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十七世纪中期直至二十世纪初,大量欧洲犹太人移民至美国。恪守传统的犹太人怀着美好的幢憬来到美国后,经历了很多他们始料未及的文化上,信仰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一些敏感的犹太作家开始用小说、诗歌等形式来表达犹太人期望在美国找到精神家园的梦想,刻画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后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犹太移民在美国化道路上举步维艰的两难境地,早期美国犹太文学也就应运而生了。本文阐述了早期美国犹太文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作家,早期美国犹太作家关注的主题以及他们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作家切身的文化体验,以文学化的手法,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移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本文试图从作品主人公赫索格与<圣经>人物摩西的精神联系、作家贝娄的犹太文化之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作品中被深深镌刻的犹太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伯纳得&#183;马拉默德被公认为“犹太性”最浓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为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另一侧面,即犹太婚姻家庭观的角度,结合他的三篇佳作《店员》、《基辅怨》和《杜宾的生活》,分析作家创作过程中对犹太民族传统婚姻观的看法和态度,揭示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相似文献   

7.
叶齐尔斯卡作为美国早期犹太文学中的代表作家,其塑造的年轻女性犹太移民形象生动立体。本文尝试通过对小说《孤独的孩子们》中三个层面上的边缘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瑞秋作为犹太移民,在走向新世界过程中的挣扎与彷徨。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乔国强教授所著的《美国犹太文学》一书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探讨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阐述了其与犹太文化、宗教和美国现实的关系。全书紧密结合文本,注重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揭示,蕴含了作者的文化批判精神。乔国强教授在书中对"犹太性"的界定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书的出版在帮助中国读者了解美国犹太文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伯纳德·马拉默德,二战后蜚声美国文坛的著名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内容平实,读来恬淡、自然。作为一个身居美国的俄国犹太移民后裔,他的特殊身份和深厚的犹太文化素养使他自觉地将犹太民族的历史和生存现状,纳入自己作品的考察范围之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促使他在一系列小说中塑造了诸多受苦受难者形象,真实记录了犹太民族在不同阶段的苦难生活。谈及马拉默德在美国犹太文学中的作用,笔者认为用当代瑞典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论“艺术家”角色的一段话来描绘最恰当不过了:“他从集体精神中召唤出治疗和拯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犹太文学发展到现在,犹太裔作家已在美国文坛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二战后,美国文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局面。菲利浦·罗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犹太文学热潮中崛起的新一代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本文以《犹太人的改宗》为例,分析了以菲利浦·罗斯为代表的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对犹太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