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叶子 《中国广播》2007,(9):64-66
我没有想到,就为我的一句话,王绘春不仅如期给我打来电话,还如约从青岛飞到北京来试音。 电话里,我带着犹豫的心情单刀直人“……哦,你是王绘春?噢,听你的声音演播长篇小说没问题……你是演员,塑造人物应该问题也不大。……我想要问你的释读能力如何?你的嗓子承受力怎样?一天10讲,连续十几天嗓子会怎样?……演播长篇小说有叙述部分,有人物部分,不知你塑造女性声音造型会怎样?……”  相似文献   

2.
人们惊讶于那个《吉祥三宝》中的小女孩英格玛拥有如此纯净的声音。可是,不管用什么样的理由去听英格玛,都请抓紧,总有一天,我们会彻底失去小英格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1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从1996年开始举办"齐越朗诵艺术节朗诵大赛",到2003年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从只有一所、数所院校关注,到近百所院校先后参加,大赛已不仅仅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盛会,已经成了全国大学生朗诵爱好者相互交流学习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年轻人尽情地燃烧激情,挥洒希望的汗水,"用声音记录历史、用声音纪念辉煌、用声音展现风采、用声音创造明天".十二届大赛,笔者每每着盛装出席,因为笔者把它视为具有重大仪式感的有声语言朝拜活动.在抑扬顿挫的朗朗诵读声中,聆听浩瀚文学海洋中的黄钟大吕,徜徉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世界,感受青春生命的律动,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觉得无比幸福.  相似文献   

4.
何凯 《出版广角》2014,(16):48-50
正2014年6月25日,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接力出版社等单位承办的"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诗歌朗诵会暨"百社千校书香童年"校园诗歌朗诵大赛在北京国图艺术中心举行。在诗歌朗诵会上,少年儿童声情饱满地朗诵了《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的段段诗歌,展示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对人生、对祖国美好的追求、渴望、热爱,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正>朗诵,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属于绝对的高雅艺术,绝对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从事广播近三十年,亲眼目睹朗诵艺术通过传媒一步一步走下神坛,融入百姓,爱好者越来越多,敢亮出声音登台朗诵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占据了主流媒体主流舞台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朗诵是有声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将优秀的文字作品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无论是对于抒发个人情感还是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积极的推广意义。由于朗诵艺术有着二度创作的特点,除了对发声语音规范和朗诵外部技巧的掌握,其创作心理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将文字作品通过复杂的创作思维过程形之于声,达到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的统一,让受众享受到高度的审美体验,是值得每一个朗诵艺术创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艺术创作论的基本原理,对朗诵的创作心理和思维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爱阳光,因为它是金黄的;我爱天空,因为它是湛蓝的;我爱小草,因为它是嫩绿的;我爱枫叶,因为它是火红的;但是,我更爱生活广播,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2005年3月1日,河北乍活广播开播周年特别节目中,一个12岁的小听众用她童稚的声音朗诵了这首她自己创作的小诗。而一位年逾花甲的书法爱好者则在纪念册上留下了一行笔力飘逸的行书“活色生香入味来”。  相似文献   

8.
正假如你要向受众传播一个理念时,会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作载体?用什么样的话语方式去表达?这是一个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如何,决定着传播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至少也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否则,光是直白地讲,耳提面命地灌,很难说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9.
罗舒 《新闻窗》2005,(3):21-22
在贵州日报总编室负责编辑二版的稿件,人手紧张时,还帮着看一版的稿件,一张党报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用稿标准,这个问题便自然成为我常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非常复杂的。我研究历史的结果是发现根本不能用简单的论断,或者口号去解释历史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从第一届的参赛选手,到第二三届参与辽沈赛区组织选拔工作,我深切感受到朗诵这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朗诵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三届大赛辽沈赛区成绩不俗,获奖者中播音员、主持人选手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人认为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基础好、声音条件好、字音规范、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2.
用闪光的足迹召唤后人──评《爱国者,中华的脊梁》张家鹏如何运用文学作品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凡是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作家、前辈都在努力探索着有效的途径。当代诗人于波别开生面,用少先队员朗诵诗的形式,把饱满的爱国激倩与英雄们动人...  相似文献   

13.
柳萌 《传媒》2003,(2):34-34
在电视如此普及的今天,你还听广播吗?如果听,而且是个文学爱好者,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请你不妨打开收音机,把频道锁定在《子夜星河》节目上,就会听到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几位朗诵家的朗诵中,常常会有一个雅正大方的声音,像一种美好的磁力吸引住你,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撼。这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噢,文学作品通  相似文献   

14.
刚刚好最好     
《大观周刊》2010,(30):49-49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走入了忘本的征途。全球每隔10秒就有一个角落要么是个男人、要么是个女人就会发出类似这样的声音“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生活!”、“我这么忙,  相似文献   

15.
汪永晨 《出版参考》2009,(11):51-51
巴西库里蒂巴市被称为“生态之都”。去库里蒂巴市前,我想象着这座城市建在垃圾堆上的植物园,建在矿坑上的大学和歌剧院,还有监狱改造的超市、独创的快速公交的“管子车站”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6.
又提新闻职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若向他们提出上述问题的话,他们会感到一脸茫然,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浸润在他们的骨子里面的思维定式从来就是:搞新闻的,不就是为了弄清并报道真相吗?  相似文献   

17.
吻公主     
《出版参考》2004,(12):15-15
我去北海休假,当天晚上,当我要喝一杯啤酒的时候,你猜我遇到什么样的好事?——慈善募捐晚会,“上帝啊!”我对坐在我旁边的一个面像尖酸刻薄,胖得象柏油桶似的先生说,“我想,这恐怕不是举行什么舞会,倒象是要剥人的皮了。这个晚会所募得的款子将会装进谁的口袋?”  相似文献   

18.
听到柯灵先生去了的消息,是在熙熙攘攘的下班的路上。朋友从手机里传来的声音穿越了周遭鼎沸的市声,我知道了柯灵先生去世的消息。有些吃惊,也不是特别地吃惊。有些出乎意料,又有些在意料之中。想起去年秋天最后一次见柯灵先生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心里总在响着一个声音:“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赶快写一写柯灵先生吧。”  相似文献   

19.
<正>“朗诵艺术是有感而发、因诗而诵的语言艺术。”[1]社会大众对于朗诵者所传递出来的声音信息因思想意识层面的共鸣和精神情感范畴的感动,所以朗诵是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而进行。《中国朗诵艺术论纲》一书作者郭雷提出了朗诵的定义即“读文而使之有节”,并从接续传统文化中研究朗诵艺术,阐释语言表达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20.
如同时装每一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言一样,家居装饰也会在不同时候呈现不同的风格流行趁势。2006年的家居设计又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幻的风格出现呢?且听听看,各大装饰公司的声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