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傅倩 《新闻传播》2010,(6):35-35
报纸进入读图时代后,新闻摄影的担子越来越重,报纸求新、求变、求快的现代化动作方式把新闻摄影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难阶段。摄影记者单兵作战有些势单力薄,和文字记者联合采访、共同作战逐渐为报业同仁所重视。在报社,通常是文字主导新闻走向,摄影记者负责画面拍摄,如今进入读图时代,文字和摄影的紧密合作和友好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报社编辑部,文字记者为了丰富自己所写的报道,往往想起摄影记者:唉,配个照片吧。 摄影记者为了能使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单条新闻在报纸上发得突出些,便不愿意和文字记者一起去掺和。摄影和文字,到底谁配谁? 我以为,谁也不用配合谁,两者在报纸上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列同等的伙伴,只是报道新闻时所借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文字和摄影,在报纸工作中应该是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图文并重”已在全国报界形成共识多年,且不断出现新的成果.过去,人们把工作重点放在老总上,认为实现“图文并重”的关键是领导解放思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当老总们开始重视新闻摄影的时候,新闻摄影自身又常常捉襟见肘,拿不出打动人的佳作来,尤其是创新之作寥寥,大路货充斥版面,图片多了,在版面上的位置也重了,新意却不够.回过头来,板子还得打在老总身上.长期以来,报社特别是地方报社由于各种原因,对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对提高摄影记者素质抓得不够,反映在图片上便是创新不够.分析目前地方报纸新闻摄影队伍现状,别处我不敢说,敝报里有教训可以总结的.我丝毫不愿贬低摄影同行,相反,我对摄影记者辛勤劳动和工作成绩一向钦佩.过去报社选新闻摄影记者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从摄影爱好者中挑选,文字水平要求不高;二是从不大适合搞文字的编采人员中选拔.被选的同志大多数没有经过比较严格的高等教育,从事新闻摄影之后长期没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造成部分摄影记者实践多于理论,吃苦多于读书,动手多于动脑.近几年,各个报社开始注重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这种状况大为改观,如地市报中的《襄樊日报》等,抽调精兵强将搞新闻摄  相似文献   

4.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5.
为搞好新闻摄影报道,报纸需要有一支很强的摄影记者队伍.摄影记者面临时代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一大批摄影记者脱颖而出,成为新闻战线的佼佼者,但整体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眼下,一些有远见的报社领导人,把培养高素质的摄影队伍提到了议事日程.新闻需要形象传递,时代需要名摄影记者.正如英雄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民一样,摄影记者的成长也与时代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我们现在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新闻战线的改革也同样围绕时代在变革.以形象记录时代,以形象记录历史的摄影记者,在变革的时代里应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6.
李雪平 《今传媒》2010,18(10):103-103,121
自从进入数码时代以来,高清晰像机、小型像机的逐渐普及,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报社的编外摄影记者,本文就数码时代的新闻图片特征,以及新闻记者的出路问题进行了探究,认为新闻摄影记者要及时接收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摄影技术和新闻素养。要会拍出色的新闻照片,更要懂得如何配合所属报纸的风格,发出独特的声音。同时在日常的新闻摄影工作中要注重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7.
当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已越来越重视图片新闻,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极力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于是,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报社专业摄影记者的图片供稿量早已无法满足版面需求。那么大多数文字记者如能掌握摄影技术.在新闻采访中将会如虎添翼。既会文字,又会摄影——同行们把这种会“两栖作战”的记者戏称作“双枪手”。  相似文献   

8.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四、要有更多的好照片出现,最关键的要抓什么环节? 五、请对你所在报刊的新闻摄影工作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摄影记者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照片的质量。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高超的摄影技巧,才能出新闻摄影精品。 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前提 有的同志认为,摄影记者和文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首届·马钢杯”评选活动启幕为褒奖1990年以来新闻摄影记者在加强改革开放宣传中的成绩卓著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图片报社、中国记者杂志社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决定联合举办“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首届·马钢杯”评选活动。此次评选范围是1990年以来的作品,其中单幅新闻照片5张(2张为今年拍摄),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一组,2000字左右的新闻摄影论文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首届·马钢杯”评选活动启幕为褒奖1990年以来新闻摄影记者在加强改革开放宣传中的成绩卓著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图片报社、中国记者杂志社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决定联合举办“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一——首届·马钢杯”评选活动。此次评选范围是1990年以来的作品,其中单幅新闻照片5张(2张为今年拍摄),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一组,2000字左右的新闻摄影论文  相似文献   

12.
一张省报,要做好新闻摄影工作,必须建设一支过硬的新闻摄影队伍,其中心环节就是抓好报社摄影部的建设,培养和提高摄影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但是,新闻摄影要做到信息灵通,耳目众多,及时报道好全省重大的突发性新闻,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场景,还必须依靠分布在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摄影通讯员。抓好这支摄影通讯员队伍建设,是一张省报新闻摄影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湖南日报社针对加强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自从1990年8月在银川召开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发出"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号召以来,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地位迅速提升。一批批新闻摄影新人辈出,一幅幅摄影佳作迭出。事实说明:只有报社的老总们真正重视图片的运用,图文才能并重;报社能否获取丰富的优质新闻图片资源,就看报纸上怎样用图。  相似文献   

14.
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新闻摄影理论年会,8月6日至12日在呼和浩特召开。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内蒙古日报杜、内蒙古新闻摄影学会共同举办的这届年会,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1983年举办的第一次理论年会以来的第6次年会,它与前5次的不同之处,是由报纸总编辑与新闻摄影工作者共同探讨新闻摄影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共150多人,围绕会议主题以及进一步加强新闻摄影在报纸上的地位和作用、摄影队伍素质提高与培训等问题,进行了认  相似文献   

15.
摄影记者是一种特殊社会职业,摄影记者不仅把它视为职业,而且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作为摄影记者,就应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现场,发现新闻,捕捉精彩的瞬间。那么,新闻摄影如何推陈出新,迅速地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的新闻事实,又不失时机,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这一事实呢?新闻摄影应以人为本在当今时代,报业发展迅猛,种类繁多,人们已把新闻摄影作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闻图片已经被广大读者视为报纸的眼睛和灵魂。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必须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要包含着思想性、导向性、艺术性……例如,2006…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尽管新闻摄影被专家们认为是与文字新闻同样重要的“两翼”之一,但实际上,就新闻照片在报纸上的运用情况来看,还有相当的差距。究其原因,除了部分报社老总、版面编辑的观念和认识亟待转变和改进以外,摄影记者自身的素质和学养更应该不断加强和提高,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照片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摄影人才重新组合 年轻的摄影记者是中国新闻摄影的生力军,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极好,年轻化更是特点.据调查,现在活跃在新闻摄影采访一线的摄影记者,大多是70年代后出生的,广东<新快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8.3岁,而创刊仅两年的上海<东方早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6岁,该报主管新闻摄影的副总编辑常河只有27岁,而摄影部主任安光系也才33岁.在年轻都市类报纸中,年龄的优势与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呈正比,媒体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力成就了今天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8.
杨晓东 《新闻实践》2014,(12):61-64
如今,视觉新闻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日益走俏,年轻摄影记者已经成为报纸新闻摄影的主力军。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思想活跃,身手敏捷,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摄影记者脱颖而出。不过,新闻摄影入门容易,提高难,在自身的摄影业务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年轻摄影记者大多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样的现实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为要紧的,应是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的相对缺乏,这是年轻摄影记者所普遍面临的"职业软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已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拿起了照相机,一人身兼数职;数码时代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在突发新闻现场,周围的群众往往已经占据了第一现场,发挥着先天的优势,第一时间记录的图片深得编辑青睐;而摄影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完成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改革,一向似乎只是摄影记者们自己的事,这种情况现在有了突破。2月27日,首都30家报社的部分总编辑、版面主编和摄影记者共70多人,首次坐到一起,共同商讨新闻摄影和版面改革的良策。一会上,新闻摄影界人士提出,随着电视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读报时间的减少,读者越来越喜爱清晰而明了的图片报道,因此,新闻摄影在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