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流程再造是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为原则.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转变成以公众(广义的公众,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等)服务需求和输入各种公共信息为起点.到政府创造出对公众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借助网络进行政务活动。政府再造后的行政流程以公众满意为目标,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公众,以事务为中心;二是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  相似文献   

2.
马卓  孙济庆 《情报科学》2007,25(12):1778-1781,1891
近年来,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以公众为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关注的焦点。而“以客户为中心”正是CRM理论的核心所在。本文将CRM理论应用到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的研究中,为政府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自身与公众、企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操作的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规划、报告可以清楚看到“以公众为中心”是其制定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出发点,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电子政务三原则: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官僚机构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大大改善为公民服务的质量;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动创新。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推动,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特质设备与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使行政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以提高效率,增强效果和节约成本为导向,在服务传输层面实现对公众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业务界限的融合.实现业务流程在部门间的无缝链接,最终激发公众参与政府事务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各职能政府部门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越来越多的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地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两项职能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然后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逐步形成、发展为政府信息化体系,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电子政务”。尽管电子政务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和形式上表述.然而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并不在其表现形式,而在于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按照“取信于民、服务社会”的要求,最终构建一个公开、透明、高效、高服务水平、诚信的政府,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6.
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电子政务作为一种能更方便地沟通信息和提供服务的工具,在客观上搭起了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通过对电子政务的使用能否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行研究,期望能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在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方面的作用,促进地方政府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始于美国。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副总统戈尔首倡电子政府概念时极力强调两点含义:一为减少“橡皮图章”,加速政府对国民需要的回应,让公民能够更快捷、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一站式”满足公民向政府申请贷款、竞标合同、网上付税等服务.二为重塑美国政府的运行系统,使之更富效率,运作成本更低,并“彻底扫除美国政府的官僚作风”。可见,电子政务的内涵在于“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要求政府创新其服务的方式,使政府服务更为快捷、更为方便、更为畅通、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开始的政府服务方式,并正快速普及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电子政务指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电子政务的实施可转变政府部门的工作模式,提高办公效率,加强监督功能,反腐倡廉,它在实现各级政府间的信息传递,改变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20O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遵循“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一基本国策的实践历程,及其主要经验和教训,指出电子政务的推进能否取得成功和实效的关键仍然在于是否坚持以政府核心业务流的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坚持“业务为王”才能产生效益并可持续发展。给出了政府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电子政务的纵向模型反映政府在纵向的管理层次,包括基础层、行业层、决策层;电子政务的横向模型主要是描述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所具有的和共有的管理职能。通过分析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建设效果显著的系统项目,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原则;认为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效益,必须以核心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优化为工程项目的重点,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体现电子政务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技术、管理和法规三个维度阐释了如何完善电子政务的支撑保障体系,认为一个强势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可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资源,可以充分地利用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从而政府信息系统可以更精简、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是开放的时代,互动的时代,也是参与的时代。在信息时代,政府改革面临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府政务改革和再造的方向。如何完成政府职能的转换,如何在管理决策中体现民情民意,这是电子政务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家敏 《软科学》2003,17(2):59-62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界定了企业服务与政府服务的区别,政府经济行为的准则是遵循GATS的基本原则。面对入世后金融全球化趋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其中,制定符合GATS原则的国内规则、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一、提出“业务线战略”的背景 我国政府的形态正由一个多层次、多部门、以管理为主的形态向一种以服务为主、以企业和居民的满意度为价值取向的智能型的形态转变。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正逐步转向以公众为中心,以公共服务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最终目的是要建设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着力点应该重点放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电子政务工程高投入、低回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服务体系与网络服务不相匹配;提出了新一轮的电子政务战略应体现统一指导、协同工作,即在以服务为导向、跨部门整合资源的政府服务框架下,建立政府服务共享体系,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使电子政务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实行电子政务,公开政府的机构、职能、办事程序等,能够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便于公众行使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利,有利于廉政和勤政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透明、公开与法制化的政府。为此,阐述了电子政务条件下塑造政府廉正形象的可行性,提出了电子政务条件下塑造政府廉正形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增强政府服务职能,首要的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政府决策建设突出规范化.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这与全会作出对国有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对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八领域,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新的部署相呼应,是政府管理经济方式上的重大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变.确立服务型政府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公众信息行为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对策.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以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对外交流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技术背后服务驱动的政府流程再造,这也是电子政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公民、企业作为公共服务或产品的受众,却往往被排除在传统致府流程再造的范围外,本文提出基于顾客关系管理理论作为政府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思想,即以公民为导向,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将公民的需求转变成让公民满意的公共服务或产品,以促成电子政务环境下实现传统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庆市委市政府曾明确提出构建大庆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积极创建文明城市,这就要求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为大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政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集中体现在是否能够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通过精致的服务,创造出一个执政更加透明公正、廉洁高效地为公民服务的新型有效政府。政府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就需要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积极对政府的职能的转换进行有益的探索,来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对政府行为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以影响政府职能定位的因素为基点,透析政府职能变迁的过程,总结政府介入具体领域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障现状,对政府在农民工养老保障领域中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责任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界定政府在这一领域的职能边界,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