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1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重点关注了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结合教学实例,深刻挖掘教材本书的情感内涵,探讨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渗透和情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本性的纯真情感、等待的执著情感、对爱的绝望情感到世俗的复杂情感,分析了张洁小说创作的心路情感历程。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到《他有什么病》,可以明显地体会到张洁小说创作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3.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情感态度。《标准》明确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标准》强调,要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标准》中的情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离骚》结构分析提出看法,认为抒情体杰作在结构上应更侧重于情感脉络的把握。《离骚》情感结构上分三大块,即“前奏”、“奔放”、“回荡”。诗篇开头一节以叙事为主,是情感喷发的前奏、基础;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倒“蜷局顾而不行”,是情感奔放的主体,以若干段落组成情感上由“恐”到“悲”的奔流回环过程,形成情感曲线;最后乱词部分,是《离骚》情感升华的作结。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三维"目标。语文是一门生动而富有情感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充分利用人体各种感官激发情感,创设情境激活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激情朗读体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实现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6.
《荀子.大略篇》和刘安《离骚传》撇开诗乐之隆的《大雅》《周颂,》而独将《国风》《小雅》并列标举,正面肯定其中的“好色”与“怨”等带有强烈个体感性色彩的本能情感和社会情感,把《诗经》带入了情感艺术的评论视野,突出和张扬其文学性的情感审美特征,在《诗经》文学阐释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情感态度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环节,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善于发现并克服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普通高中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标准》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上都对渗透情感教育作了明确的要求。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已逐步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一线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军军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试析播音中的情感交流》一文中指出,“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情感是播音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好坏,是播音成败的根本。播音表达中,经历了自身情感的堆积,深入挖掘到进发的状态之后,再用有声语言来传达这种思想情感,使得受众也能从其中感受到这种潜在感情力量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自在文录》是陈才生半生文学创作的合集,分散文卷《太行漫笔》和小说卷《林虑纪事》。情感真实充沛是《自在文录》作品的一大特点。文章以《自在文录》中的作品为例,从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写别人心中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用精准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渲染情感等,论述了文集情感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理论指导,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从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内涵以及巧妙渗透情感教育两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有效落实情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艺术歌曲《孟姜女》和民歌《孟姜女》在音乐形式和表达情感方面的差异,说明声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的歌唱,即使有好的声音也最多是质好的“发声器”而已,所以对声乐作品进行恰当的情感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唱出来的声乐作品更加动听感人。  相似文献   

13.
陆克平 《成才之路》2012,(31):24-24
中专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科情感培养、教材情感化处理以及情感型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曹鸿斌 《成才之路》2010,(34):55-55
《师说》不仅是说理文的典范,也是抒发性情的佳作。品读《师说》,笔者认为,文中最起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情感:对世风日下,师道不存的忧虑之情;对士大夫之族自恃清高,不屑从师的鄙薄之情;对后辈子弟有志于学的提携爱护之情。品读《师说》中的情感,能让我们走进当时的社会,了解到真实的韩愈。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应得到进步和发展”强化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要素展开深入研究,确认鉴赏阅读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提示,可以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和情绪。本文以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探讨从情感角度作阅读指导的路径,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阅读情感与作者文本情感达成共鸣,取得深度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情感与态度作为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之一,足以说明情感因素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因素是先决条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培养学习兴趣是重要环节。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情感教育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杜俊芹 《考试》2009,(7):30-30
情感态度的培养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和焦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情感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课标》把情感态度定义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教师对日常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力图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纳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行为中去,使情感教育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为《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