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桐 《青年记者》2017,(26):122-123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与东南亚时发表重要演讲,提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此后,习主席在外出访问时进一步指出,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并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几年来,“一带一路”构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同沿线各国的文化对接和互动也日益丰富.拉丁美洲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与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经贸文化往来,作为世界上西语使用最广泛的地区之一,“海上新丝路”的互联互通更加深了中国与西语国家文化的互信互动.拉美西语国家刮起“中国风”,“拥抱”中国文化成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蔡振武  杨鹏 《档案时空》2016,(12):13-16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档案史上的奇葩。在古丝绸之路开通两千多年后,中国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项顺应世界潮流、繁荣地区经济、促进文明交流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条文明走廊上汇集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明古国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档案文化建设在推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有必要从跨区域、跨文明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档案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是目前重要的热议话题之一.“一带一路”是指中国与亚太以至东北非及欧洲广大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的广泛概念,“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指中国与经过中亚直至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所及区域经济合作.“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中国与东南亚到印度洋以至地中海区域合作.“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63%和29%.  相似文献   

4.
季峰 《青年记者》2016,(26):65-66
“一带一路”最早出现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随后,同年9月,习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合作发展的倡议和理念,它意在依靠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力共生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性质和范围各不相同,但均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巨大潜力。自然科学博物馆如何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优先领域中做出贡献?为此讨论四个问题:自然科学博物馆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潜在作用; “一带一路”国家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海外发展援助潜力;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强文化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琳  周翔 《青年记者》2017,(9):43-4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国际关系背后的力量角逐和利益纠葛,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国际社会制造的话语困境,并力争“一带一路”话语主导权.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手段,当前,中国的英文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报道与解读.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报道,许多研究非常关注新媒体的传播和融合媒体问题,但是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问题而不完全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问题.①随着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中,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对外合作更为直接、更具先锋开拓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核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全面解读,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家形象的具体呈现.该片以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为视角,探寻如何实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以及和平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部署,也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本文梳理了相关国家官方、学界及媒体等主体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反响,并指出应有针对性地探索对外传播重点,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博物馆是进行科学传播和开展科学教育的机构。通过回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地区发展不均衡、科技与社会交互对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目前国际社会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行动,以及自然科学博物馆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本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自然科学博物馆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互惠共享的多项对策和建议: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开展更深层次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合作交流注入活力,最重要的是为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协力。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与传播推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动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全球形势和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3年底做出的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倡议一提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即迅速响应,组织实施了丝路书香工程,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出版合作项目在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实物出口和本土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背景下,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书院为载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聚合、创新、传播、互鉴,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等举措,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天 《青年记者》2016,(18):61-62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习近平同志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这被称为“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2月25日和26日的人民日报“钟声”栏目刊发《丝路精神,贯穿古今开新篇》《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等文章,清晰深刻地阐释了“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16日上午,由上海市档案局(馆)、海宁市档案局(馆)、海宁市徐志摩研究会和海宁市博物馆主办的"诗意盎然——泰戈尔访华暨新月社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展"在海宁博物馆开幕。上海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邢建榕,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新以及海宁市人大、市政协、市档案局(馆)、市文化局领导出席开幕式。邢建榕副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档案局馆受到隆重表彰市委书记、市长贾庆林为市档案局馆颁奖授牌本刊讯1月6日,北京市国家机关系统隆重召开“双创建”工作表彰大会,市属10个单位荣获市国家机关系统“文明机关”光荣称号,54名同志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北京市档案局馆机关在受表彰...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博物馆界提供了资源整合的良好契机,能够使中华文明的展示更全面更深刻。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经济带还是文化带,最终目的是更多地加强文化的沟通、交流和融合。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加强博物馆对外交流,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中的作用,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04,(2):44-46
昭通市档案局(馆)喜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昭通市档案局(馆)精神文明建设喜结硕果。在最近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的第十批省级文明单位中,昭通市档案局馆作为此次全省档案系统唯一的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通过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局(馆)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和甘于奉献、乐于助人蔚然成风,干部职工热情高涨,集体智慧充分发挥,法制意识、道德意识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营造了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打造了一支文明团结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吴敏 《传媒》2017,(9):31-32
2016年7月26日,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指出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欧华联合时报》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受邀出席此次盛会,会议期间,还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接见合影,并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陈华健 《今传媒》2024,(2):87-90
中国和伊朗作为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两个重要文明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通过“丝绸之路”这一纽带展开了紧密联系,推动了双方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本文回顾了中伊双方通过“丝绸之路”这一纽带所创造的文化交流史,指出这一历史既有利于持续深化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又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作出新的积极贡献;同时,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伊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更加良性发展的中伊文化交流模式及其相关策略,旨在树立“一带一路”友好合作的典范,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合作与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乔婕 《出版广角》2019,(22):50-52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的有力传承,使和平发展理念焕发出新的生机。新闻媒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联通和情感维系上发挥着攻坚作用,地方报社则是“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各省市的重要“传播使者”。陕西日报作为国家一类地方新闻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文化推广、经济联通等方面的优势,在展现丝路新形象、传播丝路新理念、探索丝路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