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像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其实,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欣赏美的内容,问题是教师如何挖掘、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存在。我力图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从而激发孩子美的创造力。我选取的欣赏内容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欣赏环境美幼儿园的教室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明莉 《成才之路》2011,(16):15-15
随着现代化社会不断前进,当今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引起了许多教育专家们的关注,他们的与时俱进的强劲呼音,开拓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路程。欣赏孩子,以欣赏的心态对待孩子,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学会欣赏”就拥有了一颗自然、平实的心态,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发展,而和谐的是最美的。孩子的美有三大内涵:生命之美、个性之美、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3.
秦红波 《考试周刊》2009,(10):223-224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途径,音乐对于人的作用最早,又最直接。家长和教师应共同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让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艺术。他们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我们应尝试多种手段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开放式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成为欣赏活动的主人,享受零负担的开放式音乐欣赏集体活动,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美是人类长久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对美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应当抓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并且逐步采用更多样的方法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使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美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徐曼曼 《教育》2012,(11):31-31
“小孩子没有自知之明,需要从身边的‘镜子’中去寻找自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反射孩子,让他们看到一个‘美’的自己。”这是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语文教师毕莉媛力主“欣赏教育”法的依据,她主张时时、处处、事事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们的优点,通过信任并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毕莉嫒的“欣赏教育”法已经应用了10年,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7.
徐曼曼 《教育》2012,(31):31
"小孩子没有自知之明,需要从身边的‘镜子’中去寻找自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反射孩子,让他们看到一个‘美’的自己。"这是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语文教师毕莉媛力主"欣赏教育"法的依据,她主张时时、处处、事事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们的优点,通过信任并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毕莉媛的"欣赏教育"法已经应用了10年,收效甚佳。与"欣赏教育"异曲同工的是"赏能教育",最早  相似文献   

8.
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对儿童诗的领悟和创作是一个发现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过程,儿童诗的学习对儿童精神价值的提升具有作用。教师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表现技巧,让童心飞扬,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春天都是附小校园景色最美的时节,为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喜欢学校、融入学校,在美丽的校园中欣赏美、发现美、感受美,学校都会在每年春学期组织《美丽的校园》征文大赛,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主动观察、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美。闲来无事,翻阅今年获奖的学生习作汇编,六年级管雨婷同学的习作《校园又变了》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美的事物能够深深吸引每个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对美具有敏感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实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这个目标呢?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所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必须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这一理论在当今实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起着较高的指导作用。幼儿园通过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孩子在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和美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情感的摇篮,音乐课更是一门传递美的课程。为充分体现音乐课特点,挖掘音乐课的内涵,本文从美的环境,让孩子向往音乐;美的教师,让孩子亲近音乐;美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音乐和美的欣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真正把音乐之美带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之一:每个孩子都是画家孩子的画、画画的过程,这是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不单纯是在把周围世界中的某种东西搬到纸上,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进入了这个世界,并作为美的创造者欣赏着这种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必须提倡普及美感教育,把美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会观察、会欣赏、会表达、会寻找美。  相似文献   

14.
美术学习6问     
正美术学习是否有关键期,该怎样给孩子选美术班,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学习素描?关于美术学习,父母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家庭是孩子美育的沃土,父母和孩子一起感受美,追寻美,不仅能共同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还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情趣。很多父母会选择将美术学习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家庭能为孩子的美术学习做些什么呢?Q"美术"和"美育"有何不同?"美术"和"美育"都跟"美"有关系,这里的"美"不是指外在是否漂亮,而是要关注到个体内心是否可以欣赏美和感受美,且能够把这种对美的感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心灵手巧",实质上手巧则心灵。剪纸让孩子变得心灵、手巧;让孩子懂得了合作、分享;让孩子学会了欣赏美、表现美;让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手脑并用的剪纸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一、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最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摘     
家庭中的美育启蒙 家庭美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道德美。通过家长的教导、评价和本身的美德,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2、环境美。—个洁净、明亮、整齐、美观、有条不紊的环境,可以为孩子形成美感,发展审美能力创造物资条件。3、服饰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把孩子打扮得整洁、美观,衣着合体大方,要表现出儿童健康、活泼愉快的神态,但要注意不使孩子形成骄傲自满和追求虚荣的心理。要注意孩子心灵美与外表美的统一。4,自然美。要常带领孩子到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大自然中,让他们观察、欣赏四季变化和各种美好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美是指以美育人。用伟人的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人的本质力量是由人的创造才能、智慧、思想和情感诸要素构成。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美的本质力量就是唤起孩子们的生命激情,自由感受美的愉悦,特别是处于懵懂状态中的小学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又是孩子体验美的开拓者。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教孩子欣赏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学应在师生之间讨论交流中进行。在互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平等的关系,引导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在课堂中运用语言对孩子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即时评价是最快捷、最直接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它能有效地调控孩子的学习过程,使孩子在评价中受到启发。在美术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即时评价,可以让课堂放出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9.
音乐以它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影响人的行为。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喜欢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上好唱游课是引导孩子步入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在唱游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竞赛法、律动歌舞法、情景展现法、即兴创作法、横向联系法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并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曲式五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5~6岁的孩子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而散文《秋天的颜色》不但激发了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而且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广阔的遐想天地。散文以“秋天的颜色”让幼儿展开想象,贯穿全文,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它通过天空、稻田、枫树、菊花等美丽的景物,用文学特有的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而优美地让孩子们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它想象奇特,但又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识水平。另外,散文的语句精练、句式较整齐,适合幼儿学习和仿编。活动目标1.能理解散文的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感受散文的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