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杨菁 《精武》2012,(15):79-80
瑜伽源于印度,并风靡于世界,成为东、西方健身文化的融合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击对瑜伽在印度、西方及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比较,分析出瑜伽发展的特点分别走印度将瑜伽真理哲学化、西方将瑜伽体育科学化、中一将瑜伽养生实用化。并根据比较结论建议:中目的瑜伽发展要重视瑜伽思想的传播、吸取西方瑜伽的科学性与创新精神,并能以“和而不同”思想吸取中啊武术、气功、中医等民族特色来拓宽瑜伽在中圈发展推广之路,为瑜伽在中啊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瑜伽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对比法,从印度瑜伽在我国健身业的风行反观陷入低潮的中华传统气功,从其功能、对象和内容特征上分析思考了瑜伽盛行和气功难以推广的原因,并为振兴我国健身气功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番场一堆先生是日本著名瑜伽前辈佐保田鹤治先生的入室弟子。随师学习、研究和指导瑜伽教学22年,先后5次随师去印度访瑜伽法场。1980年曾任美国加州大学瑜伽教师。关于瑜伽,他的著述很多,且功底深厚,在我国表演时,受到欢迎。他认为瑜伽和我国气功有不少共同之处,尤和我国佛家气功相类似,很强调不仅要练动作,更重要的是要练静功,突出印度的世界观哲理。此文对我们全面了解和研究瑜伽,是会有些帮助的。当然对印度哲理,我们要分析研究,这就不在话下了。  相似文献   

4.
1990年9月,我受印度释达瑜伽总部的邀请,有幸以武术、气功工作者身份赴印进行6个多月的学术交流。这次出访,我在瑜伽圣主古鲁玛义的亲自指导下,学习了瑜伽内外功法;深入考察调查了印度释达瑜伽总部以及孟买,新德里等八大城市的瑜伽分会和香港瑜伽分会。  相似文献   

5.
印度释达瑜伽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9月,我受印度释达瑜伽总部的邀请,有幸以武术、气功工作者身份赴印进行6个多月的学术交流。这次出访,我在瑜伽圣主古鲁玛义的亲自指导下,学习了瑜伽内外功法;深入考察了印度释达瑜伽总部以及孟买、新德里等八大城市的  相似文献   

6.
瑜伽起源于印度,本意是自我(atma)和原始动因(theOriginalCause)的结合(theunion)或一致(oneness)。古代印度人在观察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及植物后,创立了八万多个瑜伽姿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作逐渐演变与精练,到目前存留下来的几百个动作,更适合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激烈竞争中的现代人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塑身美体、陶冶情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瑜伽特点瑜伽规定了各种训练法,如道德的修炼、肉体的净化、体位法、呼吸法、松弛法、自然饮食法以及冥想法。如今,全球每天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练习瑜伽。瑜伽同中国气功疗法一样,都具有无创伤…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瑜伽更好地、全面地融入我国现代体育文化的环境,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归纳推理法等,深入探讨瑜伽在当代中国流行的社会动因。认为:在瑜伽健身修心价值得到普遍确证的前提下,由于中国和印度同属高语境文化圈,两国人民的价值观相近,彼此文化中很多象征符号类似甚至类同,使瑜伽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相对顺畅,依靠瑜伽在中国国内发展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过程,并伴随我国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群与丰富体育外交形式的社会发展现实需要,这些共同构成瑜伽在当代中国流行的社会动因;瑜伽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是以文化共通性、文化同质性乃至文化融合性为依据,通过我国禅宗、道家等文化与印度瑜伽文化之间的适应、接纳与结合,进而形成的一种交融、共生、共存与共享的跨文化传播模式;瑜伽的本土化发展贯穿的是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文化整合和文化创新理念,体现的是中国本土化情境与全球化意义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瑜伽起源于印度,是古代印度哲学弥曼差等6大派中的一派,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这种在深沉的观想与静定状态下的了悟与认知生命的方法,在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证明.现代瑜伽与印度古典瑜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改良与精简,现代瑜伽正在成为流行的体育运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瑜伽思想融合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新兴运动式样形成的必要条件进行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9.
剖析瑜伽流行的现代“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瑜伽运动,通过对瑜伽在中国流行的社会背景、自身的魅力与健身价值、流行的社会心理因素、商业化运作与推广等四个方面对瑜伽在中国流行的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瑜伽流行的原因和产业化推广的经验。从瑜伽的流行反思中国传统健身术(如:气功、太极拳)的失落,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一点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瑜伽作为印度古老的健身方式,近年来受到我国中青年的热捧.运用文献资料法,借助体育社会学理论,透视瑜伽热现象,分析瑜伽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思考瑜伽热的社会文化背景,探究瑜伽热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启示,以求同属于东方保健术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能借鉴瑜伽在我国的发展之路,在现代社会不断开拓传承与弘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健身气功与现代瑜伽是当前非常流行并被大众广泛选择的健身项目,二者的养生机理、健身养生价值及操作方法有相似之处亦有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健身气功与现代瑜伽的养生机理、健身价值、操作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从而为人们科学的进行健身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瑜伽源自印度,自欧美传入中国.首先在社会上的健身俱乐部兴起,后通过体育课慢慢进入普通高校.就中国国内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纯粹的印度哲学与瑜伽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的印度哲学以及与瑜伽相关的翻译和研究资料,初步从哲学和健身的角度阐述瑜伽的真正内涵.瑜伽是用有限的生命去寻求无限的存在的工具,追求身心平衡、恒久喜悦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为国人正确运用瑜伽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瑜伽问答     
杨文萍 《健与美》2020,(2):111-111
闻风:浙大哲学博士生,美国医学博士后。瑜伽教育者、资深瑜伽教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接触并熟悉目前世界流行的各种瑜伽流派,专注于瑜伽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对瑜伽疗法、印度瑜伽与中国传统的结合有广泛研究。编著《梵中英文瑜伽体式词典》译著《瑜伽之书》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并著有《瑜伽探索》一书(免费电子分享版)。  相似文献   

14.
经过分类论述,证明《庄子》一书中关于"气"的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与后世人的很多养生方式异曲同工,如印度的瑜伽、风靡世界的催眠术以及中国安徽亳州的"五禽戏"等,它们与庄子气功机理同源,其核心要旨都在于个体本身反观自我进行修炼,追求本真素朴的存在,于吐纳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大化"境界,从而健康身心,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5.
瑜伽起源于印度,太极拳起源于中国,两种运动在社会上都颇受人们的关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从三方面分析了瑜伽和太极拳的相通性,并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对两项运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为习练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瑜伽现代化过程中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与推广模式转型及其影响。瑜伽在传统文化环境中是印度本土宗教中实现宗教目的的修行方式,是传统哲学中达到自我完满状态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离群苦修达到“梵我合一”的手段。在现代化过程中,瑜伽通过融合心灵哲学、引入世俗目标、融入现实生活等方式实现了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在现代瑜伽推广过程中,通过增强主体的多元性、形式的时代性、内容的功能性等方式实现了推广模式的转型,为世界“瑜伽热”提供助力,也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太极拳、健身气功及瑜伽这3大传统健身功法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结论:太极拳、健身气功和瑜伽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尤其以太极拳针对动态性平衡,而瑜伽针对静态性平衡的效果更为明显。建议:继续大力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和瑜伽之类的传统健身功法项目。同时,建立适合每位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运动处方,并且酌情选择一至两项其它适宜的运动作为辅助项目来提高老年人的力量及协调性,以促进平衡能力的维持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瑜伽的中国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瑜伽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传入为线索,对瑜伽在我国三大传入期的各类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索瑜伽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通过对各个传入时期的研究得出,瑜伽中国化的进程是瑜伽本身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同时又是其作为一种外来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本土文化对外来体育文化的吸收、同化、异化现象;瑜伽的3次有代表性的传播过程,不论是从传播的途径、方式,还是到被同化、异化的内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翁心诚 《精武》2010,(8):73-75
一、引子 说起来是一个神话,写起来是一个奇迹。您若有机会观赏一下现已五十五岁的郑安菊女士的太极演练、瑜伽演练或气功演练,您会惊叹其出神人化之妙,绝不比全国著名的吴阿敏、黄菊芬太极、景丽瑜伽、张蕙兰瑜伽或郭林气功逊色多少。这不奇怪。因为郑女士已演练近三十年功夫,她涉猎太极、气功、瑜伽、五禽戏诸领域,以太极言,她演练十余种“普推”套路,陈、杨、吴、孙、武、赵及武当的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20.
刘敏  刘珺 《精武》2012,(13):37-38
瑜伽源自印度。关于瑜伽的起源,有一个比较传统的说法:古印度修行者比较盛行,5000年前他们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动物受伤或者生病后的自我疗伤的基本方法模仿而来的。这些动作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身体的健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瑜伽的各种修炼方法和动作套路日益完善,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保健练习方法已经成为印度的国粹。瑜伽的最高境界是身体和心灵的统一,并且有美容健身的功效,深受高校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青睐。本文通过分析瑜伽教学,研究了瑜伽教学在大学校园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推广瑜伽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