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要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对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只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而不分析它对别的物体所施加的力。其通常顺序是:先分析重力,再分析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易于量化的客观因素如当地GDP总量、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地区高等教育规模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得出每个因素对区域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的影响权重;对难以量化的政策、法律、制度等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本语言分析是对文学文本进行的理论批评。在当今文化分析方兴未艾的理论背景下,反思新批评以来的文本语言分析理论的得失,完成文本分析到文化分析的过渡,理应成为当务之急。新批评的文本分析理论、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理论和解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理论,固然重视了对文本的语言组织特点加以分析,但是对文本语言潜在情感因素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提出对文本语言情感因素的挖掘,重视对文本语言潜在情感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人的素质结构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是确定素质教育目标任务的基础。对素质结构的分析有赖于对人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分析,即岗位分析。标准化的岗位分析又可分成岗位操作分析和岗位资格分析两部分。通过这种对“特定活动”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从而对人的素质进行一定的分类。超脱于某一具体岗位,而从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来加以分析,可以因分析角度不同而有区别。因此,近年来见诸于报刊杂志上的素质结构分析的描述差别就很大。例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把人才的基本素质归纳为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1 引言1.1 析句,顾名思义,就是对句子进行分析.但句子分析可以从广义、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句子分析有两个内容:一是对句子的表述功能进行分析,即把句子分析为直陈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一般称之为句类;二是对句子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严格地说是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即分析句子的构造方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史教学中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是由社会心理的特点和文学史的本质决定的.这一方法要求:在讲授文学史流变时,把对文学史的分析和对社会心理演变的分析相结合;讲授某一时期文学现象和特点的时候,把对文学现象的分析与对这一时期社会心理的分析相结合;对作家创作进行分析的时候,把对其作品的分析与对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心理的分析相结合。运用这种方法,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文化变迁的涵义和表现形式作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不仅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涵化、互化与融合的影响,而且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冲突与整合的影响。关于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的分析,文章不仅分析了影响的作用机理和过程,而且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影响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数控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对误差信息的判定补偿,可通过信息的集体化智能分析,并保持对加工生产装置的有效改革建设,依照工程的生产质量分析,从最基本的焦点问题上,完成对产品批量生产结构上的误差运用分析,从关注的焦点进行分析,可保证对产品大批量加工处理中的误差补偿,从而节省加工费用.通过对误差的处理精度分析,并完善对误差信息的应用分析,是保证对系数组成变化改良的主要方针.  相似文献   

9.
曲式分析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多多少少接触过和声学的基础之上,并能够将和声学相关的知识运用到对作品结构与作品调性的分析中去。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何建立与在作品中如何对和声进行运用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对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分析,是曲式分析中的第一步。本文对在曲式分析当中和声分析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在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案例分析课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角色、案例分析课中教师的角色扮演和其对学生案例分析成绩的评价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分析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并阐述了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成绩评定中要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美国法律,如果总统缺位(比如在任期因为各种原因死去或者因病完全无法行使职权),副总统就会自然接替成为总统,担任这一世界上最有权势的职位。作为现任副总统的拜登,按照美国法律,他同时还是参议院的议长。如果在参议院投票时出现支持和反对票完全相同的情形,他就可以加入投票,对某些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ll large high schools have teachers in middle tier roles who help run the school, and subject leaders (SLs) who engage in administrative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to improve departmental achievements. By applying structuration theory (Giddens, 1984.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e seek to understand how rules, resources, and structural position enable SLs to contribute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A multi-case study method was employed to study 12 SLs from two effective schools and two less effective schools.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document analysis served as data collecting tool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l the SLs engage in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but in different ways. The SLs in the less effective schools devoted much more time to such practices and much less to pedagogical practices than the SLs in the effective schools, which provided clearer rules and sufficient resources. We conclude that on the pyramid of school needs,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are more basic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only after this is achieved can SLs devote time to satisfy pedagogical needs. However, the ability of SLs to satisfy administrative needs depends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principal providing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rules and resources. Furth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作者提出了"少教多学"策略.何谓"少教多学",为什么提出"少教多学",如何实施"少教多学"策略",这是本文探讨的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创造突出成绩,取得令人可喜成果,为我国人才输出以及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环境。但是,不可否认,我国教育尤其是偏远地区教育存在多种现实问题,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偏于地区所面对的教育问题,政府可以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ratings, student achievement, social and academic participation structures, patterns of instructional sequencing and teachers' contributions to thematic development in classroom lessons. Representative case samples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effective and less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in fou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s. Patterned differences across classrooms were identified in (a) the demands placed on students to interpret subtle changes in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for participating, and (b)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guide academic participation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es.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as a set of questions to guide instructional planning and reflec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