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历史和地理为主要内容,并揉合了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它是以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的课程。它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阶段开设《历史与社会》,比起传统的《历史》、《地理》分科设置在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科学性。此外,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的主要内容也应该纳入《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与社会》整合成一门名副其实的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崭新课程,它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一门综合性文科课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科范围广阔,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因此,无论是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都需要我们有十分充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的要求编写了《历史与社会》实验教材。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采用了有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有些教师对于如何准确地领会“标准”的内涵和意义有一定的困难,以致影响了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效果。为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试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的“内容目标”做一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融合了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正如李大钊同志所说的“把整个的人类社会的生活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这就是说,新教材的编写以人们现实生活的经验和感受为纽带,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强调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贯彻这一宗旨。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与社会》在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地理和社会之间…  相似文献   

6.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要求,力图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本册教材着力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在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课文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这一课程在继承传统历史课程有益经验的同时,又对传统的历史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从而使历史教育的内容更具时代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的历史和地理学科统一改为了《历史与社会》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和地理的学科内容,以综合性、人文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为当下的中学教学提出了挑战,在为应试教育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个历史、人文地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它强调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教育与诚信教育。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10.
肖俊玲 《文教资料》2010,(20):209-212
《历史与社会》是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设立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以实施公民教育为目标,以培养现代合格公民所应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以整合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为内容。文章作者通过全面分析《历史与社会》课设立的宗旨和背景,结合调研,阐述了此课程在我国当前实施的现状及困惑,并指出了"课程就是教师本身",旨在强调通过师资建设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变味。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社会》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阐述了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社会分析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世平 《考试周刊》2013,(5):141-142
<正>《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必须强化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当调适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一、挖掘知识载体,凸显情感目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采用了有别于以往大纲的表述方式,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整合了历史、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作为历史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培养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探究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并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面对这一场教育革命,中学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17.
我市从2002年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14个区县先后全部开设“历史与社会”课,教科书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两个版本。“历史与社会”是国家课程改革中新出现的一门文科综合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目的是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门课程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它借鉴了国外的经验,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但是,在五年来的课程实验中我们遇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放弃这门课程,重新选择分科历史课程。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综合文科课程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跨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文科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性和为学生提供多学科、多视角的优势,有助于学生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综合文科课程具有人文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历史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要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从历史角度观察与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节有味道的历史课应该包含有:生动的历史情境、启发思维的问题和人文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