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不确定性下的中国减排方案寻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王铮等(2010)气候保护经济政策模拟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全球温度变化的不确定性,模拟研究了既适合全球的减排行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减排方案。研究以至2050年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以内、至2100年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为前提,首先模拟了哥本哈根协议下全球减排方案的效果;然后针对中国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总量减排情景展开经济政策模拟;最后在全球温度变化不确定性背景下,比较分析了总量减排方案对我国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时期来看,总量减排行动将会给我国带来损失,但从长时期来看,适时适量展开总量减排将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温度上升不确定的条件下,较优的全球总量减排方案为:至2050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前苏联地区比1990年减少50%;中国与其他地区从2025年开始总量减排,至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28%,其他地区比2005年减少20%。  相似文献   

2.
清洁生产机制(CDM)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这是一种双赢机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合作机制,对中国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推广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CDM发展现状,并作了潜力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洁  焦建玲  李方一  李兰兰 《资源科学》2016,38(7):1373-1382
确定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优先次序并实施差别对策对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投入产出Ghosh模型和敏感性分析,从结构减排、技术减排两个方面,提出了国家或区域行业二氧化碳减排优先次序确定的一般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中国行业减排,采用2002年和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行业碳排放数据,依据各行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感应度系数、边际增长的完全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值弹性5个代表性指标,确定行业减排的优先次序,并提出差别的减排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在考察的40个行业中,技术减排优先级I的行业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内共18个,结构性减排优先级I的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内共13个,针对行业技术减排和结构减排的三级优先次序,可以确定四类减排对策。应用研究一方面证明了本文设计的一般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为中国制定分行业的减排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自敏  申颢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50-2160
有偏技术进步及其要素偏向性对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赢”有着重要意义。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能否将二氧化碳排放的负外部性“内部化”,从而达到预期减排效果是政界与学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收集2007—2016年19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指数分解法测定了其有偏技术进步指数及能源要素节约偏向,检验了有偏技术进步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减排效应,并基于25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数据验证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有偏技术进步减排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从测算结果来看,总体上有偏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从要素偏向来看,有偏技术进步在能源与资本、能源与劳动间偏向节约能源的城市占比分别为54%与46%;(3)从减排效应来看,有偏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减排效应,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单独产生的减排效应并不强;(4)从调节效应来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有偏技术进步的减排作用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本文为进一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政府制定合理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已从科学问题演变成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在进行气候变化的相关决策中,需要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对4个可能影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包括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国际减排方案的公平性、中国未来CO2排放空间与排放需求的矛盾以及中国应对CO2减排压力的可能途径和减排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炎治  冯颖  张磊 《资源科学》2021,43(6):1153-1165
研究碳排放增长的多维、多层动因,识别关键的增排产业链和增排路径,对于宏观减排政策制定和微观减排路径选择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结构分解和结构路径分解的分析方法,从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3个层次对中国碳排放增长进行了递阶分解分析,识别出了2010—2015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因和路径。研究结论表明:①需求规模变化是中国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②煤炭消费发挥着减排作用且贡献巨大,但其他能源的增排效应使煤炭的减排贡献大打折扣;③能源效率变化对各生产阶段的影响为正且呈递减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第一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具有显著减排效应,对其他生产阶段具有轻微增排效应;④需求规模变化和直接消耗系数变化是多数增排产业链的最大影响因素,30条增排路径占中国2010—2015年碳排放增加量的25.7%,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关键路径和动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浩然  李玮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227-236
确定中国在现行目标和温升1.5℃目标约束下2030年的碳排放权减排量,基于6种分配原则建立地区碳排放权减排机制,并对比达到零和博弈数据包络分析(ZSG-DEA)有效时各省份的碳排放量与减排责任量,据此分析中国八大经济区之间呈现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平等原则、累计排放原则和经济指数原则的分配方案中,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负担了较多的碳减排压力;(2)考虑效率的综合原则、偏公平原则和偏有效原则下,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碳减排责任量增加较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3)加入碳排放强度因素的地区碳减排量分布和达到ZSG-DEA有效的地区碳排放量分布均呈现出集聚在沿海经济区的趋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发投资对全球气候保护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朱潜挺  王铮 《科学学研究》2012,30(4):517-525
 基于LRICES模型,将研发投资引发的技术进步内生化到模型中,在假设各国未来的研发投资处于较保守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分析研发投资对全球气候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内生化研发投资技术进步机制的作用下,至2100年,全球升温2.32℃,全球及各国的碳排放趋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略微反弹的“倒S”型,全球的碳排放高峰为2032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前苏联、世界其他地区的碳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2034年、2020年、2034年、2022年、2031年、2036年。虽然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较早达到了排放高峰,但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仍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急需落实减排。在研发投资的作用下,文章提出了一个全球减排方案:发达国家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前苏联地区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0%,中国和其他地区从2025年开始总量减排,至2050年碳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该减排方案不仅使至2100年全球升温控制在1.92℃,而且在减排经济成本支出、效用损失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洪竞科  黄河  王先柱 《资源科学》2023,(11):2103-2116
【目的】在技术创新减排效应边际递减背景下,挖掘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潜力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结构分解分析,构建了一个描述经济转型驱动碳减排的解释性框架,运用中国2007—2017年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的碳排放数据,分别从产业和空间维度,系统分析能源结构、投入结构、中间生产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与出口结构动态调整对碳减排的贡献,并按全国、区域和地区3个层次分别展开讨论。【结果】(1)观察期内由于结构变动带来的碳减排量约为1726.82百万t,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技术降碳到结构减排的动力转换;(2)中间生产结构优化是结构性减排的支柱力量,且经济部门间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远大于地区间资源要素再配置带来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3)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地理区位存在先天劣势的内陆地区并未能实现区域协同联动下的碳减排;(4)地区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间主要表现出“尾部效应”和“规模效应”特征。【结论】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生产侧和需求侧结构优化形成的“双轮驱动”效应有助于持续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辽宁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省面临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大,污染减排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虽然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陆续出台,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但.通过对污染减排现状及面临的困难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环境政策的市场导向机制、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污染减排执法监管的力度等实现污染减排的优化措施,使污染减排不只是纸上谈兵,要扎扎实实的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郑玉华  贾艺伟 《资源科学》2022,44(9):1772-1784
客运交通在京津冀地区城市交通总量中占比高,其减排潜力是影响交通碳达峰的关键因素。本文建立了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方法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模型,模拟了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客运交通碳减排政策情景下消费者的交通出行行为,评估了各类碳减排政策的环境效益、经济成本及其对碳达峰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乘用车燃料效能提升政策是唯一可以在2030年京津冀三地同时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达峰的政策情景,且其碳减排的经济成本较低,其中天津市预计最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北京市次之,河北省最后;②公共交通推广政策的碳减排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尤其以河北省最为突出,虽然该政策可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达峰,但无法实现天津市碳排放达峰目标;③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在京津冀三地单独实施无法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需要与其他政策组合实施。基于此,京津冀三地实现客运交通碳排放达峰目标需要持续推进乘用车燃料效能的提升,此外还可以采取新能源汽车补贴、公共交通推广和交通拥堵收费等组合政策,以降低减排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2.
邱纪翔  罗钰星  王克  梅应丹 《资源科学》2022,44(10):2038-2047
为确保中国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对中国碳减排目标进行省域分解至关重要。本文遵循公平性、效率性和可行性3项原则,选取人均CO2排放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和人均GDP水平5项分解标准,构建中国碳排放增量控制目标省域分解模型,对不同GDP增速情景(2020—2025年情景以及2025—2030年期间高、低和基准GDP增速3种情景)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①经济发展状况与历史碳排放量是影响碳减排目标省域分解的重要因素,排名较前和较后省份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稳定,而排名居中省份的碳强度下降目标则同时受公平性、效率性和可行性原则的影响,部分省份呈现不同情景偏好下目标分组不同的特点。②中国碳达峰趋势稳定,外部冲击对于GDP增速的影响,并没有造成各省份碳减排目标的分组结果变化,因此国家目标省域分解结果整体稳定。本文结论有助于各省份灵活制定减排目标,以保证国家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减排成本曲线演化的碳减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碳减排策略,制定减排目标,而减排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强制减排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本文通过建立减排成本评估的投入产出-计量优化组合模型,研究了我国减排成本曲线的动态变化,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宏观经济损失更大的结论,提出了实现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的非等量递增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达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平稳增长模型测算2020—2050年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的经济最优增长率,模拟分析不同情景下各省区碳达峰的时间和水平,并探讨减排情景对区域碳排放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减排情景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进而促进实现碳达峰;②基准情景和自主减排情景下黄河流域相关省区未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提前达峰情景碳减排量最大;③减排情景能够提高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排放的公平性,且提前达峰情景的效果最佳,但碳排放的区域间不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为了尽早实现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达峰,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加强省区间合作,制定更加适宜的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15.
王世进  蒯乐伊 《资源科学》2022,44(12):2415-2427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碳排放来源的主要部门之一,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本文首先测算了2001—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接着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分解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最后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并设计3种情景(基准情景、技术进步情景和低碳目标情景),研究不同政策路径对2021—2030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及其达峰潜力。研究表明:①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经济规模,其次是人口规模;②促降因素为能源碳集约度、交通能源强度以及行业规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行业规模;③蒙特卡洛模拟的结果显示,与基准情景相比,技术进步情景的减排力度最大可达30.27%,低碳目标情景的减排力度最大可达51.32%。此外,3种情景中,只有在低碳目标情景下有可能实现2030年交通运输业的碳达峰目标,另外两种情景尚未出现达峰拐点。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为交通运输业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借鉴欧盟和美国二氧化碳减排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今后在制定具体减排目标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同时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提出我国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减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走低碳发展之路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全球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深入分析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和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战略,并对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涓  刘长信  孙平 《资源科学》2011,33(9):1630-1640
本文首先采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1994年-2007年中国工业及分工业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了差异原因。然后,基于退耦理论深入研究了工业部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状态和减排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后,对各分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工业产出是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正向影响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它们对碳排放的影响分别为357.20%和-248.67%;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的碳排放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而石油、电力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增加最多;②1994年-2007年和2000年-2007年工业部门碳排放的退耦指数分别为0.63和0.56,说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处于弱退耦状态,减排政策的执行还缺乏一定的有效性;③深度挖掘石油、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及冶金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将是工业部门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自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在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若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节能减排颁布实施对应的政府政策,特别是建立节能减排的政府规制长效机制。但目前尚未形成此长效机制,这是导致能源与环境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根源。因此,本文选择山东省作为典型地区进行节能减排的政府规制政策长效机制构建,首先探讨了进行节能减排规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节能减排规制实践经验,挖掘山东省节能减排规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最终构建山东省节能减排规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全球减排:方案剖析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比研究了人均排放权均等原则、Stern(2008)方案、Srensen(2008)方案、王铮等(2009)方案,研究发现:在人均排放权均等原则下,以1990年为历史排放起点是较为可行的方案,与之匹配需要建立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Stern(2008)方案虽能很好地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但是该方案以损失发展中国家较多利益为代价是不公平的;Srensen(2008)方案较Stern(2008)方案降低了对各国的经济冲击,但2100年各国均接近零排放,方案实施困难较大。目前国际减排方案制定的关键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必须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同时必须比发展中国家先行减排。王铮等(2009)的方案在保障全球气候变化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减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是一个相对较为公正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