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面孔     
刘铭传:创办西学堂 提起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必然要与刘铭传联系在一起。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刘铭传受命督办台湾军务,挫败了法国侵略者。战争结束后,清廷正式宣布台湾建省,任命抗法有功的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在任期间,刘铭传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教育方面,刘铭传对吸收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培养近代化所需的人才一向十分重视。1887年3月,本着“开西校、译西书、拔真才”的指导思想,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创办西学堂,任命曾经留学外国的张尔城为总监,聘请英国及丹麦人为教习,学生皆享受官费待遇。  相似文献   

2.
陈创平 《文教资料》2011,(30):119-120
1885年10月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奉诏出任台湾巡抚。作为台湾的首任巡抚.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刘铭传在台湾推行洋务的优势所在,分析刘铭传在近代的洋务大潮中.在台湾推行影响深远的改革,奠定台湾近代化基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大力发展文治教育,招抚高山族居民,兴建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番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学堂,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台湾特色的教育系统。通过刘铭传的教育改革,台湾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项近代化事业迅速发展,民族关系得到缓和。刘铭传在台湾教育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是卓著的,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整个教育思想发展史中也是有重要地位的,应该得到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清廷对台湾“番民”实行“弃”和“剿”的消极政策,从而使得台湾岛内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刘铭传为了促进了台湾岛内的民族融合和加强对“番地”的管理,便实行了“以抚为主,攻心为上”的“抚番”政策。由于刘铭传“抚番”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终于将台湾的全部“生番”归化,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铭传(1836—1896),清末淮系名将。1884年6月,奉命督办台湾军务,筹划台湾抗法斗争事宜。1885年10月,清政府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督办台湾事务和台湾省巡抚任内(1885年10月——1891年5月),对如何加强台湾防务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 首先,刘铭传认为:台湾在中国整个海防中的战略地位是“南北洋关键”、“东南七省门户”;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台湾防务。这是刘铭传台湾防务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刘铭传台湾防务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统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从事洋务的人即是洋务派,刘铭传则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在中法战争中,他始终领导台湾人民进行抗法保台的斗争,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之心。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台湾为南洋门户,1885年在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抚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制定和推行了“台湾产业近代开发计划”,促使台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从此,台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刘铭传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考察了刘铭传在台湾进行教育实践的大气候和小环境并把他在台湾的教育实践归纳为继续维护科举取士制度,创办西学堂以培养新式人才和对高山族人推行“汉化教育”三个方面。刘铭传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台湾近代化和高山族人民的抗日斗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铭传与台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抚台期间,积极推进各项近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尤其在台北市政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为近代城市的发展树立了楷模并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铭传(1836~1896年),字省三,安徽省肥西县人。1861年参加李鸿章的淮军。其后因追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有功,官升至直隶提督。1873年因故辞职回老家闲居。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刘铭传被清政府重新起用,授予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在台湾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11.
由泉州师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创新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已经走向世界。学者们在提升“两岸文化共同体”的整体化认识、促进闽南文化研究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台湾华文教育起步较早,经历了开创期、教育与经济并重期、拓展期、衰退期.台湾通过经费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开发教学资源、发展远程教育、奖励华文教师等途径促进海外华文教育不断发展。台湾海外华文教育取得积极成果。可为大陆华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华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台湾职业教育比较成熟,其教育体系在办学主体、培养目标、师资水平、专业实践、技术创新、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和教学投入等方面体现出了自身的鲜明特征,其校园文化彰显了儒家文化与职业文化相融合的职业人文特色。台湾职业教育的诸多特征启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教师培养和管理力度、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与土地、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国内消费、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就业水平、居民收入九个方面比较海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海西经济社会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存在着差距,海西存在着五点不足。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经验,提出促进海西跨越发展的战略设想,以期能为推动海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南经济飞速发展,吸引FDI状况乐观,中国台湾地区作为越南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其投资给越南带来了诸多影响。从补充经济社会发展资金,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创造就业岗位,改善投资环境,完善产业链,促进台越双边贸易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近年来中国台湾地区对越投资对越南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良性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各国影响的加深,世界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国际间直接投资必定会继续发展,对受资国及母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如何利用FDI带来的良性影响,合理规划,适度引导,让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是各主要受资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从观念创新、环境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证券公司开展的业务由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向以业务创新能力和投资水平为重点的非价格竞争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 ,许多证券公司都把焦点集中在资产管理业务上。本文着眼于我国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内、外部问题 ,试图提出相应对策 ,并着重指出只有开展业务创新 ,才能在该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从而取得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第十一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与会学者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求真的研究风格,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变革中的教学创新两个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启示我们关注课程研究的学理问题和未来走向问题,不断推动课程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财政资助政策主要是解决学前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它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和高质量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而两地在对学前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幼儿及其家庭的资助方面各有特色。开展港台地区学前教育财政资助政策比较研究对于推动内地学前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弘一大师作为中国近现代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先驱者之一,他与闽南因缘殊胜,影响深远。通过考察闽台数十年来弘一大师研究合作交流成果,探研弘一大师人格与艺术精神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现代意义: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文化交流的道德内涵、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发扬文化包容优势、推进艺术创新等,期望引发对当下闽台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