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一种懈怠、懒散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惰性,俗称懒惰。惰性患者在思想上表现为懒于思考,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在行动上表现为贪安逸图轻松,乐为非职业非正当活动(玩耍娱乐等),懒于在位的正当活动  相似文献   

2.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阻碍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如何转化惰性因素为活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英学 《广西教育》2009,(18):73-73
对外语失去信心、懒惰厌学,这是一种惰性因素,导致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着力将妨碍学生进步的惰性因素转化为活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化学总复习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一是消极厌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复习课就是“炒剩饭”,因而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二是骄傲自满心理,少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阶段学得不错,复习作用不大,听老师讲,不如自己看。三是依赖懒惰心理,有些学生完全依赖老师讲,思维惰性大,思...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只有学得有趣,才会对学习产生求知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都在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期望他们能够爱上体育课,并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学生感到来自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产生某种担忧的心理反应倾向。一、成因分析1.外部因素。来自家长的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学习上,学生唯恐辜负家长的期望,一旦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的心理问题是指学生在心理上,对促成自身身心发展正常因素的接收受到堵截,阻塞进而产生的排他性.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电大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暗示,激发了学生身上的人性弱点、懒惰和投机取巧心理,考试中的任何一种作弊行为,都会在电大学生中进行着信息互动,有可能导致学生作弊现象的无限扩展,电大学生的"合理化"心理一旦被认可,就会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心理定势,相互感染,最终形成电大学生的群体心理定势,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现象。我们要打破这些不良的心理定势,要主动出击,针对学习作业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更好地为电大学生的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0.
消极心理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教育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一、消极心理现象的主要表现1.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第一,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第二,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预习的学生意味着他还不会学习。可见预习的重要性。但面对预习,很多小学生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惰性心理。如至理名言所警示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预习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生学会预习,笔者这里试着就学生预习的惰性成因及其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排除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需要对心理障碍的各种具体表现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从生理、心理和教与学的过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排除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需要对心理障碍的各种具体表现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从生理、心理和教与学的过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生物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人们对某种东西主观愿望强烈并用全身心去热爱和追求,就可能把难以实现的理想变成客观现实。学习也是这样,当你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和好感,就可能取得好成绩;如果主观上没有信心,也就难以取得好效果。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叫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期望的交往效果。故而,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孩子们的兴趣和长处,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使之有所进步,按照一位教育家的说法,这叫做"让每一个学生都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焦虑、紧张、胆怯、恐惧、畏难等惰性心理,就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情绪,就会制约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影响、干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深入了解,掌握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原因,找到克服惰性心理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宫彦 《成才之路》2014,(3):53-5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融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兴趣受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考试是一种有意识地对别人的素质与能力的一种心理现象的测度"。试卷中的评析是测试目标达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试卷评析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