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连和孙少平分别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也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奋斗者的形象。他们身居异国,在个人与社会的格斗中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奋斗的历程,对待爱情的态度、结局、内涵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生命价值?什么是人生追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是否会受到国别、年代的影响?本文将从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等几个方面对于于连和孙少平的人生追求作一番探讨,以此揭示出人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3.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的于连是一个非常复杂、多面和矛盾的人物形象,如何辨证地看待于连的双重性,是我们认识这部伟大巨著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于连身上表现特别典型的性格特征、爱情观、个人奋斗精神这三方面的辨证分析,试图揭示于连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进而客观、辨证地认识作者塑造于连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克劳狄斯与于连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部世界名著中的人物,但是,他们身上体现的人性的矛盾,他们获取成功的历程却又某种程度上契合与分离。本文以克劳狄斯和于连为两条主线来分析人性在真诚与虚伪、善与恶之间的转换。莎翁笔下的克劳狄斯和司汤达笔下的于连,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做出的人生选择向来被评论家认为是野心家的历史抉择,但本文认为,在他们野心的背后,有一个更复杂的本心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相似文献   

5.
爱情叙写与人性魅力——论《红与黑》中两位女主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红与黑》中与于连有着感情纠葛的两个女主角的性格分析,来展示她们身上的人性特质,并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身上寻求其人性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的爱情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自己亲人的影响。于连的生活中缺乏亲情的关爱,以至于他对爱情有着片面的认识,甚至可以说他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于连从小生活的环境,使他甚至背弃自身的本善,带上罪恶的面具来向这世界发出怒吼。德拉莫尔小姐身上维系的,不仅是于连对物质追求的实现,还有伴于这种实现而来的于连心灵上的强烈满足感。他为此欣喜若狂。我认为,这就是于连之所以会对德拉莫尔小姐产生类于爱的情愫的原因,但这根本就不是爱。  相似文献   

7.
于连是法国杰出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品《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他具有真与假、美与丑的二重性格,体现出当时社会关系的两极对立、矛盾和冲突。按照司汤达的本意,小说书名中的“红”象征着于连想成为拿破仑手下一名士兵;“黑”象征着于连不得不去当教士。纵观于连短暂一生的表现,不难发现:红是于连的真面孔,黑是于连的假面孔。红与黑共同组成了于连性格的二重性,同时,也共同促成了于连形象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06,(26):57-58
《红与黑》中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情感关系,既是恋情,也是亲情。于连的死亡选择,是对上流社会的反抗,更是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这与于连的奋斗经历有关,也有作者的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是时代领跑者,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劳动模范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代表着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将劳模精神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红与黑》中的于连与《俊友》中的杜洛阿,他们低微的出身,一定要跻身于上流社会的个人野心,漂亮的外貌和狡猾的手腕,特别是以赢得女人青睐而获得财产、地位的方式,几乎如出一辙。但同是在资本主义法国,何以于连遭到了社会无情的戕害,而杜洛阿却节节高升,最后成了巴黎社会的显赫人物呢?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那么,在于连和杜洛阿身上,又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红与黑》中于连对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的两段爱情分别作出评述,从而比较得出: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属于感性的激情之爱,对玛蒂尔德的爱情属于理性的虚荣之爱。  相似文献   

12.
老舍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在叙述中体现为叙述者的个人化努力与小说的公共性之间的分裂.老舍潜在的世俗情感使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善恶"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价值评价标准上也体现出平民化的善恶观.此外,老舍自小深受侠文化的影响,在其人物身上也体现出古道热肠的侠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老舍试图从民间精神重塑民族性格的企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留学生文学的定义,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原因是划分界限的多样化.留学生身份的独特性在于他们的越境行为,所以界定留学生文学应该以他们身上有无中外文化的冲突为标准.陈铨的《冲突》鲜明地反映了留学生身上两种民族文化融合和冲突的情况,是当之无愧的留学生小说代表作.留学生身上的陋习与社团中的宗派主义,与他们新潮时尚的外表构成了反讽;留学生摆脱传统婚姻伦理观念,转而倾向于自由恋爱,并在其间感受到矛盾与困惑,这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除此之外,小说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多地体现其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潘思佳 《文教资料》2010,(18):187-188
在于连的身上,一直存在着两个人格特性:一个是自我主体本身,另一个是女性化特征明显的阿玛尼原型。他的一生,尤其是对感情生活的追逐,都是试图从女性对象上寻找自己女性化的那一半。他同时在对男女关系、社会关系的探索中,将两种人格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真实美好的自我,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成为少数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5.
浅析于连形象及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于连身上具有的平民意识、性格的矛盾与虚伪性及直面人生的反抗精神这三个方面对于连形象进行了分析,并概括总结了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平凡的世界》是以西北农村为背景的史诗性小说.作者路遥通过全景式描写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塑造了新时期、寻找新出路的农民典型孙少平、孙少安等,展现了平凡人物的奋斗历程、爱情归宿,歌颂了主人公们在与人生苦难的抗争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以及人性的美丽.小说无论是主题的开拓、人物的塑造,还是爱情的描写,都体现了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从有抱负,识时务,有意志,有骨气四方面对小说<红与黑>中于连的角色另眼相看,展现于连为了理想的生活而奋斗不息的英雄风采.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运动代表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要层次学说.著名文学形象阿Q和于连也有实现心理需要的愿望,但在需要层次和实现方式上却不同,一个将其内化为精神胜利法,一个将其外显为个人奋斗主义.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阿Q和于连的出身、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创作他们作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思想,对黑人妇女解放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常家用》是体现她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通过其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在其寻根过程中表现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在这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作者沃克追求完整的自我与和谐统一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在富有地域特色的宗教传统中,寻找着本民族的根。他用一种近乎荒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述着西藏的神秘生活,同时揭示了宗教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弊端。但他又让我们在受到现代文明洗礼的人物身上和富有暗示力的叙述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