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育活动中合理的提问可以促使师幼双方展开积极互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学习和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好问以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提问引发的。在特定的环境下,提问是决定科学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能否精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教师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做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探索的具体情况,选择问题的类型,运用提问的形式。常见的问题类型主要有:巩固性问题、理解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比较性问题、发散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常见的提问形式有:直问、曲问、顺问、逆 问、插问、追问、设问和反问。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和保持孩子好奇心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的提问存在目的性差、不给幼儿自主表达机会、对幼儿缺少必要的反馈等问题,导致其实效性不强。为了激发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好奇心,教师在提问时应讲究策略,着重处理好"什么时候问"、"问什么"、"怎么问"、"由谁问"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让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逐渐培养他们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习惯,体验探究的乐趣,自我建构初步的科学知识,获得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幼儿教师应保护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捕捉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有效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目标是:让幼儿有机会亲自探究自然奥秘,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把幼儿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它是幼儿发现和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能否实现上述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幼儿园如何使"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谈一些初步实践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启蒙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好提问和爱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感知、分析、综合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瑛 《教师》2013,(12):42
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已经感觉到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认知发展易受外部作用影响,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基于以上特征,本文以小班科学活动《瓶中取球》为例,谈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对感兴趣的实物喜欢尝试、敢于探究,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具备一定的探究品质。因此,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以大班科学活动"水位的变化"为例,从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方法的使用、记录的运用和延伸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对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观察法从提问的形式、提问的目的性、提问的指向三个方面分析《我爸爸》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教师在《我爸爸》这一教育活动中主要提问开放性问题,提问的类型以理解性问题为主;幼儿准确回应能够体现教师提问的目的性,但难以排除幼儿反复接触绘本带来的干扰;教师提问女孩的次数多于男孩,提问以教师为中心的空间距离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引领幼儿观察、提问、设想、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把握好与孩子探讨交流这一环节。1.在理解中与孩子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让事实说话”的机会。我们发现,摆脱了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