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广播电视传媒如何在竞争中赢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加速广电产业实力扩张是重要途径之一。 一、扩张需要资本支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电人靠吃“皇粮”,端铁饭碗,旱涝保收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当前,广电产业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果完全靠自我积累,潜力有限。要想大发展,需要寻找外部驱动力,由业外大资本介入。引入业外资本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严克勤 《视听界》2012,(4):28-30
城市广电作为中国广播电视业最基础、数量最庞大的力量,区域和个体间现有实力、发展战略等方面差异很大,对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随着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明确,城市与广电传媒在这个大坐标系中的趋向实现了高度的契合。在市场环境中顽强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广电,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定位,并在突破方向和发展路径上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益强 《视听界》2014,(1):77-80
新媒体时代,县级广电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市场份额受到挤压,管理模式制约发展,内容产品严重匮乏。本文结合宜兴广电在发展中的探索,探讨县级广电在内容生产、经营创收、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生存路径。  相似文献   

4.
广电学刊市场化生存,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意识.在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找准广播电视类学刊的市场,是广电学刊市场化生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观念老化、人才匮缺、经营无力等内部问题是学刊市场化的最大阻碍力量.确定学刊的生存价值,为市场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学术服务,是学刊市场化生存的策略.定位于资讯超市、观点提供商、舆论交互平台,在注重学术性、人文性的同时,学刊可用服务性探索出市场化生存之路.同时,尝试多种营销手段,做大做活做优学刊.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引发的"蝴蝶效应"改变了地方广电媒体的生存状态。用户转移分流、话语权部分让渡、广告经营遭受挤压,地方广电媒体遭遇的困惑远不止于此。从改革创新中寻求突围、谋求转型,已成为当下地方广电媒体伴随性的成长方式。绍兴市广播电视台提出以"用户"意识推进观念转型,以"产品"意识推进内容传播转型,以"大数据"意识推进生产流程转型,以"市场"意识推进经营格局转型,以"迭代"意识推进跨界转型,探索城市广电突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群 《新闻窗》2013,(4):96-96
一、当前广电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媒体,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阵地和舆论工具,是我党思想政治的最主要的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近些年中,国内广电媒体在各种的改革整合中,体制机制不断的进行变化,分分合合,人员流动很频繁,媒体生存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出现了虚假新闻、“三俗”之风等不正常的现象,使得广电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战,显示了如下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红勋 《视听界》2014,(5):56-60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媒体的主流发展趋势,"大数据"的概念在广电业界已不是陌生词汇。本文从电视产业变革的大数据现实语境、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达、电视艺术的数据化转型三方面,阐述大数据对电视产业变革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曲秀锦、吴浩在《2007广电十大热点》一文中认为,广电媒体已经从“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发展到了目前的“品牌力经济”的时代,媒体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为品牌竞争。由此,广电行业亦面临着从拼量到求质的发展拐点。“2007年广电行业十大热点”从一个侧面解读2007年的广电媒体市场。一是政策紧缩,抵制低俗,主旋律”亮剑“效应,二是选秀降温,奥运升级,节目形态轮流转,三是内容生产,创新生存,把握需求定市场,四是活动营销,公益主打,责任意识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地市级广电媒体数量众多,受众群体庞大,其生存却危机重重。本土化是地市级广电媒体天然的优势,也是当前困境的突破口,本土新闻吸引受众,本土服务留住受众,本土文化满足受众。地市级广电媒体只有坚守本土化战略,重建主流媒体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洪涛 《青年记者》2013,(27):21-23
三网融合与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不再只是内容产品的信息消费平台,应用将成为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新宠。在庞大的新媒体产业中,广电系统的新媒体产业,不论是技术、市场需求还是商业模式,近年来都经历了变革。如果说将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引入广电,是广电新媒体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主要体现的特征为大数据规模、信息多样及选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收集与管理,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根据所获取数据做出相关决策或了解资讯。在近几年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后,我国的媒体环境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广电部门作为我国传统媒体代表之一,大数据的应用能够解决广电以往存在的数据处理难、海量数据存储难等问题,并能够使广电各项重要数据形成集中化,以集中的方式来管理各个数据,有效提高了广电数据管理效率,也使广电数据信息资源更为全面。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针对大数据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社会很多领域有着指导性作用,广电业也不例外.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广电业如何更好生存与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国家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广电只有抓住政策机遇,找准契合广电行业特征的切入点,踏踏实实走好"长征路",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成员,为自身赢得生存的席位.  相似文献   

13.
地方广电向区域媒体转型的当下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电行业内正在悄然发生一个重要变革,即地方广电正在向区域媒体转型.这种转变一方面源于地方广电对于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探索,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的不断探求,另一方面,源于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层面对大众媒介所提出新的要求.双方在多个角度对接,地方广电也就获得了以"区域"为基础的资源集聚、动力凝聚,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发展平台.在这场转型中,广电行业的发展规划思路,广电产业格局走向,广电媒介的角色与功能,广电媒介的经营发展观,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持续发展也就必然要纳入大众媒介这样一个重要维度,以保证顺畅前进.  相似文献   

14.
陆高峰 《传媒》2010,(7):37-40
传媒从业者从业生态不仅影响从业者生存与发展,影响传媒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会对舆论导向产生深远影响.广电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广电从业者作为广电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对广电业的政治和经济双重效益的发挥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度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发布3月22日,"2016年度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在第25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7)主题报告会上发布,分别是:媒体融合、智慧广电、网络安全、广电云平台、"中国广电"、大数据、超高清、网络视听/IPTV/OTT、宽带广电、有线无线卫星融合覆盖。这些关键词记录了我国广电科技前进动态,反映了广电科技发展趋势,见证了广电科技工作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北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为例,对县广电台当前所处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县广电台作为基层主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路径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莹 《传媒》2019,(17):61-63
在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电媒体正在向智慧广电转型。而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县级广电媒体是主导者。因此,智慧广电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已有的智慧广电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来看,其基本思路是以提升传播力为导向,以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为基础,以全媒体平台建设为抓手。其主要模式有上级广电系统搭建平台、市县广电自主搭建平台和技术公司合作建设模式三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广播电视作为大文化产业的最活跃板块,如何在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是做大做强烟台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烟台广电实际,就增创广电事业发展新优势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风向标的时代大背景下,广电传媒将如何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各大广电集团的重要发展战略。广电传媒正在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特别是一些领先的广电巨头已经开始用资本来推动平台化,更快速、更大规模地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广电生态圈,各大广电集团开启"电视+"模式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大数据时代以爆炸式状态发展,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不断渗透。因其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人们可以从这些海量信息中找寻到所需的有价值信息,与传统信息收集处理模式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当然,这一技术也在广电领域中不断应用推广,促使广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大数据技术在广电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为广电行业深化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