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能元 《职业圈》2010,(31):29-29
国庆前,巴菲特与盖茨的豪门盛宴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场"裸捐"大讨论正式展开。究其热炒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名人效应。巴菲特与盖茨,一个是投资大师,一个是科技精英,二人共同的特点是全球级巨富,  相似文献   

2.
发自内心的自愿参与才是慈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群伟大慈善家的背后耸立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 近日,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向中国近50位富豪发出私人晚宴邀请,以慈善为主题在北京小聚.然而与以往盖茨、巴菲特的天价晚宴探讨如何创造财富不同,此次关于探讨如何使用财富的免费慈善主题聚会遭到一些中国富豪的"婉拒".随之而来的是舆论对"婉拒"者的刨根问底,对富豪不捐款的百端揣测,对盖茨和巴菲特慈善聚会用意的不断曲解.  相似文献   

3.
国庆前,巴菲特与盖茨的豪门盛宴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场"裸捐"大讨论正式展开.究其热炒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名人效应.巴菲特与盖茨,一个是投资大师,一个是科技精英,二人共同的特点是全球级巨富,在全世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种名人效应真是了得. 第二是高调"光标".不同于大多数富豪的沉默,陈光标算得上是勇于吃螃蟹第一人.正是有了高调的陈光标作为参照系,媒体才有了借助标杆进行炒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肖铁 《文化博览》2006,(11):46-47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慌了手脚。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当巴菲特和盖茨来华举办慈善宴会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猜测他们此行的真正意图是"劝捐".因为,他们刚刚结束在美国劝捐活动,成功地让40位亿万富豪承诺死后捐出半数的财产. 我和比尔·盖茨在北京一家酒店会晤,两人交流了两个多小时.那次见面对我的触动很大,在西方富人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在中国只有1%的富人选择回报社会,两者的差距似乎过大.当时比尔·盖茨邀请我赴京会面的主要目的就是商量怎样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好.我决定在中国富人圈中率先站出来,以促进更多的富人投身中国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有大批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出国热潮风起云涌。但是,有一只特殊的出国大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人员的海外经历,始终为世人所鲜知。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大洋彼岸》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风云激荡,中国金融业已经没有围墙。近段时间,沪深股市出现了剧烈震荡,这触动着不少投资者的神经。央视经济半小时频道及时对话巴菲特,让人们拨开“股神”的迷雾,理性自信地看待中国的股票市场。 沃伦.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股神。在过去40多年里,经历过全球股市的无数风风雨雨,最终把100美元变成了44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全世界炒股的人不计其数,但大家公认的股神却只有他一个。日前,巴菲特来到了中国,做客央视经济半小时,我们且看他如何在全球语境下,论及股市风云……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留学到加拿大,那时候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说确实是吃了很多苦,所以那时候有这个机会,真的是愿意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希望可以出国去看一看,我也参与了这个出国的大潮,算是一个幸运儿,拿到签证当初是非常受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9.
张兰 《职业圈》2010,(7):21-21
1989年我留学到加拿大,那时候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说确实是吃了很多苦,所以那时候有这个机会,真的是愿意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希望可以出国去看一看,我也参与了这个出国的大潮,算是一个幸运儿,拿到签证当初是非常受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金融界曝出一大令人震惊的丑闻,因巴菲特的前得力助手索科尔(Dave Sokol)涉嫌内幕交易,令巴菲特也卷入内幕交易的丑闻中.巴菲特和索科尔都将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讯和调查. 内幕交易 现年56岁的索科尔,作为巴菲特的左膀右臂,一直被外界视为巴菲特的准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行者廖佳     
廖佳作为北京著名的汽车旅行者,1996年到2000年期间,曾10次驾驶轿车在中国大陆旅行,足迹遍及除西藏、海南、重庆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行程近8万公里。这些经年累月的跋涉,使她从一个旅游爱好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旅行家。2001年,她完成历史上首次单人驾车环绕欧亚大陆的旅行,成为中国女性驾车出国远征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陈思进 《职业圈》2012,(22):62-63
2010年,金融界曝出一大令人震惊的丑闻,因巴菲特的前得力助手索科尔(Dave Sokol)涉嫌内幕交易,令巴菲特也卷人内幕交易的丑闻中。巴菲特和索科尔都将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讯和调查。  相似文献   

13.
正月十五,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上悬挂着林林总总五彩缤纷的花灯,成为杭州元宵灯会观赏胜地。杭州出版社就在广场旁边崭新的大厦内。笔者此次专访的主人公是这里的董事长——徐海荣。他自筹资金,漂洋过海,将"中国文化"带出国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1月10日,海内外颇有影响的《文汇报》刊出了一条发自杭州的专电:儿子吃掉老子——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兼并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就如当年冯根生率先把国有企业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办“正大青春宝集团”引起轰动一样,这次中国青春宝集团兼并胡庆余堂很快又在中国大地刮起了一阵旋风。许多人根本不相信63岁的冯根生能够再次创造奇迹——一家百年老店,24年来换了8任厂长,没能把这家国有企业拉出困境;你冯根生又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企业家中,宗庆后最推崇的是李嘉诚,他最初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杭州的李嘉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部门在新的一年到来时提出了一个口号:“’96中国——崭新的度假新天地”,并将举办“’96中国度假休闲游”的主题活动。在此之前,中国旅游部门曾先后举办了“’93中国山水风光游”、“’94中国文物古迹游”、“’95中国民俗风情游”的主题活动。可以看出,这几年的旅游主题都是观光型的,说明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那么中国在发  相似文献   

17.
任秀峰 《职业圈》2012,(29):86-86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它适用于各种组织。新加坡用它指导政府管理.提出要建成“学习型政府”;我国同济大学把它用于指导学院管理.提出要函授与继续教育学院建成一流的“学习型学院”;美国比尔.盖茨把它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努力把微软公司建成“学习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中国人民的传统新年——龙年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共贺新春佳节。过去的一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力开拓,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19.
(二)在“出去”上想办法,加强外宣针对性。对外宣传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外”字,它的对象是外国、外国人。因此,只有走出去,送出去,打出去,才能使宣传更直接,更有效。一要疏通渠道走出去。首先,对出国人员要强调对外宣传的任务,使出国的同志都成为外宣队伍中的一员;其次,外宣要同对外文化交流紧密结合,把对外宣传寓于文化交流之中;第三,要开展广泛的外联工作,要以“文”会友,以“情”结友,以“物”(外宣品)联友,以“诚”固友,这样就会海内存知己,朋友遍天下,渠道自然会多起来。走出去宣传,效果明显不一样。1994年,湖北省组织一个文化代表团赴美,举办中国三峡书画摄影展。参观展览的美国观  相似文献   

20.
一位多次出国学习和工作的同志曾说:“70年代我在外国时,把《人民画报》剪下来贴在宿舍墙上,那时画报就是我心中的祖国。到了80年代,外国人对中国了解多了,光靠画报已经不够了,《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编者)就成了我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媒介了。”还有一位同志说过,在美国的两年里,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与一个校方官员第一次见面时,他顺手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本《中国建设》说:“我了解中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的确,在几十年中,外文局各外文刊物作为中国对外宣传仅有的几个主要媒体,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听到的信息似乎是各刊发行量不断下滑、下滑……不错,现在外国人要了解中国太容易了,且不说数千万人的“大出大进”,也不说有多少外国电视台、通讯社驻京记者源源不断地把信息发到世界各地,仅就外国报社记者的文章就足以拉走我们的大批读者。在这些驻京记者与外国读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趣,甚至是共同的偏见。外国记者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且不轻车熟路!而我们要用外国人的文字为外国人办刊,困难何止一条、两条……然而,要全面、真实地对外介绍中国,我们自己不干,难道还能指望外国人利用他们的工具为我们的事业呼唤吗?难道我们能企望外国传媒向国际读者解疑释惑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改革办好刊物。我们高兴地看到,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各刊都在探索改革发展的路子。这种探索的核心是针对各自的读者群,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办出各自的特色来。我国的外宣离不开外文刊物,而外文刊物要想巩固、发展,只有继续改革,办出特色。我们期待着各刊的领导、编译出版人员在新的一年里,拿出更大干劲,继续苦练内功,深化改革,为对外宣传开辟更加广阔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