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中的这一要求突显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于“感悟”的重要意义。这里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应指学生直面文本,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亲历阅读的实践活动,它强调了主体的参与性。所以,能最大化地激发主体的亲历、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怎样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相似文献   

3.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倾向和情感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催化剂。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这种"进取""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积极地思维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在阐述“课程目标”时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难看出,“课标”将“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提到了和“主动积极的思维”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活动的质量如何,对阅读鉴赏的效果常常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情感活动”既指教者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和谐、融洽的情感交流,也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情…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怎样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潘志祥 《考试周刊》2010,(53):197-198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钟绿柳 《学周刊C版》2019,(19):137-137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学时应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它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怎样才能既不代替学生阅读,又能将学生引入对文本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积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环境是阅读教学的最佳途径。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适宜学习环境的创设,使教学展开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情感活动融于认知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使他们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针对小学语文有效情境的创设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这种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活动不仅是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要注重融入情感,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数学活动充满激情,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8.
体验式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20.
卢碧云 《考试周刊》2014,(35):38-3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