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江三孔"指北宋临江军新淦县(今江西峡江县)孔文仲(1033—1088),孔武仲(1042—1098),孔平仲(1046或1047—1103?)三兄弟,他们是北宋中后期文坛知名人物,曾被黄庭坚誉为"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  相似文献   

2.
古小说集《世说新语》简称《世语》,唐时期称《世说新书》,宋代改称《新语》。原为八卷,今本分作三卷。这是一部集汉魏晋南北朝传闻轶事之作。也是中国志人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古代著名笔记小说之一。现题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刘义庆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卒于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他是刘宋王朝的宗室。父亲长沙景王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的二弟,后来刘义庆给他叔叔临川王刘道规作嗣子,就袭封了临川王。但据鲁迅先生所说,该书并非出自刘义庆之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世说新语》“乃纂辑旧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后汉书》为南北朝时宋范晔所作。今本《后汉书》120卷,分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他为宦不得志,寄情著述。因遭牵连入狱被杀,年仅48岁。他编撰志的计划未能实现,今本《后汉书》中的志是晋司马彪撰写的,原为司马彪《续汉书》中  相似文献   

4.
裴松之,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出身官宦,博通经史,历任零陵内史、太中大夫、国子博士等职。由于《三国志》原文过于简洁,史实多有疏略,元嘉六年(公元429年),裴松之受宋文帝之命,为《三国志》作注。书成后,裴松之一举成名,世号“裴注”。  相似文献   

5.
《开元天宝遗事》为宋前记载唐开元天宝年间重要史料的笔记小说,学界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洪迈认定为伪作,并否定其价值;二、《四库全书总目》以苏轼《开元天宝遗事四绝句》及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张彖指杨国忠为冰山语"为证,为《开元天宝遗事》辩护。经考证苏轼所作诗与此书无关,"张彖指杨国忠为冰山语"亦见于孔平仲《续世说》,与司马光同时,疑另有渊源。《四库全书总目》观点不足取,洪迈之说当可信。洪迈之言记录此书较早成书流传情况,且《遗事》的成书与流播,反映了早期笔记小说成书过程中不断被增扩的轨迹,进一步印证《总目》所言有失。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一著录《续世说》十卷,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提要谓"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别无异闻,可考据,盖即(俞)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明代伪书,往往如是,所谓欲盖而弥彰也。"按:此书作者李垕确非唐人,然提要目为"明代伪书",亦疑之过甚。明初《永乐大典》已收《续世说》,亦题作唐李垕撰(据台湾学者所编《〈永乐大典〉待辑书目》),其非万历时人俞安期辈可得而依托明甚。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云:"李仲信垕为《南北史续世说》,朱文公谓《南北史》凡《通鉴》所不取者皆小说也"。可知为宋人李垕字仲信者所撰,即史学家李焘次子也。明州丹棱人,乾道七年,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特赐制科出身。淳熙初,与其父李焘同典史事,缙  相似文献   

7.
第四章平水刻版印刷业兴盛原因新探宋室南迁,平阳临汾逐渐代替了汴京(今河南开封)而成为黄河以北地区金朝的刻版印刷业中心,并且一直沿续到元朝。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金元两朝的刻书中心所在呢?考述平水刻版印刷业(尤其是金代平水本)兴盛的原因,也正是目前版本学界所想要急切解决的问题。最早研究这一问题的是清末民初叶德  相似文献   

8.
书法编辑朱长文朱长文(1041—1100),字伯原,吴县(今江苏)人。北宋学者,著有《吴郡图经读记》、《琴台志》、《乐谱余稿》。他也是个书法编辑,编有《墨池编》。关于他的仕途生涯记载不多,只知少举进士,元祜中,召为秘书省。《墨池编》,是一本书法理论书。朱长文是个书法理论专业编辑,历史上,象他这样的编辑很  相似文献   

9.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占代综合性农书。约成书于公元532—544年问,作者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人(今寿光县)。生平事迹文献没有记载,惟各家书目和各种刊本都作"后魏高阳太守",《四库全书总目》也只说知道他曾任高阳太守。全书十卷,九十二篇十余万字,另有序文和卷端《杂说》。在序文里对书的内容大体上描绘出一个轮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要术》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延至今日,为各代藏书家所重,据  相似文献   

10.
我们总爱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比喻为“祖国的钢铁长城”。但你知道军队比喻长城的由来吗?最早将军队喻为万里长城的,是1500多年前南朝时期宋朝的著名将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宋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檀道济一生征战,所率军队常使敌军闻风丧胆。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他率兵攻魏国,稂尽退兵,北魏军队竟不敢追来。因他功勋显赫,官至司  相似文献   

11.
校对小考     
“校对”,古时称“校雠”(音“仇”)。西汉经学家、自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在《孙卿书录》里,就有名称为“校雠”的记载,即“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篇。”孙卿书即指《荀子》。后来,唐学者李善(公元630年-689年)注引《风俗通》(亦称风俗通义》,东汉应劭撰):“按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所以,后来就遂渐发展演变成为将“校雠”给通俗名曰为“校对”了,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相似文献   

12.
赵丕杰 《新闻世界》2009,(10):186-186
“汗牛充栋”语出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字,出则汗牛马。”意思是,书籍收藏时可堆到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以“汗牛充栋”四字成文,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清·昭裢《啸亭续录·元代稗史》:“宋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说,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  相似文献   

13.
《祖堂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禅宗史料总集。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著,凡二十卷。书成于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自其问世以来,笔者所见于著录或记载者凡七:一、宋初天台宗僧四明知礼(960—1020)在所撰《十不二门钞》卷上评判菩提达摩弟子慧可的教理时提及《祖堂集》;二、北宋王钦臣《崇文总目》(成书1041年)卷五十五《释书类中》:《祖堂集》一卷。未著编撰人;三、北宋杭州佛日山契嵩(1007—1072)撰、注之《夹注辅教编》(此书中国己失传,今存日本,有室町时代的刻本)中曾引韩愈被贬潮州见大颠和尚(石头希迁弟子)事,谓此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末,上海博物馆等举办的《晋唐宋元国宝展》中,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书法《欧阳氏谱图序》是其中之一(见影印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据明代宋濂在该书法跋中提到:“欧阳文忠公谱图序作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一百三十一年后,欧阳修的同乡,南宋丞相周必大把该书法作品与欧阳修于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书写的“夜宿中书东阁诗”联为一卷装裱,至今已近千年。该书  相似文献   

15.
据许同莘《公牍学史》卷二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东观余论,记宣和中陕西发地得木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行遣皆章草书,然断续不缀。”进入近代,汉简出土量大增。1930年4月,原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城烽遂遗址(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黑城附近)掘莸汉代木简一万多枚,绝大部分是当时边塞地区的官府文书,其记事年代起自汉武帝太初三年,  相似文献   

16.
刘义庆(403——444年) 鲁迅写过《选本》一文,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衡量了选本的作用,对于选本的好处和缺点均有正确的说明。文中说道:“至今仍存、影响也最广大者,我以为一部是《世说新语》,一部就是《文选》。”《世说新语》编纂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相似文献   

17.
李昉是宋代有名的总编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被称为宋代的“四大书”。这“四大书”中,李防主编了三部,应该说他是一名十分出色的总编辑。宋太宗巩固宋朝统治以后,在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太平盛世,也注意提倡学术,于是召集了大批学人,编纂文史典籍。除了编写其他正史,先后命人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主编是李昉。这样的大书,自然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每次都组织了十多个人,一起编辑。后来,宋真宗又命人编辑了《册府元龟》。李盼(公元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人。他在后汉,后周都当过官,后来才归宋。后汉高祖乾祜时举进士,不久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南朝宋刘义庆及其门客撰,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逸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它善于用素描式的笔法勾勒人物,揭示人物个性。鲁迅曾称赞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的体制多为零章断简,文章短小精悍,并且它以史笔为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1986,(4)
山西大学图书馆系冯锦生同志对本刊第一期电大《图书馆学概论》辅导材料中“1927年12月颁布的《新书呈缴条例》是我国最早的呈缴制度”一说,提出异议。他在信中说: 据史书记载,我国图书呈缴本制度最早施行于南宋淳熙十三年,即公元1186年。此年九月二十七日孝宗皇帝下诏:“秘书省将来收诸路书籍径自关取”(载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杭州丁氏刻本《南宋馆阁续录》)。也就是说孝宗皇帝正式授权秘书省可以直接索取各级地方政府刊印的国家书库中未备的官书。  相似文献   

20.
教学答疑     
一、学员周宝昌提出:《新闻知识》今年第三期第十四页左边倒数第七行起写道:“孙可之称为‘开元杂报”的‘数十幅书’,即唐太宗开元年间(公无七一三——七三八年)所发部的评报”。据史教,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用的年号是“贞观”,“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用的年号之一,请能澄清。答:周宝昌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对的。据查,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六二七——六四九年),所用年号“贞观”。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六年(公元七一二——七五五年),先后用过“先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