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星期天,我接到某位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是在检查孩子作业时不经意间看了女儿的心理日记,上二年级的女儿哭得止不住了。因为女儿说“心理日记”是她和老师的秘密,只有老师才能看。这位家长拗不过女儿,只好打电话来向我求援。我在电话里向家长说明了情况,并劝服了孩子。放下电话,我不禁暗自高兴,想不到孩子对心理日记这么看重。  相似文献   

2.
张家瑛 《教书育人》2009,(10):64-65
案例: 一个周五的下午,班级召开家长会。散会后.部分家长同我单独交流,一个孩子的爸爸告诉我,上个星期二中午,孩子放学回家后可高兴了:“爸爸,今天早上老师笑着跟我说话了,还摸了摸我的头。老师对我可好啊!”孩子的家长说他头一次见到孩子这么兴奋地谈起有关老师的事.  相似文献   

3.
前两天遇到一位家长,她感激地对我说:“张老师.我的孩子在今年的中考中成为了A等生。同事让我传授经验,我说,我哪里来的经验,就是按照孩子小学时张老师在家校练习本上教给我的方法,才有了孩子的今天呀!”看着家长兴奋的面庞,我比她还要高兴。  相似文献   

4.
有两件看似小事,但却涉及到教师职业行为的事件引起了我的不安。我想在每月末全体教工参加的园务会议上提出:一是有位家长反映的“不高兴”的事,他在孩子午睡起床时来接孩子,只见教室门窗开着,他提出孩子是否会着凉,但教师说按规定必须要开:另一件事是我听家长谈论幼儿园老师总是向家长“摊派任务”。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6.
育新 《家庭教育》2007,(7S):24-25
宁波读者丽敏来电问:“放暑假了。孩子高兴地表示要好好玩一玩,可是我想利用暑假帮孩子补习补习下一学期的功课,孩子一听心里特别不高兴.”请问,其他孩子的家长是怎么帮助孩子安排暑假生活的呢?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不止一位家长向我反映:“我这孩子真喜欢幼儿园,非要我最后一个来接他不可。”起初,我听了很高兴!孩子如此喜欢幼儿园,做老师的当然高兴!但渐渐地,我发现幼儿要求晚接另有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每天清晨,老师含着微笑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主动问一声小朋友好,提醒孩子向妈妈再见,孩子会高兴地跑到老师跟前,家长也会放心地离去。如果老师爱理不理,孩子心里会不愉快,家长一天上班都会不安心。家长会想,当着我的面,老师对孩子就冷冰冰,我不在时,老师对孩子还不知是什么态  相似文献   

9.
今天早晨,我一迈进办公室,就听到一位年轻气盛的青年老师在义愤填膺地说:“昨天下午我一看我班来的大部分是后进生的家长,心中不禁暗暗高兴,心想如果他们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我顺便告他们一状:小铭连续三天没写家庭作业了,小栋上周把一个小女孩的鼻子打破了……可是他们的家长没有一个跟我打招呼的,气死我了!”  相似文献   

10.
方华 《宁夏教育》2009,(10):73-73
“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逃学了,我要好好学习,报答你……”听了孩子的话.我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你很懂事,也很善良,老师带上你这样的孩子感到很欣慰,努力吧,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1.
元旦前夕,刚上小学的孩子对我说:“爸爸,过新年时,我要送老师一件送物!”“好哇!”我说,“爸爸小时候,每次过年都是我亲自绘制一个贺年卡,上边写上祝愿老师的话,老师都特喜欢。”“那您也帮我做一个吧!”孩子高兴地请求说。我和孩子一起设计图案,一起去商店买...  相似文献   

12.
徐莉 《早期教育》2000,(1):16-16
我班李倩的家长这几天来接孩子时,一改往日的热情,脸色不好看。原来,因李倩在班上打人,她妈妈遭到别的家长指责,被弄得很难堪。可作为老师的我却不知道这件事!这是我工作的疏忽,自然家长要不高兴了。因此,我向家长作了自我批评,家长被我诚恳的态度所感动。我们的关系恢复如初。  相似文献   

13.
今天,又轮到我值日,我照例早早来到学校,迎接学生们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中,不知不觉又到了上课时间。我招呼值日学生刚要返回教室,一位家长扯着孩子走到校门口,孩子满脸不高兴,家长脸上堆着笑容:“你看,都是妈不好,今天我睡过了头,忘了叫你,妈妈跟老师说说。”说着便向我打招呼,望着眼前的一幕,我赶紧向家长说道:“没关系,你回去吧,孩子自己会处理这件事的。”“老师,你看……”很显然,家长是想替孩子承担责任。望着家长远去的身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刊物上看到的一则笑话:老师:小明,为什么不带作业?小…  相似文献   

14.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减负检查中,领导询问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你们家庭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孩子大声说:“至少10分钟。”领导认真地记着,孩子挺高兴地补充说:“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晚上至少读10分钟的书,我看了好多书呢!”检查组临走时,对我校领导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落实一二年级不留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天早上,我正在办公室打扫卫生,一对年轻的父母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女家长眼圈红红的,男家长生气地说:“园长,幼儿园的老师是为人师表的,怎么能打人?我们的孩子说老师打人,他今天硬是不上幼儿园了,退园退园,我们不上了。”看得出,家长很生气。(可以理解家长的冲动,任何家长都不能接受老师打孩子这种事情,何况是小孩子。)我连忙说:“两位家长请坐,我来帮你们倒水。”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有不少朋友向我抱怨:现在的老师都跟约好了似的,常常布置家长给孩子听写生字词或课文背诵,这都是老师在学校应做的事呀! 我是一名老师,深知老师的苦衷。一个老师要负责全班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哪能个个都手把手地教。因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放学后让家长协助做一些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督促孩子学习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当然,家长也有难处。每天忙完了工作,做完了家务,还要检查孩子作业,让孩子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也够忙的。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发音又不准,就更难办了。而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轻的挨孩子埋怨,重的则要被请到学校接受老师‘教育’。当家长不易啊! 怎么办?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听写。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让听写一课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再组一个词。当时家里正有客人,没办法就让孩子对着录音机把要听写的生字词录下来,再听录音写生字词,孩子兴致很高。如听  相似文献   

19.
袁艳丽 《山东教育》2003,(27):42-42
家长是我们教育儿童的合作伙伴,是幼儿园服务的对象,争取“家长参与”已是各幼儿园加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家长工作最重要的是与家长沟通。良好的语言是架设与家长沟通的第一桥梁。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这项工作做得好,会使家园配合更加默契,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的隔阂,影响家园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老师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灵活、艺术地与家长交谈。1.要学会“反话正说”,将想表达的意思换一种方式说给家长。如:孩子离园时,有的家长因有急事耽误了接孩子,劳累了一天的老师也要急着赶…  相似文献   

20.
星期六的早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惊醒。我还以为是哪个小捣蛋打来的,原来是一个孩子硬着要去动物园看老虎,遭到拒绝便大叫大闹,家长迫于无奈只好动用向老师告状这一杀手锏。我一边听着家长的“诉苦”,还满脑子不相信地回问了几次以确认是某学生的家长。这个孩子在我的班里可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啊,怎么会这样的呢?我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了这位家长听,谁知道她似乎早就知道了,无可奈何地说道:“所以我们都怀疑这孩子的心理有两面性,唉……”我还是第一次从家长口中得知这孩子有这种情况,由于无法当面交谈,我只能先说服家长冷处理。星期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