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从此,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备受世人瞩目.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1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身着李潭秋设计的航天服走出神五飞船,顺利地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李潭秋的心里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件我们自主研制的航天服。现在,这套航天服已经被收藏到中国军事博物馆,成为记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珍贵的文物。当杨利伟的航天服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国宝后,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身穿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航天服出舱了,这标志着我国飞天舱外服整体技术性已达到国际在用舱外服系统的先进水平,并具有多项独创性技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核心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经过“863”的论证,于1992年由中央批准正式立项。立项时中央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第二步的揭幕之战。目前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接近尾声,正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陆续发射具备出舱活动能力的载人飞船,进行出舱活动飞行试验;发射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并进行空间站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4.
派克 《科学生活》2008,(11):22-23
中国人的"飞天"梦由来已久,9月28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安全返回,取得圆满成功,使得这一梦想终于实现。在"神七"的任务中,我国航天员首次身穿国产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 "迈出了历史性一步",我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周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鼎苍穹50年来,一枚枚"长征"火箭飞向太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对中国载人航天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次发射对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任务不仅考验了火箭的性能,更对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的技术发展意义深远。"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为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3,(12):F0002-F0002
周建平,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研究、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载人登月综合论证等项目,解决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中国载人飞船技术从无到有,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七号发射,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9月25日至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并安全返回地面,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一壮举竖立了中国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壮举——中国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伴随着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踏上茫  相似文献   

10.
正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他的受伤经历。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当时飞船着地后又弹了起来,二次接地时没有缓冲,落地比较重,他的嘴巴被直角形的麦克风撞破。尽管杨利伟出舱时曾受伤已不是秘密,但在当时,知情人士讳莫如深。杨利伟出舱时满脸带血,媒体捕捉到了,但并未广为传播。后来杨利伟入舱经处理后,媒体重拍了他出舱时的情景。之所以重拍画面,原因很简单,我国首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如果故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09,(10):45-46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安然飞回祖国怀抱.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  相似文献   

12.
姜景山(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随着"神舟六号"返回舱的安然落地,中国人对于太空探索、乃至登月的热情再一次被空前激荡.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目前发展的形势很好,按照现行的计划,到2020年左右,中国人将有望登上月球.  相似文献   

13.
正一、概述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历程,航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不仅创造了以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伟大成果,也孕育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传统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我国航天领域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严谨务实、协同作战、无私奉献、攻坚克难,推动航天领域科研、生产、试验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我国国家安全和  相似文献   

14.
近来,关于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消息屡现新闻媒体,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关注。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拟于今年9月底、10月初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搭载3名航天员升空。按照预定计划。神七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近地顺行轨道飞行期间,将进行航天员出舱即太空行走活动,进行空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刚刚过去的2个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贰太空相拥",这次交会对接成功,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它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时光荏苒,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面对我国科技界取得的重大成果,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3,(14):7-7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峰 《知识窗》2008,(11):40-41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和飞行成功,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回到地面,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树起了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左敬华  罗欣  郝莹  鲁长国 《科学中国人》2009,(8):F0002-F0002
热爱航天事业的人们都不会忘记: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9.
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在航天员成功完成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后安全返回地面。此一壮举树立了中国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改进后的长二F运载火箭所有神舟号系列飞船都是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它是一种两级半液体火箭,轴向上由两级组成,第一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成功实现了出舱行走。在世界为之瞩目的那一刻,我们想起了那些幕后英雄,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年华与智慧,迎来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发展!于伦正研究员,我国航天计算机科学开拓者之一,曾任航天科技集团时代电子公司第771研究所总工程师、神舟飞船箭载计算机主任设计师。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我国多种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等重大航天飞行器控制、制导计算机及地面加固测控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做为航天计算机学科带头人,难得可贵的是所有他主管的设计项目中最难攻克的部分几乎都是他亲自设计,他既能踏实地设计型号产品,又能冥思苦想地钻研新技术,2001~2007年被聘为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组长。他带领的团队在产品的设计质量上是最过硬的团队,其产品曾获我国最高荣誉——国家质量金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