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日语和汉语一样,也拥有丰富的量词,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是来源于汉语,有些连字形、字义都完全相同。这使得日语初学者可以很容易理解这类词,但又会因为日、汉量词的差异导致不会用或误用的情况发生。本文从日、汉量词的差异入手,分析使用日语量词时容易发生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两者无论从意义用法还是形态结构上都有共通之处,但在运用范围和类别区分上存在很大差异。日语助数词在修辞功能和独立性上较薄弱.因此语言的形象性和灵活性不及汉语量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助数词与汉语量词出现新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3.
吴文洁 《考试周刊》2013,(86):76-77
日汉同形词是指汉语和日语都在使用且标记相同的词。同形词固然会给汉语母语者理解和使用日语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同形同义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同形词为同形近义词或同形异义词。它们会给汉语母语者的翻译造成很大的干扰,以致出现误译。本文试从中日汉字词的对比研究出发,探讨日汉同形词在日汉翻译中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汉日语动词在应用方面各自有着许多独特之处。本只就汉日语动词在重叠使用以及与数量词连用时的特点进行比较。在动词重叠的比较中,就双方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表义及日汉对译问题进行了说明。在动词与数量词连用时特点的比较中,概述了汉日语数量词的位置、量词单独使用的情况、带“一”的量词所指的含义及数量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汉日量词虽然在表记、意义上存在异同,但其语法性质很相似,其数目也相当。日语量词的使用率不及汉语高,这一差距主要体现在修辞上;汉语量词的修辞作用很广。在汉语里用数量短语作修饰语的地方,日语里根据其自身的语言特点,有时利用了拟态词,有时利用了副词,有时数量短语的意义没法体现出来。由此反映出日语特有的语言文化,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汉日量词之间的对比研究由来已久,日语中的常用量词多来源于汉语,但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个"在日语中的相应表达却不尽相同。本文从使用范围、用词搭配、语法结构等几个方面考量汉日语言中"个"的表达方式,并对二者的特殊用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词丰富是汉语和日语共同的一大特征之一。日语里的量词主要也是随中国文字从中国传过去的,但现在很多量词的用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区别。而且汉语和日语里各自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量词。本文主要对汉语和日语里量词的用法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以促进我们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两国语言中量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汉维语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量词,由于两种语言中的量词数量及其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掌握汉语量词具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从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量词的种类、句法功能、是否重叠、重叠后语义的变化以及句法功能方面进行对比.比较两种语言量词的异同点,有助于理解并掌握汉维语量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雪梅 《考试周刊》2011,(24):115-117
学习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中有许多日汉同形词。这些词有一部分与汉语词汇同形同义,比如:椅子、左右……这确实给中国人的日语学习者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还有一部分词在其含义和使用习惯上与汉语的同形词存在着许多不同点,比如在词义、感情色彩、词语搭配、词性、语感强弱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区别,而我们往往受母语——汉语的干扰而产生误用。因此.  相似文献   

10.
量词是中日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的量词有一定的独立性,纳西语和日语的量词不能独立使用。作为粘着语的日语和作为孤立语的纳西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而量词的接续方式一致,都必须接续数词。日语和纳西语的名量词基本能够对应,根据计量名词的不同,两者之间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动量词很少对应,可以转译或减译,甚至用日语副词、拟声拟态词表达和纳西语动量词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日语的助数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会采取多种翻译方法,它不能简单地对应为汉语的量词。本论文通过对具体的语料的分析,对日语助数词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日译汉时,日语助数词可以直接顺译为汉语的量词,当日语中的助数词表达多种语义时则可以采取不译或变译等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存在诸多差异,为了使中国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掌握日语被动句,初级教学中可以通过日汉对比方法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13.
日汉语中存在大量叠词。其中由同一个汉字构成的,我们称之为同形叠词。正因为同形,稍不留意就容易发生误用。对于汉语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了解其意义及用法的异同,对其进行区别使用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具体词例的对比分析,考察日汉同形叠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日语中,可能表达的形式比较简单,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不是很大。汉语中可能的表达形式相较与日语就复杂的多。本文从日汉可能表达形式的对比着手,对偏误进行分析,以便让汉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汉语的可能表达。  相似文献   

15.
汉日语中都有第三人称代词,但无论在使用频率还是在使用限制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汉日对比,考察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相对应的日语表达,探究其对应条件,并分析汉日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对比中发现,两种语言中名量词出现的频率都远远高于动量词出现的频率,英语中集体量词明显多于个体量词,而汉语中的情况正好相反,个体量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集体量词的使用频率。英语中量词的使用频率低于汉语量词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日语中的量词是极具标志性的语言特点之一,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对于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语言迁移对学习日语既有帮助也有干扰,因此,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才能更好地把握日语量词。本文着重分析语言迁移中的正负迁移,探索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希望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量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前期研究中得到的日汉‘深浅’的扩展语义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各个扩展语义的词汇使用频率。在对比分析中发现日语的‘深浅’和汉语的使用频率上的差异,日语「深浅」在形容事物、认知产物、感官、负面情绪上的词汇使用率高,而汉语的"深浅"是在形容人的活动、积极情绪上的词汇使用率高。最后,本文将从日本的民俗文化和心理的因素来试分析导致语义中使用频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历史悠久,范围广泛。汉语中常用发的量词大约有500个,其数量之大、类型之多、使用频率之高是英语量词无法比拟的。汉语词汇中存在量词这一数量庞大且起重要表意作用的词类,而英语虽然存在少量的起量词作用的词,但没有明确的量词概念,这一语言的不完全对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英汉互译带来较大的困难,成为翻译中"不可译"现象中典型的一类情况。因此,将英汉量词进行对比,对于译文更好地符合"忠实"、"通顺"的基本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浩瀚的词汇中,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都有很多表人的名词。比如,日语中有"歌手""経営者""持ち主""登山客"等,汉语中有"科学家""记者""胖子""烟民"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也在默默地变化,中日两国每年都会出现了大量新的词汇,特别是在新媒体中流传的语言,比如日语中的"プロい",汉语中的"粉丝"等。汉语学界对于汉语指人名词的研究比较多,日本学界对于日语指人名词的研究也不少,指人名词进行对比研究的论文却不多,从国内学术网站上搜查发现,对指人名词进行对比研究的大都集中在汉韩对比、汉俄对比,从日本学术网站搜查发现,对指人名词的研究集中在日英对比上,其代表是日本学者影山太郎的《形態論と意味》《名詞の意味と構文》著作中提及了指人名词、动作主名词的语义。笔者试图通过"—者"的指人名词的日汉对比,来丰富动作主名词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