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邵帅  薛可 《新闻世界》2013,(12):100-101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诸如网络语言迅速流行、人肉搜索及各种网络命名等网络行为,它们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本文从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入手,解读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风格、文体特点、流行原因,人肉搜索的界定、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网络命名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爱心寻人行动,"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的社会影响可谓亦正亦邪。"人肉搜索"在揭露社会丑陋、满足人们个性化信息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其问题的梳理找出"人肉搜索"健康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的传播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早年的互联网上的这句名言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中国互联网网民中飞速发展.也许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人肉搜索"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作者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锐 《新闻记者》2008,(9):87-89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发生的几起事件,如"辽宁女事件"、"重庆女生事件"和"范晓华事件"等,使"人肉搜索"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新现象,是当下传播学、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界热议的话题.文章从"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的关系入手.梳理了"人肉搜索"的含义、伦理道德属性及其网络传播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无疑是当下网络最炙手可热的名词。目前,由人肉搜索代言的"公共批评"与"网络暴力"争论不休。本文试图分析其"公共批评"的成效及"网络暴力"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引导"人肉搜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暂时还没有学者从学术的角度专门探讨过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因此,本文用较多的篇幅回顾其发展历程、梳理了一些经典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其定义.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必将走上规范化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出现一种比较新颖的网络媒介现象,即人肉搜索。通过利用现代的技术信息科技,将传统的网络空间变为人挤人、人挨人的互联网络社区。将单一的搜索方式变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源起于2006年的"虐猫女事件"和"铜须事件"。人肉搜索作为中国近几年特有的搜索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通过扩散动态化的传播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掀起了多场颇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搜索运动。通过搜集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彰显的网络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超群 《新闻界》2009,(2):50-51,54
本文从2001-2008年间的"人肉搜索"大事件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案彰显的舆论进程特点,以探讨其中彰显的网络舆论的主体,客体、载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综观2009年的网络事件,从"70码",到"钓鱼执法",再到"开胸验肺","人肉搜索"以强大的攻势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对"人肉搜索"的评价中指出:有人称它是"正义之师手中的武器,可以惩罚坏人",也有人说它是"让暴民得以通过隐私侵犯方式,公开诽谤和羞辱被他们选中的人".①"人肉搜索"已成为流行的网络用语.  相似文献   

13.
魏佳 《新闻爱好者》2012,(21):20-22
只有国家执法者才有权力颁发通缉令,但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颁发通缉令,结合人工搜索与网络搜索,充分动员广大网民力量,颁发"网络通缉令"的搜索行为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本文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网络通缉令"的传者和受者、传播内容、传播通路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对于人肉搜索应该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从而使人肉搜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方圆 《新闻世界》2010,(8):274-275
近几年来,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不断出现,"人肉搜索"对越来越多的当事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社会公众也开始反思"人肉搜索"行为的是非功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演变历程入手,总结在其演变过程中的冲突与平衡,试图探寻对其进行网络监管与法律规范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介绍具体"人肉搜索"事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了"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化的成因并提出预防网络暴力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人肉搜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国内反"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人肉搜索"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面对"网络暴力"的质疑,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多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缘起人肉搜索是猫扑(mop.com)在2001年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从几年前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到2007年底自杀的女白领姜岩、今年的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范跑跑,每次都能搜到巨细的目标人信息。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  相似文献   

19.
网络道德审判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令被搜索对象的身心遭受伤害.对于"人肉搜索"的规制,引起法律界、社会学界、互联网领域专家的重视和呼吁.作为"人肉搜索"的衍生物,网络道德审判已突破了传统道德审判模式,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有利于提升网络道德水平、净化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人肉搜索"导致网络暴力的内在原因,认为"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之间存在着结构依赖关系,二者互为幕后推手,一步一步地将当事人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进而引发了"多数人的暴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