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的词汇是极其丰富的,即或是语音相同,意义相近的一些词,在使用时,也各不相同。在一些书报刊出版物、影视、商业广告中常见到将“象”、“像”、“相”混同起来的现象。其实这三个字,并不等同,是不能混用的,尤其是“像”和“象”。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三者在词性上的区别。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象”和“相”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它们只是在名词“相棋”上可以混用,其他方面,没有相近的义项。 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象”和“像”。它们作为动词使用时,人们常常将它们等同起来。这是因为不了解它们的各自…  相似文献   

2.
一、出版物上出现别字的原因说到出版物出现别字的原因,大多认为是编辑的责任心不强、校对浮躁造成的。事实上,只强调编辑的责任心,而不重视编辑字辨能力的提高,怕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汉字不仅数量多,形体杂,而且字音相同、字形相似、字音字形都相似、字义接近者数不胜数,编辑如果不能正确地区别、运用,即使责任心再强,错误也会在所难免。1.字音相同或相近引起的别字汉语中每个汉字都表示一个音节,“普通话里有字的音节大约1200个,一般字典收字上万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大约8个字”,有许多汉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出版物上经…  相似文献   

3.
黄志斌 《出版参考》2006,(2S):22-22
这种形式的“跟风”主要体现在图书:书名上,通过增删更改个别字词或采用相同的句式达到与“被跟风”图书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以引起好奇心强的读者的兴趣。或混淆读者耳目,甚至以假乱真,搭“顺风车”扩大发行量。而实际上,书的内容与“被跟风”者大相径庭。这种“跟风”方式不被人认同,但发行量却往往不俗。  相似文献   

4.
对文是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的修辞表达方法,也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今文言文学习中,对文训释已被广泛使用。“对文”还有“相对为文”、“相对成文”、“对言”、“对举”等名称。“对”就是“相对称”;“文”就是“文字”,也就是文字所表的词或词组(古代大多字词不分)。故“对文”是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对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对字。一般来说,所对之文应是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相似或相对相反。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单句内对文(又叫句中对文)和多句对文(又叫句间对文)两种。前者一般是一…  相似文献   

5.
“做”与“作”两个字常常在我们的书刊报章上用错。这两个字不但含义相近,而且在普通话(北方话)中读音也一样,都读zuo因此,很多人分不清,有时候就混着用。实际上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在南方一些地区,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吴语地区(上海一带),“做”读上声,“作”读入声。所以南方人一般不会用错;从意义上说,这两个字意义虽相近,都包含有下列几种意义:1.从事某种工作或  相似文献   

6.
赵丽莹  张宏 《编辑学报》2011,23(5):470-470
“营利”“盈利”与“赢利”这3个词,读音相同,词义相近,有时还相通,所以极易混淆。例如“根据期刊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分为非营利性期刊和营利性期刊”,“与非赢利的开放存取出版者PLoS的主要区别在于,BMC声称自己是赢利性机构,希望通过OA出版赢利”,“模式陈旧,不能实现产业营利”等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值得商榷,并有待更正。  相似文献   

7.
“疑义”和“异议”是两个读音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疑义”(yí yì)是指疑惑不定的含义或事理;“异议”(yì yì)则是指不同的或反对的议论。大概因为它们读音相近,有的人往往用混,其中常见的是该用“异议”的地方错用成“疑义”。例如: ①去年12月22日,本报一版刊登了……“南京居民王曼新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固氮根瘤成功”的消患,引起许多微生物、植保专家的疑义,纷纷向本报提出质  相似文献   

8.
(一)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像”的简体字。这意味着,“象”与“像”是字义有区别的两个字。可是,现在出版物上“像”与“象”仍然混用。还有另一个音同义近字“相”也受牵连,以致象、像、相不分。 “象、像、相”应当区别开来,让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里字音相同,字义相近的字有很多,“作”和“做”就是其中的一对。 “作”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起也,从人从乍。”它的本义是“兴起”。由“兴起”引申出许多义项。《说文解字》中没有“做”这个字。《康熙字典》里说它是“作”的俗字。在现代汉语里,“作”和“做”的意义仍然相近。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严格地区分它们,才不会用错。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作”(zuò)有 7 个义项:①起:振作/一鼓作气。②从事某种活动:作孽/作案。③写作:作曲/著作。④作品:杰作/佳作。⑤装:作态/装模作样。⑥当作,作…  相似文献   

10.
“共振”,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指的是当振动系统作受迫振动,所加外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其实质是内外两力运动方向相同,频率相近时,二者的合力达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中国梦”系列主题报道力求既有见人见事的生动故事,又有国际视野的分析解读,对内对外齐头并进,从不同角度深化“中国梦”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报道.新华社各业务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开设相同、相近或不同的专题栏目,多种形式报道有机统一,齐声唱好“中国梦”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市场主体都面临着一个全球性经营的难题——企业间产品或服务日趋“同质化”,并大有扩大到品牌和营销方面“同质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的“同质化”的市场环境,迫使我们正视这个问题。教辅图书市场亦是如此。经销商在经营品种、经营方式、促销手段等方面越来越相似,甚至完全雷同。相同的编排内容、相近的制作工艺、相仿的包装形象、相似的价格策略、相同的分销渠道,导致了教辅读物市场的产品、品牌、营销手段的高度“同质化”,给我们的市场运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许多由于“同质化”带来的问题。如何摆脱市…  相似文献   

13.
“喧”与“暄”、“靡”与“糜”、“脍”与“烩”,这三组词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如果不能在意义和用法上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往往容易搞错,误用。先说“喧”与“暄”: 例①四十开外的陆永康迎进客人,寒喧几句之后,便谈起“生意经”来。(1984.10.4《常州日报》:《“养兔专家”之谜》) 句中的“喧”应改为“暄”。“喧”,一是解作“声音大而嘈杂”。如“喧哗”、“喧闹”、“喧嚷”、“喧扰”、“喧嚣”等。陶潜《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相似文献   

14.
“考查”和“考察”,读音相同,词义也相近,有时很容易混淆。“考察”一般没有特殊的规定,作为单位派出人员,可以到某地进行考察;而作为某个个人,只要条件许可,同样也可以确定自己的考察项目。“考查”,一般来说,是上对下的一种考核行为。比如,老师考查学生的成绩,组织人事部门考查干部的表现,等等。即使平级,也必须负有特殊的考查使命才行。 其次是方法不同。“考察”的“察”,主要是指观察、研究;而“考查”的“查”,则是指检查、核查、审查。前者主要是靠眼睛,可以不带任何先人之见,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什么研究什么,结论是在考察之后形成的;而考查不仅靠眼睛,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三份出版时间相近、发行地相距甚远的报纸上,笔者看到了三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本地新闻”。稍有不同的是,正文中的地名不同,主人公则分别是“张先生”、“李小姐”和“某市民”。 三名记者远隔千里,却几乎在同一时间在本地发现了同样的新闻,并以相同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这怎么也让人有些难以置信。出于好奇与不解,笔者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四格漫画”是长篇连环漫画的一种,是由四幅性质相近的单幅漫画或连环漫画组成。它以一个或几个固定典型人物作为描绘的中心,围绕这样的中心,编出自成段落的讽刺幽默故事。因为这种漫画每幅有四个格,故称“四格漫画”。  相似文献   

17.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18.
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在写稿时,常常将“截止”和“截至”混淆使用,把“×月×日截止”写成“×月×日截至”,或把“截至×月×日”写成“截止×月×日”。因此,“截止”与“截至”误用的例子时常见诸报纸杂志。其实,“截止”与“截至”意义相近而用法却不同。“截止”由意义相近的“截”和“止”复合而成动词“截止”,表示“停止”的意思,它们后面不能也不需要再跟具体时间作补充成分。而在“截至”一词中,  相似文献   

19.
报紙上的国际新聞里,經常可以看到“支持”和“拥护”这两个词儿。由于这两个词意思非常相近,又都是双音词,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值得注息。据古书記载“支持”(古代只用单个“支”字)是支撑、支架的意思。《左传》定元牟說:“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国语·越语》中有“皆知  相似文献   

20.
“工夫”和“功夫”这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它的意义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 大体说来,凡是和时间有关的,都用“工夫”,可以指占用或花费时间,如:王技术员只用了半天工夫就解决了一难题。也可指空闲时间,如:以后有工夫,我还会再来的。有时在方言中,“工夫”相当于“时候”,如:王教授深情地说,在延安那工夫,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的革命热情很高。 “功夫”则指本领、本事或操作、表演、学术、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如说某某杂技演员、武林高手有真功夫,某某人作诗、作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