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利用投影仪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  在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时 ,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 ,因手电筒光线较弱 ,照射范围狭窄 ,学生不易明显看出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为了克服这一弱点 ,我把手电筒改换成了投影仪 ,事先我准备一张与投影仪台面大小一样的纸板 ,中间开一个适当的正方形 ,让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反光镜后刚好比地球仪大一些。实验时 ,打开投影仪 ,让反光镜把光直接照射到地球仪上 ,这时地球仪上就清晰地出现了明暗两部分 ,我问学生 :光代表什么 ?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又代表什么 ?使学生明白光代表太阳光 ,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分别…  相似文献   

2.
宇宙     
宇宙一、演示说明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明:(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2)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2.用蜡烛光代表太阳继续转动地球仪。说明:(1)昼夜是怎么形成的?________(2)停止转动地球仪,指出当时地球...  相似文献   

3.
在做光折射实验时,按照课本要求,用手电筒作光源,光线较弱,且两次小实验必须同一方向同一束光线,不易掌握。于是我改用光线较强的幻灯机、投影仪作光源。可是,不论是手电筒,还是幻灯机、投影仪,照射出来的光斑都比狭缝的面积大许多,且光斑的四周明暗交界模糊不清,不能说明“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经过老师们的共同切磋,终于明白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经过了聚光罩、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不是平行光束。于是再次上课时,我把学生拉至操场,直接用太阳光作光源,效果非常明显,得到了四周明暗交界分…  相似文献   

4.
一、演示法 讲到地球上四季变化时,可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太阳照射情况演示出来。教学恒星日与太阳日的59’之差,可指定学生作太阳,教师作地球,在转圈(自转)的同时挪步(公转)。这个动作要夸张些,这样360°转过之后没有与“太阳”正面对,而要再稍转些,问题得到解决,是公转使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2.经历假设、模拟实验验证、查阅资料求证的探究过程。3.能大胆假设、善于想象。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或蜡烛)、小地球仪、记录单、教师演示用的电灯、地球仪。  相似文献   

6.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提高目标:(1)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2)能在地图上正确标注出地球自转方向;(3)对部分时间问题作出简单判断. 3.扩展目标:培养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等科学精神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自制一种光学投影仪,利用此投影仪演示几何光学实验,演示效果十分明显,有效解决了演示直观性等难题。同时,文章还分别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经典光学实验为例,分别利用自制光学投影仪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9.
《光的传播》一课中,对于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是:用传统的光学演示箱和手电筒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一方面是因为手电筒发出的光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通常用传统的光学演示箱和手电筒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手电筒发出的光在室  相似文献   

11.
即用地球仪演示,使学生不仅掌握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而且掌握从南极上空、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这样,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直观演示.教师可用电动三球仪演示地球、月亮、太阳三者的运行规律,揭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他们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二、重视规律的总结.课前可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准备一份年历片或一本农家历(年份不限).课中让  相似文献   

13.
“地球运动”一节是高中地理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高一新生还不具有立体几何的知识,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上课时,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如地球仪、经纬仪和三球仪等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宏观特征时,效果较好,但在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效果却不甚明显。我在这一节的教学中自制了一个很简单的太阳光线演示仪,演示效果颇佳,现将其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给大家。1制作原理1.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2太阳直射的径线与晨昏线垂直。3.黄道面与晨昏线垂直(图1)。2制作材料废红铜芯(铝芯)塑料电线或粗漆包线铝芯皮线、铁丝均…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 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回答卜2题。 1.该地球仪比例尺为()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 2.在这个地球仪上演示太阳照射地球情况,则晨 昏线到太阳直射点的球面距离为() A.2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件仪器就是地球仪.旧的地球仪的演示内容是较有限的,为了增加演示内容,我对地球仪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说明,这种改革是可取的.现简介如下,请同志们提供改进意见.一、多用地球仪的制作用旧排球为芯,草纸、浆糊为原料,做成地球仪毛坯后,买一张“地球仪(政区)图片”糊上,装上地轴、半月形支架和底坐,就做成了地球仪的主件.为了使地球仪能多用,我首先对半月形支架进行了改革,用直径4mm的元铁条弯成半月形支架,而不采用较宽的扁铁弯成支架的做法,这样,就使其它配件较易安装.  相似文献   

16.
神奇演示盒     
我们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特性时,发现采用教材上用手电筒照射三个有孔小纸板的方法,学生容易误认为纸板挡住了多余光线,不能清晰的看出光的传播路线,于是我们经过研究,设计了这个神奇演示盒(如图1)。此演示盒演示的光的传播线路清晰可见,而且取材容易,易于操作,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通常用传统的光学演示箱和手电筒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手电筒发出的光在室内不够亮,尤其是在室内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会影响实际的观察;另一方面,要使光学演示箱中充满烟雾,不仅准备时间长,且不易操作。  相似文献   

18.
讲授光的衍射时 ,如果配合演示实验 ,效果自然不错 ,但光的衍射实验并不便于演示 ,用书写投影仪能解决此问题 ,方法如下。在书写投影仪载物台上放置一张平整的厚白纸 ,白纸中间开孔 ,孔的大小比可调狭缝外围稍小 ,将可调狭缝置于白纸开孔处 ,调整狭缝宽度和书写投影仪调焦旋钮 ,直至在银幕上出现清晰明亮的衍射条纹即可 (原理略 ) ,此时 ,衍射条纹被投影仪放大显示在银幕上。实验室所用可调狭缝其长度一般较短 ,若制作一较长的可调狭缝 ,演示效果会更好单缝衍射的投影显示@方志聪$四川省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15022…  相似文献   

19.
光学演示实验,需要光源。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投影器光源、手电筒光源演示一些光学实验,效果很好。现介绍几例利用手电筒作光源的演示实验。1 演示透镜的折射 器材:手电筒、凸透镜、凹透镜各一个,白纸一小张,橡皮扎筋一条,银幕。 准备,在白纸上钻一小圆孔,用橡皮筋固定在手电筒的透光镜面上。  相似文献   

20.
消毒手电筒     
公用电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大家一起使用,所以很容易传播细菌。我想发明一种携带方便的杀菌器具——消毒手电筒。这种手电筒的灯泡是特制的,发出的光能够杀死细菌。可以直接对公用电话照射,进行杀菌消毒;还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