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中的喷泉实验,是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而将烧杯内的水通过尖嘴导管压入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实验效果生动而有趣。但由于各  相似文献   

2.
1 实验装置图(图1) 2 特点和用途 实验室做喷泉实验要用圆底烧瓶、带尖嘴细玻璃管及止水夹的胶塞、烧杯、铁架台;实验室还要制取氨气等。所用发生器体积大,需要的气体量多。本装置仅用1支15mm×150mm小试管,再配1个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直接用氨水中的氨气做喷泉实验,省去了制取气体等步骤,整个实验只需1min。  相似文献   

3.
NH3的喷泉实验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课本实验装置来进行喷泉实验,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氨气的制取,而且事先收集到的氨气可能外逸,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1)实验装置图(见图1)图1(2)实验用品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酚酞溶液、水。(3)实验原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后,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  相似文献   

4.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该实验中,产生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胶头滴管挤出的少量水中,导致烧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倒吸现象,称之为“吸入式”喷泉。图1但是,大家常常只  相似文献   

5.
氯化氢的产生、收集、溶于水的联合装置—喷泉实验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是用氯化钠晶体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氯化氢是用向上排气法,氯化氢易外逸污染空气。若集气烧瓶稍不干燥或封闭不及时,氯化氢则不能充满集气烧瓶,因此在做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容易失败或喷泉不高,喷水不急,实验效果不好。为了缩短实验时间,防止氯化氢外逸污染空气,提高喷泉实验的成功率,我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设计了使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氯化氢的实验。并采用塑料洗发精瓶、一次性输液器、圆珠笔心等废品设计和制作了氯化氢的产生、收集和溶解于水的全封闭联合装置──喷泉实验…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 172页 ,演示氨易溶于水的实验 ,按教材要求及图示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 ,挤压滴管的胶头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形成美丽的‘喷泉’”。不足之处在于 :①课堂上要现制备一瓶干燥的氨气 (耗时 ) ;②需要一套制氨气的装置及“喷泉”装置 ;③只能固定在讲台上演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只需一个 50 0mL圆底烧瓶 ,带尖嘴管的图 1橡胶塞 ,一根橡胶管 …  相似文献   

7.
实验改进,就是要求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人教版高二化学氨与水的反应,教材上采用了“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然后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本来已很经典和完善,但笔者在演示该实验时发现,还应当在氨气制备和引发喷泉两个环节上进行改进。于是,设计了如下简捷快速的喷泉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多功能喷泉实验装置的制作过程及应用,阐述了该套装置的优点。它不仅能够快速制备氨气、收集氨气、检验氨气性质,而且能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喷烟实验、倒吸实验,同时还能利用此装置继续完成其他气体的喷泉实验。装置连接简单、控制灵活、简单便捷、现象明显、耗时短、实用性强、能同时完成多组实验、没有氨气泄漏、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适合于教师演示,也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课本上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不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收集和使用二氧化碳也不够方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又没有安排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便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贮存、收集和性质实验,我利用废品设计并制作了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贮存、收集和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喷泉的实验联合装置。  相似文献   

10.
喷泉实验改进一法詹晓渊(江西赣州三中341000)喷泉实验是高一化学中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做好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氯化氢和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这一性质,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若依教材或教参介绍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氨溶于水实验的失败原因及及补救方法江西省新干中学周之云氨极易溶解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700体积氨。高一化学课本上安排了两个氨溶于水的实验,装置如图1和2所示。图2图1是氨溶解于水的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图2是氨溶解于水的学生实验。虽然氨极...  相似文献   

12.
喷泉实验的小改进广西凌云中学陆英麟高中化学课本氨或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是用烧瓶和塞上带有玻璃尖管和胶头滴管的胶塞。实验装置时,在一只小胶塞上打两个孔是较难的。所以只能选大烧瓶和大胶塞,才能打两个孔。笔者把喷泉实验装置改为用单孔胶塞,实验方便,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二氧化氮的制取及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环保、简便、多功能的实验装置,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是高一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既有教师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分组实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是用铝箔包住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在盛满水的试管口下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虽然装置比较安伞可靠,但操作较繁琐,有时也排不出气体,有时排出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试管。下面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是将钠跟水反应的喷泉实验、钠  相似文献   

15.
喷泉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氨气的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传统的喷泉实验装置复  相似文献   

16.
固/固型致冷剂的制取和应用山东省滕州师范张沛华陈楼小学秦佑才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是中学化学教材里的一项演示实验。许多无机盐在溶解时均有吸热效应。有关资料表明,硝酸铵在16℃时溶解热为-26.4KJ/mol。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迅速,不好掌握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1.通常制取氯水的方法是将氯气持续通入水中,并用碱液吸收余氯。因受氯气溶于水的速度限制,实验中有大量氯气来不及溶解即从水中逸出,故氯气利用率低,耗用试剂多。  相似文献   

18.
一、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二、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可完成一系列实验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同时 ,实验中消除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性很强。2 .用途本教具可演示下列实验 :( 1)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 NO2 的实验。( 2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NO的实验。( 3) NO难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4 ) NO的还原性实验。( 5) NO2 易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并能检验 NO2 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 NO和硝酸。三、制作材料10 0 m L锥形瓶 2个、50 m L分液漏斗 1个、31mm× 170 mm具支试管 1个、弹…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中化学课本有关NO、NO_2的一系列描述:“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为了较好地说明上述问题,设计了这一实验.首先用KCIO_3和MnO_2制取氧气.氧气贮存于一球胆内,管口用一弹簧夹夹紧,备用.然后将量筒及导管内全部灌满蒸溜水(不能留有气泡),如图1所示,放好.  相似文献   

20.
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课本中的重点实验之一,历年高考中曾多次涉及到。文中巧用注射器对喷泉实验做了微型绿色化设计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