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选取有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我国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质心向下的垂直速度较小,符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在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主要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我国运动员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短,与蹬伸距离较短有关。相对缩小起跳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诸因素均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平跳远运动员踏跳过程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测力台实验方法对急行跳远踏跳过程测试,对健将,一级和二级跳远运动员踏跳中三维方向的踏跳力学特征进行探讨。从结果上分析认为:踏跳过程中起跳腿垂直方向波·谷力值和蹬伸力值虽然对跳远成绩影响较大,但运动员从缓冲到蹬伸阶段达到垂直冲量值最大值的时间长短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成绩的另一重要指标,踏跳动作的实质是创造垂直速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摆动腿的作用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起跳的完整技术包括起跳腿的踏跳和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判断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方面:运动员的起跳角和初速度、摆动腿摆动的方向和平衡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7.
对5名兵团竞技体校跳高运动员测试,2名队员跳高采用美国Ariel公司APAS软件进行图像解析处理。主要通过速度、角度、时间方面分析起跳技术,获得他们跳高技术基本特征:两人助跑起跳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与国内青少年接近,但是低于国内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转化率低,起跳垂直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着地角偏大,起跳腿的着地瞬间髋关节角、膝关节角都偏小,离地瞬间踝关节角小于优秀运动员;两人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不够迅速。论文结果对指导兵团青少年跳高训练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9.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 JVC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子跳远比赛前 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 ,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 ,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 ;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 ,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万寿 《中华武术》2008,(11):17-18
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是高强度的极限运动,要求助跑的速度、踏跳的力量。转向跳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跳远专项力量训练,即根据跳远的技术特点,采用与跳远技术相适应的增强下肢和上肢力量训练手段,增强起跳腿快速起跳能力。而提高快速起跳的关键是加强快速起跳的专项力量训练。训练过程中的营养强化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达到训练后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男子跳远运动的现状,对当今世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地总结和分析,得出现代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技术有助跑距离进一步延长,助跑速度进一步加快,攻板阶段步频进一步加快,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起跳速度快,摆动作用更为突出,起跳蹬伸时机早,适宜的腾起角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肖洪杨 《体育科技》2004,25(4):20-21
通过对跳远起跳犯规多种原因的研究 ,指出良好的意识支配能力是提高踏板起跳准确性的关键 ,为提高运动员的起跳成功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助跑和起跳的动作分析,从理论上探讨跳远运动员“速度型”起跳的技术特征,为进一步改进跳远踏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技术进行研究发现,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紧密衔接的快速后蹬、加速前摆和制动前摆动作能促使身体重心在不更多损耗水平速度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并最终提高腾起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初速度和腾起角,对跳远起跳效果和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朝辉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4):44-45,49
起跳技术是跆拳道运动员获得腾空高度的关键。利用运动学方法对起跳技术的下蹲和蹬离两个阶段的技术动作以及起跳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运动力学分析;对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体重、蹬离角、蹬离垂直起跳时间、地面垂直作用力和髋、膝、踝三关节的控制和柔韧性等因素对跆拳道起跳技术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了提高跆拳道运动员起跳技术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取得优秀成绩的中外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跳远成绩与助跑、起跳环节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为提高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both anterior–posterior position and inclination of a back plate positioned on a starting platform on swimming start performance. Ten male college swimmers performed eight starts with varying combinations of take-off angle (normal and lower), inclination angle (10°, 25°, 45°, and 65°) and position (0.29, 0.44, and 0.59 m from the front edge of the starting block). Two-way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ake-off angle × back plate) for four conditions with take-off angles (normal and lower) and inclinations (10° and 45°), and one-way ANOVA for comparisons between four inclinations and three positions were carried out. Multiple comparisons were made using Bonferroni's method. The main effects of the take-off angle were on the vertical and resultant take-off velocities [F(1,18) = 36.72, p < 0.001 and F(1,18) = 9.58, p = 0.013, respectively].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plate positions showed that the 5 m time of the 0.29 m condi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e take-off angle and vertical take-off velocity of the 0.59 m cond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horizontal and resultant take-off velocities of the 0.29 m cond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Rear foot take-off time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ascending order: 0.29, 0.44, and 0.59 m.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世锦赛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整体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在起跳阶段蹬地角度、起跳扇面角度比较理想;在起跳中时间大体呈现T1> T2=T3 的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技术呈现出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蹬伸质量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女排队员跳发球技术助跑起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女排队员跳发球技术动作的拍摄、测试、解析,找出了跳发球助跑、起跳动作的结构特点,以及女排队员助跑、抛球、起跳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跳远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跳远项目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分析认为,起跳技术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助跑速度一直是跳远理论的研究重点,对跳远起跳技术动作结构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