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教学这首诗,我抓住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运用五步法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听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  相似文献   

2.
《早发白帝城》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作者是李白。公元758年春,已到晚年的李白因参加永王李幕府之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忽然赶上全国大赦,重获自由。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行船的轻快以及沿途景色的壮丽,抒写的是诗人经历政治灾难之后重获自由的轻快愉悦之情。教学本首诗,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由题质疑,交流探究课始,教师可以围绕课题引发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3.
部编小学语文十册《南湖》这篇课文开头是四句诗:“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濛。”对这首诗,部编教学参考书解释说:“第一段写南湖的景色,先用一首诗描述微雨中南湖的远景。‘微雨’,指小雨。‘欲’,将要。‘轻烟’,指细雨成雾状,好象腾起的白烟。‘登楼’,指登烟雨楼。‘远眺’,远望。‘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迷濛’,看不清楚。这是从烟雨楼上观赏到的南湖景色。”这段文字有不妥之处,提出辨意,就教专家。编者把“欲”解释为“将要”,这是对的。《辞海》、  相似文献   

4.
《早发白帝城》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作者是李白。公元758年春,已到晚年的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幕府之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忽然赶上全国大赦,重获自由。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乘舟东返之作。这首诗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都离不开一个“快”字,而这个字在字里行间却不见踪影。这种艺术感受正如品尝一杯糖水,知其甜而不见其晶粒。唐代司空图曾推崇那种含蓄动人的诗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早发白帝城》正是具有这种艺术特色的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6.
“五读法”即读通、读懂、读精、读会、会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五读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达到理解诗意,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意境的目的。我在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采用了“五读法”,效果较好。“五读法”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能把诗流畅地读出来,不读错字,不读破句。根据这一点,先指导学生把《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读通读流畅,在朗读中注意读准确“朝辞”的“朝”读(zhāo)不读(chāo)、“一日还”的“还”读(huán)不读(hái)、“啼不住”的“啼”(tì)不读(dì)、“万重山”…  相似文献   

7.
杜甫居夔州,数登白帝城楼写了《上白帝城》、《白帝城最高楼》、《白帝楼》、《白帝城楼》等诗。大历元年写的这首《白帝》,是写登白帝城楼见城中出云,城下大雨的奇景,即景寄情而作。但何以不用《白帝城遇雨》为题,而迳用《白帝》,显系别具匠心,有特意义。诗人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刻体察和忧国忧民的情思,如此命题,显然寓有以白帝——东汉公孙述据蜀称白帝为借鉴,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8.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9.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是公元758年春季,由于受李璘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在去白帝城时遇赦获释的归途中写的.全诗描写了沿途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始料不及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给三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了中外科学工作者前去考察.如今,更为千百万的游人所向往.那么,是谁最先撩开三峡猿啼面纱的呢?几年前,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实地考察并用现代化的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原来,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母猿每隔两三年就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  相似文献   

10.
李白《望天门山》一诗,注家多以为是山水景物之作,有人说:“这是一首单纯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是我们诗人满怀深情对祖国河山唱出的赞歌” (张燕瑾《唐诗选析》)。有人说:“此诗描写遥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奇景色”,“不仅把山川写得生气勃勃,而且抒发了作者自己雄放杰出的豪情壮志” (浙江师院《初中古代诗文助读》)。黄日强编著的《古文选讲》指出:这首诗“通过赞颂天门山的大好风光,表现了我国江山的雄壮奇姿,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和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这里点到作者“理想”“愿望”的问题,但究竟是什么理想与愿望,文章未能作出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就是自居易当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就是西湖,我们的中学课本上说:写的是西湖景色。这样说,有一点不好,就是容易和许多解释这首诗的人一样,把这首诗当成是一首写景的诗,让《钱塘湖春行》变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材的“预习”是说这首诗赞美了雄伟的长江,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材说明”却说这首诗是“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奇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们通读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二十多首古诗,又翻阅了几篇关于注析这些古诗的文章,觉得有些词句的注释和解说,尚有可斟酌的地方。不揣浅陋,把我们一得之见写了出来,目的是为了和大家商讨。“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城》)这句诗中的“还”字,就是“回还”“返回”的意思。在《出塞》中的“万里长征人未还”的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一文可学的东西很多,但最突出的是抓住景色的特点来描写的技法。这也是单元的教学任务——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为此,我确定“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特点”作为这课的教学目标,其他的就大胆地舍弃了。 我先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导入新课,然后明确了长江三峡是哪三峡:瞿塘峡、巫峡、  相似文献   

15.
在讲授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纯粹的写景,因此把‘啼不住’说成是为了平仄声的需要,将‘不住啼’倒置,从而把这句解释成:  相似文献   

16.
黄保兵 《云南教育》2000,(17):35-36
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选编几首古诗让学生学习欣赏。通过古诗教学,能使学生及早接触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这对领悟祖国语言文学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大有裨益。现以小学语文第七册为例来谈古诗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第七册选入四首古诗,分列在两个单元,第 3单元有《望庐山瀑布》、《绝句》,第 7单元有《早发白帝城》、《山行》,这几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略诗中描绘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古诗在文体上对句数、字数、韵律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与小学生的认识有比较大的距离,这样…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她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其中“满地黄花堆积”一句,有资料(如《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吴铜运主编,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把其解释为“庭院里黄花遍地盛开”。这首词是反映词人晚年独居的愁苦心情.满地黄花遍地盛开是一种很绚烂的情景啊,这种美丽的景色与词人的愁苦心情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8.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极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9.
《登鹳鹊楼》(五册)“黄河入海流”。诗人在楼上所看到的并非黄河,而是蒲州城北的涑水河,黄河还远在三十里外,是无法看到的。这句写的是想象中的虚景。涑水河流经黄河然后入海(东海)。《早发白帝城》(七册)“千里江陵一日还”。旧传白帝城至江陵一千二百里,实际只有七百  相似文献   

20.
杜甫在虁州(今四川奉节)居住期间,常登白帝城,到白帝庙和附近的武侯祠等处游览。大历元年(766)秋,一天杜甫登白帝城楼时,偶见“城中出云,城下大雨烦盆”的奇景,有所感触,即景寄情,便写出了这首奇崛雄浑、千锤百炼的拗体七律: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