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隔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鲁迅晚报》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更要隔膜了。真希望当年参加过《鲁迅晚报》工作的同志能回忆一下这份晚报的诞生,以及  相似文献   

2.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现已出书25种,这是一套已经引起学术界,特别是鲁迅研究者关注的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评介这套丛书中的《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的文章中,称赞陕西人民出版社“热心鲁迅研究事业”,注意到“近两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正默默地,坚实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支持这套丛书出版的有遍及全国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其他方面的鲁迅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为了落实毛主席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一日对周海婴同志信的批示精神和贯彻有关指示,清除“四人帮”散布的流毒,上海文艺出版社拟在八年内将广大专业和业余的鲁迅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尽快尽好地编辑整理出版。规划提出编印一种研究鲁迅思想作品的不定期刊物:《鲁迅研究》集刊,给鲁迅研究提供“百家争鸣”的园地,八年内共出十二辑,每辑约三十万字。规划认为组织有关人士撰写关于鲁迅回忆录是当务之急,必须以只争朝  相似文献   

4.
汪洋 《采.写.编》2016,(1):198-199
全球化语境是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化为基础,是全球化现实处境的自我营构.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进入视野.本文从鲁迅与日本、日本的鲁迅研究史、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等角度梳理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就听说南京图书馆的纪维周同志在着手编辑鲁迅研究专著书目这样的工具书了。我当时觉得,纪维周同志担当此任,是最适当的人选:早在50年代初,他就在报刊上发表短文,对鲁迅生平、著作进行介绍,30多年来,未曾少懈;他又在图书馆工作,查阅资料更比馆外人方便得多。因而,我相信这部书是能够编得好的,对《书录》的问世,不胜企望。当然,在相信与企望的同时,我也有点殷忧:自1981年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以来,鲁迅研究专著的出版,无须讳言是跌入了谷底了。当此之时,这样的工具书,出得来  相似文献   

6.
鲁迅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和日本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日本不仅是翻译和出版鲁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和出版鲁迅研究的论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日本研究鲁迅的论著,我国翻译和介绍的还不多,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和吉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室合作,编选了一本《日本人论鲁迅》的论文集,由戈宝权同志负责主编,供我国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之用。《日本人论鲁迅》收集了五十年来日本人研究和论述鲁迅的文章五十余  相似文献   

7.
卢军 《出版发行研究》2018,(2):106-108,105
薛绥之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鲁迅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从1975年至1986年,先后主持编写了多部鲁迅作品研究资料和大型资料丛书,以及工具书《鲁迅杂文辞典》,为鲁迅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薛绥之编辑出版的五辑六册《鲁迅生平史料汇编》,是当时最完备的一套鲁迅生平资料丛书,在海内外鲁迅研究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前瞻眼光、实干精神、出色的组织才能值得后辈学人永远铭记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正如和“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一样,有关鲁迅的话题也许是说不完的。从1913年恽铁樵对《怀旧》的评点至今,鲁迅研究几乎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鲁迅研究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领域激动人心的名副其买的“显学”。当代鲁迅研究者们的思维触觉几  相似文献   

9.
鲁迅编辑出版活动及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就一直是中外人民研究和学习的对象。“鲁迅研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著述中,唯有鲁迅与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尚著述罕见,大有开掘价值。之所以如此,一是鲁迅一直将其编辑出版活动当作“零碎事”,  相似文献   

10.
单演义先生是不应该被遗忘和冷落的。 在陕西,在大西北,原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单演义先生自50年代始,90年代逝世,40余年间,矢志不二,坚忍不拔地热爱鲁迅,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并推动鲁迅研究队伍的建设。全国解放之初,41岁的单先生放弃了庄子研究改治鲁迅研究,并把鲁迅来西安讲学这一段历史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作为重点,先后出版了“鲁迅讲学在西安”(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鲁迅在西  相似文献   

11.
林辰先生是一位从事鲁迅著作出版的编辑,也是鲁迅研究界的老前辈。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鲁迅的著作,几十年来,他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版的专著《鲁迅事迹考》,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从事鲁迅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此外,从1951年至1958年,1977年至1981年,他曾先后两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两版《鲁迅全  相似文献   

12.
鲁迅照片的发表和出版,虽受世人的瞩目,却经历了人们难以意料的曲折历程。由此电反映了我国研究鲁迅、介绍鲁迅的事业的艰难跋涉。它也就成了我国现代出版史、摄影史和鲁迅研究史上不应忽视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编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一卷,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正式出版。该书共计二百三十三万字,一千六百页,十六开精装本,按时间顺序编纂了1913至1936年10月鲁迅生前时期国内报刊发表的关于鲁迅及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堪称中国的民族魂。关于他的论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新时期以来,在鲁迅研究领域更是发生了频繁的论争。这固然是因为鲁迅及其著作这一研究客体,即鲁迅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15.
宫立 《出版广角》2013,(Z1):112-113
中国需要鲁迅、中国仍然需要鲁迅、中国现在比过去更加需要鲁迅。复旦大学出版社"三十年集"系列丛书之《幸存者言》《春润集》《昔我往矣》,记录了钱理群、吴福辉、赵园的经历、感受、思索和体悟以及他们独特的精神姿态,让我得以了解我所尊敬的三位师长从事学术研究三十年的心路历程。如今又读到安徽大学出版社新近隆重推出的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丛书之一《中国需要鲁迅》,虽然这本论文集未能把王富仁研究鲁迅的文章全部编入,但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做一面镜子,来反观王富仁三十余年的鲁迅研究心路历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独属于他的精神姿态。  相似文献   

16.
湖南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鲁迅研究百题》,是由参加《鲁迅全集》新版本编注、审稿的学者、专家、教授、编辑、鲁迅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等四十七人撰写的,其中有著名的作家秦牧、孙用、林辰、戈宝权、周振甫、黄源和蒋锡金等写的文章。这样的一个作者阵容,使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得到鲁迅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赞赏。这本书从学习和研究鲁迅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答问题;从内容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文坛上关于鲁迅的话题热闹飞扬,一些年轻些的学者和作家“痛骂”鲁迅,不少研究鲁迅的学者则起而“卫护”鲁迅。在一片“骂鲁”和“护鲁”声中,也许到了鲁研界冷静反思我们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了。在加在鲁迅身上的神话色彩渐渐褪去之后,鲁迅研究的“经学”意味依然余韵犹存。它无形之中妨碍着对鲁迅作品深入的研读。 《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仿惶)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是作者胡尹强潜心几年研读的成果。作者以一个小说家的艺术敏感,带着对人的生存处境与命运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18.
江少莉 《出版科学》2015,(6):119-120
2015年8月21日,由海天出版社、深圳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5华夏阅读论坛暨《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新书分享会"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会议由深圳、香港两地知名的文化学者胡野秋全程主持,该书领衔选编者、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在会上作了《钟爱现代文学、胸怀传统书香的姜德明先生》的主题分享报告.据悉,在《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以下简称《辅助美育》)一书中,姜先生不仅娓娓而谈上世纪中国新文学书装艺术的发展脉络,而且为老一辈书刊装帧设计的功臣们树碑立传,介绍了闻一多、丰子恺、司徒乔、陈之佛、钱君訇、叶灵凤、卞之琳等名家在封面画、插图和"毛边本"等方面的文艺爱好和具体实践,并介绍了鲁迅、萧红等作家直接参与书刊设计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一些出版社将于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前后出版一批有关图书。其中有人民文学版《鲁迅述林》、《鲁迅小说新论》、《鲁迅研究资料索引续编》、《鲁迅回忆录正误》(修订版),湖南人民版《鲁迅论集》、《绠短集》、《鲁迅诗集》、《鲁迅译文  相似文献   

20.
周海婴日前建议,重新编辑和出版《鲁迅全集》。周海婴是鲁迅先生之子。他说,18年来,鲁迅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新成果,有的研究者还发现在1981年版本中存在不少批误。我们理应在以往各种版本的基础上,通过汇校整理出版一种更为准确无实的《鲁迅全集》,这对于正确理解鲁迅和更好地普及鲁迅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周海婴建议新编《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