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职业倦怠是现代人适应现代复杂社会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衰竭的不良状态.职业院校教师面对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心理上充满压力、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研究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考察融合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市、厦门市、中山市的367名融合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影响其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史上最高的关注度,社会各方对高职院校的期望及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本文关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探讨预防及缓解的有效对策,对英语教师的身心健康和高职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通过揭示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分析职业倦怠对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探究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从而达到提高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病。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教育观念冲突、低成就感等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化解,逐渐耗损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导致了职业倦怠的产生。职业倦怠危及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质量,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更是不可忽视,亟需寻找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中显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从业人员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种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途径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长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法的同时,也不时会出现身心疲惫。这种积极进取和职业倦怠的交替始终困扰着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克服这种职业倦怠现象,就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呢?一、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1.工作热情减退,易产生职业倦怠从执笔登台授课到从容应对各种状况,从对理论概念的反复玩味,到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把握,每一位中职教师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600名高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三分之一左右的高校英语教师认为自身不同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几乎所有高校英语教师均认为职业倦怠会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安徽省高校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多样。大部分存在职业倦怠的高校英语教师均不同程度上希望能在职业倦怠方面谋求改变,并表示所在高校未专门针对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进行教育指导。提出的建议为:英语教师积极内省,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积极完善相关制度,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加强相关教育指导,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效果和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成因,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并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教师自身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增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将对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造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教育的终身化,也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世界各国已经摒弃了教师教育一次性培训的终结型教师教育观念,转而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学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理念的载体,是地理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因此,中学地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决定着地理教育质量的高低。一、职业倦怠,呼唤职业培训地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有高潮,也有低谷,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医学院校护理专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容小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护理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职业倦怠的原因涉及工作负荷、生源素质、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而缓解、远离职业倦怠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师在其职业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增强教师对教育职业的认识,贯彻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提高教师职业声望,扩大教师专业自主权对于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增进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标签     
《教育》2012,(10):9-9
六成 《中国教育报》调查:中小学教师职、比倦怠已成为其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职业倦怠的分布看,有六成的教师明显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部分教师受到职业倦怠的严重困扰。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着一种职业危机——职业倦怠。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是如此。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拟从外在因素(社会、学校、学生)和内在因素(教师自身)入手,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使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就感其次,去人性化倾向得分较低,三因子间存在两两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任教学科和职称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社会背景对职业倦怠各因子的预测比较微弱,各因子对低成就感因子的影响比较微弱,职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从积极回应教师职业发展诉求、推动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优化学业评价标准和助力教师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甚至职业倦怠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中年教师职称上了、工资涨了、荣誉有了、年龄大了、资格老了,推进新课改的热情却淡了,从而产生职业倦怠。一、中年教师"动力不足"原因分析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心态和生活心态,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中,教师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职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校内管理机制和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了主观幸福感。它与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本文基于实证研究,旨在分析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内部联系,并探索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以及职业教育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造成职教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近千名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有效缓解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师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从高等教育大环境、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现代教育观的变化、地方高等院校评价评估、教育、教学对象特点及教师个体心理因素几方面探讨地方高等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