重要发展领域予以支持,在任务带学科的模式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文中还对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While the concept of "classical physics" has long fram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from which modern physics emerged, it has consistently been read back into a period in which the physicists concerned initially considered their work in quite other terms.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shifting currency of the rich cultural image of the classical/ modern divide by tracing empirically different uses of "classical" within the physics community from the 1890s to 1911. A study of fin-de-siècle addresses shows that the earliest general uses of the concept proved controversial. Our pres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was in large part shaped by its incorporation (in different ways) within the emerging theories of relativity and quantum theory--where the content of "classical" physics was defined by proponents of the new. Studying the diverse ways in which Boltzmann, Larmor, Poincaré, Einstein, Minkowski, and Planck invoked the term "classical" will help clarify the cr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physicists' research programs and their use of worldview arguments in fashioning modern physics.  相似文献   

20.
中印科学合作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永正  梁立明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34-1640
选取SCI-E数据库中的1699篇中印合著论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印科学合作的发展进程,考察了中印科学合作的网络结构和中印科学合作的学科分布。结论是,中印科学合作可以分为起步、缓增和激增三个阶段;中印科学合作网络包含12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俄罗斯和德国是中印共同的最紧密合作伙伴。中印科学合作的主要领域是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在物理学领域,中国和印度更多地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其它国家主导的超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